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住院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钱明璐 张伟
贵州中医药大学时珍学院 贵州省贵阳市
摘要:对住院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提升临床护理质量与患者安全。通过构建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加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培训、优化护理流程等措施,能及时识别和处理潜在的护理风险。经实践表明,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差错和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住院患者;护理风险管理;临床效果
引言:在医疗环境中,住院患者护理工作存在诸多风险因素,如护理操作失误、患者病情变化等,这些风险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因此,对住院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至关重要。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能够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健康权益,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1.护理风险管理概述
1.1护理风险的定义与分类
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它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内容,从护理操作层面来看,包括给药错误、输液渗漏等风险;从患者自身状况角度,有患者病情突然恶化而未能及时发现的风险;从医院环境来说,存在着滑倒、摔倒等意外事件的风险。根据来源可分为系统风险,如护理管理体系中的漏洞;人为风险,像护理人员操作失误或者责任心不强;还有不可抗风险,例如突发的自然灾害影响医院的正常护理工作等。
1.2护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护理风险管理在住院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首先,它有助于保障患者的安全。患者在住院期间身体较为脆弱,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够减少各种潜在危险对患者的伤害,使患者处于一个相对安全的治疗环境中。其次,它能够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良好的护理风险管理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纠纷,提高医院在患者及家属心目中的可信度。再者,这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对风险的管理,可以优化护理流程,促使护理工作更加科学、严谨地开展。
2.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2.1风险评估与识别
风险评估与识别是护理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础。护理人员需要全面评估住院患者的各个方面,包括患者的基本健康状况,如是否存在基础疾病、疾病的严重程度等。例如,对于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其身体机能衰退,在护理过程中可能面临更多风险。还要考虑患者的心理状态,像焦虑、抑郁情绪可能影响其对治疗和护理的配合度。此外,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评估,不同的治疗手段如手术、药物治疗等都有潜在风险。同时,识别医院环境中的风险因素,如病房设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地面是否防滑等。通过多维度的评估与识别,能够精准地确定可能出现的风险,为后续的风险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护理人员要建立详细的评估体系,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分类管理。对高风险患者重点关注,如加强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巡视,及时发现心理状态变化,针对不同治疗方案的风险制定个性化护理预案,定期检查病房设施,确保环境安全。
2.2制度建设与完善
制度建设与完善在护理风险管理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首先,建立完善的护理风险预警制度,明确规定在何种情况下护理人员需要发出风险预警,例如患者生命体征出现异常波动或者出现新的症状时。同时,要构建护理风险应对制度,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流程。例如对于突发的病情恶化情况,规定医护人员的紧急响应时间和处理步骤。再者,完善护理质量监督制度,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各项护理操作符合规范。此外,建立护理风险的信息共享制度,使得各个护理单元之间能够及时交流风险信息,避免因为信息不畅通而导致的风险处理延误。通过系统的制度建设与完善,能够使护理风险管理有章可循,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2.3人员培训与教育
人员培训与教育是提升护理风险管理水平的关键环节。对护理人员开展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使其深入掌握不同疾病的护理要点。例如,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培训护理人员掌握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监测的精确方法以及特殊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同时,进行风险管理技能培训,教导护理人员如何识别潜在风险、如何进行有效的风险沟通等。如在面对患者家属对治疗风险存在疑惑时,护理人员能够以专业的态度和清晰的表达进行解释。此外,还要注重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同情心,确保在护理工作中始终以患者为中心,积极主动地去预防和处理风险,从而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应对护理风险管理工作。
3.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
3.1护理质量提升
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对护理质量有着显著的提升作用。在风险评估与识别的基础上,护理人员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计划。例如,对于高风险患者,增加护理巡查的频率,及时发现患者病情的细微变化并给予相应处理。在制度的约束和保障下,护理操作更加规范,从基础的生命体征测量到复杂的护理操作如伤口换药等,都严格按照标准流程进行。同时,人员培训与教育使得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提高,他们能够运用更科学的方法进行护理工作。例如,在预防患者压疮方面,护理人员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护理措施,如定时翻身、使用减压床垫等,从而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整体提升了护理质量。
3.2患者满意度提高
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当护理人员通过有效的风险评估与识别,能够提前发现患者可能面临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时,患者会感受到护理的专业性和贴心。例如,对于即将进行手术的患者,护理人员详细告知手术风险及应对措施,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制度的完善确保了护理服务的连贯性和稳定性,患者不会因为护理流程的混乱而产生不满。人员培训与教育使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态度,他们能够耐心倾听患者的需求并给予积极回应。例如,患者对治疗费用存在疑问时,护理人员能够清晰地解释费用明细,让患者感受到尊重和关怀。这些都使得患者对护理服务更加认可,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3.3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
护理风险管理在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效果明显。通过风险评估与识别,能够提前防范许多潜在的风险。例如,识别出患者存在跌倒风险后,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如在床边设置防护栏、为患者提供防滑鞋等,从而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制度建设与完善明确了各个环节的操作规范,避免了因操作失误而引发的不良事件。例如,在药物管理方面,严格的制度确保了用药的准确性,防止用药错误。人员培训与教育提高了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的预防意识和处理能力,当出现一些紧急情况时,护理人员能够迅速做出正确反应,将不良事件的危害降到最低。例如,在患者出现输液反应时,护理人员能够及时停止输液并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从而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结语:对住院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系统的风险管理措施,能有效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应持续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不断完善管理体系,以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炳好,夏冰.对住院骨科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11):157-159.
[2]张红晓,张清齐,吴洁华,林冬梅,钟欣,郑碧云.护理风险管理预防住院跌倒高危患者跌倒的实践及成效探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4):176.
[3]崔益凤.对住院骨科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1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