缩略图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我国会计实务的影响

作者

阎子聪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上海市

摘要: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会计领域的重要趋势,对我国会计实务产生了多方面影响。在财务报告方面,促使其更加规范和透明,提升了信息质量与可比性;在会计处理方法上,推动了我国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减少差异;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对风险管理、业绩评价等提出了新要求。这些影响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需我国会计行业积极应对。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会计实务;财务报告

引言:作为一种法律意义上的拟制主体,公司在其本质上亦可视为一系列契约关系的集合体,故现代企业的存续和发展往往根植于上述契约的有效性(Jensen and Meckling,1976);而会计准则的制定正是保障契约关系有效制定和执行的重要支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成为必然趋势。我国积极参与这一进程,旨在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我国会计实务的影响广泛而深刻,研究其具体影响,有助于我国企业更好地适应国际规则,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也为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1.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概述

1.1国际趋同的背景和原因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日益频繁。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需要统一的会计语言来进行财务信息的交流与比较。不同国家会计准则的差异,增加了企业跨国经营的成本,如财务报表的编制与转换成本、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决策风险等。此外,国际投资者和债权人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和信贷决策时,也希望有一套统一、可比的财务信息。为了适应这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成为必然要求。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积极推动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旨在建立一套全球通用的高质量会计准则,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可比性和决策有用性。

1.2我国参与国际趋同的进程

我国积极参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程。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就开始了会计制度改革,并逐步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2006年,我国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实质性趋同。此后,我国持续关注国际会计准则的修订与发展,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积极吸收借鉴。例如,在金融工具、收入确认等准则的修订方面,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同步研究,并在合适的时机对国内会计准则进行相应调整。我国还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通过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咨询委员会等渠道,反馈我国的意见和建议,为推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发挥了积极作用。

2.对我国会计实务的积极影响

2.1提高财务报告质量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首先,趋同后的会计准则更加注重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在国际会计准则的框架下,企业需要按照更严格的标准来确认、计量和披露财务信息。例如,在资产减值的处理上,要求企业更加准确地评估资产的可收回金额,避免资产价值的高估,这使得财务报表能够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其次,国际趋同促进了财务报告的可比性。无论是国内企业之间还是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由于遵循相同或相似的会计准则,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更容易对企业的财务业绩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为投资决策、信贷决策等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2.2促进会计处理方法的改进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推动了我国会计处理方法的改进。在传统的会计处理中,一些方法可能存在局限性。国际会计准则引入了许多先进的会计理念和处理方法。例如,在公允价值计量方面,国际会计准则广泛应用公允价值来计量金融资产和负债等项目。我国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过程中,逐步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这使得企业在会计处理上更加符合市场价值的反映,提高了会计信息的时效性。同时,对于企业合并、租赁等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也得到了优化,使得这些复杂业务能够在财务报表中得到更合理、准确的反映,有助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

2.3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需要吸引国际投资者的资金支持和国际合作伙伴的合作。遵循国际趋同的会计准则,能够使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更容易被国际市场理解和接受。对于跨国企业来说,在全球范围内遵循统一的会计准则,可以降低财务报表的转换成本和审计成本,提高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效率。而且,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也体现了企业在会计管理方面的国际化水平,有助于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和声誉,增强企业在国际业务拓展、国际并购等方面的竞争力。

3.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3.1准则差异带来的衔接问题

尽管我国会计准则已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了实质性趋同,但仍存在一些准则差异。这些差异在企业执行过程中会带来衔接问题。例如,在某些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上,我国会计准则可能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细微差别。企业在从原有的会计处理方式向国际趋同的方式转变时,需要重新梳理会计政策、调整会计核算系统,这可能导致较高的转换成本。同时,对于一些已经按照原有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在进行国际比较或跨国合并时,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整工作,增加了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也可能影响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2会计人员素质的挑战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国际会计准则相对复杂,涉及到许多新的会计理念、方法和技术。例如,公允价值计量需要会计人员具备较强的市场判断能力和估值技术知识;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要求会计人员深入理解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的特性。而我国目前部分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还不能完全满足这些要求。他们可能缺乏对国际会计准则的深入学习和理解,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准确运用国际趋同的会计准则进行会计处理、财务报表编制和财务分析,这可能会影响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

3.3应对策略和建议

为应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带来的挑战,首先,企业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通过组织内部培训、参加外部专业课程等方式,使会计人员深入学习国际会计准则的理论和实务操作,提升其专业素质。同时,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以适应会计准则的变化,提高会计处理的自动化水平,减少人工操作可能带来的错误。政府和行业协会也应发挥积极作用,加强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宣传和推广,组织相关的研讨交流活动,促进企业和会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国际趋同的会计准则。此外,在会计准则的制定方面,应进一步加强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沟通与协调,尽量减少准则差异,降低企业的遵循成本。

结语: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我国会计实务的影响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积极影响为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和企业的国际化提供了良好契机,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我国应不断完善会计准则体系,加强会计人员培训,提高应对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国际趋同的要求,推动我国会计实务的持续发展,提升在国际会计领域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沈振宇,沈宇秀.会计准则持续国际趋同与利润操纵——来自新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准则的证据[J].金融经济,2024,(11):22-33.

[2]邱惠子.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探究[J].中国经贸导刊,2024,(10):34-36.

[3]申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趋势、挑战与应对策略[J].金融会计,2024,(07):3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