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设施农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研究

作者

田学英 朱凤霞 张晓玲 孙小君

彰武县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辽宁 阜新 123200

摘要: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它通过人为控制环境因素,为农作物生长创造最佳条件,从而实现高效、精准、可持续的生产。目前我国设施农业作为一种高效、智能的农业生产方式,正逐渐成为农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职教育中,设施农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对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中职院校设施农业实训基地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旨在探讨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设施农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功能定位、问题以及建设路径,以期为提高中等职业院校设施农业专业教育的质量、提升实训项目科技创新,发挥设施农业专业在教、学、研、创、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发展动力,让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设施农业   实训基地

中等职业学校设施农业实训基地建设背景与意义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技能型人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实验实训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对设施农业的学生来说必须通过实训基地实践和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的优秀农业人才。

二、中等职业学校设施农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

2.1 学校重视不足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社会经济对农业人才的综合素养提出更高要求,然而,中等职业学校设施农业实训基地建设在科技创新、项目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成效不明显,与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相匹配。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科设置又主要以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行业为导向,而农业技术类专业往往被忽视。学校对农业技术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实训基地建设滞后,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2.2 生源不足、就业困难

由于社会普遍对农业的认知偏见,以及设施农业专业的就业前景相对不明朗,导致中等职业学校设施农业专业的学生数量较少,且就业压力较大。这进一步影响了学校对设施农业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性。

2.3 教学方法机械化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设施农业专业的实践教学大多采用机械化的教学模式,实验实训时间被分割,实践教学附属于课堂教学,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中等职业学校设施农业实训基地功能定位

3.1 教学功能

设施农业校内实训基地首先承担着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岗位综合能力的功能。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实训由演示、验证、模拟向岗位实际操作转变,实训基地要通过真实的实践教学环境为学生技能培训和能力养成提供有效保障,通过“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培养大量动手能力强的农业技能人才。

3.2 社会服务功能

满足区域或行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开发需求。同时满足地方农业系统发展要求,为培训地方农民服务,达到资源共享。

四、中等职业学校设施农业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4.1 资金与资源匮乏

由于学校对设施农业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视不足,导致资金和资源投入不足。实训基地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难以满足教学需求,影响了实训效果。

4.2 师资力量薄弱

设施农业专业的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难以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实训操作。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技术推广能力也有待提升。同时中等职业学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缺乏来自企业的优秀兼职教师。

4.3 校企合作不紧密

虽然校企合作是提升实训基地建设水平的重要途径,但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设施农业专业的校企合作还不够紧密。缺乏激励机制,企业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校企之间的管理机制、经营机制都有很大的不同,导致实训基地的实训内容和实际生产需求脱节,无法真正做到无缝。

4.4 学生实践机会不足

由于实训资源有限,导致学生难以满足足够的实践机会,影响了实践技能的培养。

五、中等职业学校设施农业实训基地建设的路径

5.1 转变观念,提高重视

中等职业学校应充分认识到设施农业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加大资金和资源的投入力度。同时,要优化学科设置,提升设施农业专业的地位,吸引更多的学生来选择这个专业,并拓宽就业渠道。

5.2 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中等职业学校设施农业专业应打破机械化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温室大棚建设,引入智慧农业技术、建立模拟实训环境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要加强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5.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中等职业学校应加大对设施农业专业教师的培养力度,提升教师的实践经验和科研能力。通过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级培训、进修和学术交流等活动,拓宽教师的视野和知识面。同时,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技术推广工作,深入企业一线进行实践学习,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5.4 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

中等职业学校应加强与农业企业的合作,共同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引企入校、合作共建等方式,实现学校与企业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中等职业学校基本的教学制度。当前的重点是要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制度,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

同时,要积极探索产教融合的新模式和新机制,推动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

六、结论

中等职业学校设施农业实训基地建设是提高农业技术教育质量、培养现代农业人才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中职设施农业实训基地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改善实习实训基地条件,积极推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满足实习实训教学的需要。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转变观念、提高重视、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并深化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共建实训基地,以推动中职设施农业实训基地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2008] 8号

【2】徐艳玲.设施农业专业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探究〖J〗农技服务 2015,32(06):214-215

【3】现代职业教育,2019(30):272-273

【4】袁文.中职学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世界,2016(10):167-168

【5】吴兵.中职农业技术类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研究〖J〗.速度。下旬,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