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沈洁
汝城县文明瑶族乡岭秀学校 423000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教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技能训练和作品模仿,忽视了美术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创造力不足等问题。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改进小学美术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生活化教学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生活化教学是指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紧密结合,通过创设真实或模拟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熟悉的语境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理念强调教育应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长。生活化教学的核心特征是情境性、实践性和体验性,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知识与生活割裂的状态,使学习变得更加有意义。
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理论认为,教育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而是生活本身的一部分。他主张学校应该是一个简化的社会环境,教育内容应该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杜威强调"做中学"的理念,认为学习应该通过实际活动来进行,这与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性特征高度吻合。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对生活化教学有着更为直接的指导意义。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认为教育应该与生活紧密结合,学校应该向社会开放,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实践。他的理论特别强调教育要适应儿童的生活需要,培养儿童的生活力,这些观点都为生活化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首要价值在于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美术教学中,学生常常被动地临摹范画或完成教师规定的主题创作,这种脱离学生生活经验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生活化教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感兴趣的生活话题入手,如"我家的厨房"、"校园的一角"等主题,能够立即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创作欲望。当学生发现美术可以表现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时,学习积极性自然会大大提高。
生活化教学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具有显著作用。美术创作的基础是观察,而生活是最好的观察对象。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细 片树叶的纹理 杯水的反光、雨后路面的倒影等,学生的观察力得到系统训练。同时,生活化教学鼓励学生对日常事物进行创造性表现,如将普通的纸箱改造成艺术品、用自然材料拼贴画面等,这种基于生活又超越生活的创作过程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三、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策略
实现小学美术教学内容的生活化,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教学主题和素材。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作为创作对象,如学习用品、玩具、食物等;二是围绕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环境等学生熟悉的情境设计主题;三是结合传统节日、季节变化等生活事件开展美术活动。例如,在春天可以组织"校园里的春天"写生活动,春节期间可以开展"设计新年贺卡"的创作活动。此外,教师还应注重挖掘本土生活资源,将地方特色的建筑、风俗、工艺等引入课堂,使教学内容既贴近生活又富有文化内涵。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关键。情境创设法是一种有效的策略,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真实场景、展示实物、讲述生活故事等方式,营造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教授色彩知识时,可以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教室中各种物品的颜色,而不是仅仅依靠色卡。项目学习法是另一种重要方法,通过设置"设计班级墙报"、"制作校园环保标语"等实际项目,让学生在完成真实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户外教学也是生活化教学的重要形式,组织学生到校园、公园、市场等场所进行写生和素材收集,能够大大丰富学生的视觉经验。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生活实验等方法,如让学生扮演"小小设计师"为学校设计指示系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四、案例分析
五年级的"废旧物品变身艺术品"项目。教师要求学生收集家中的废旧物品,如纸盒、瓶盖、布料等,然后通过创意设计将其改造成装饰品或实用物品。这个项目持续了两周时间,学生经历了材料收集、构思设计、动手制作、作品展示等完整过程。最终呈现的作品充满创意,有的用鸡蛋托制作成花朵装饰画,有的用旧牛仔裤改造成笔袋。这个案例生动展示了生活化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通过问卷调查发现,90%的学生表示这是他们最喜欢的美术活动,85%的家长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对孩子的综合发展很有帮助。
然而,实施生活化教学也面临一些挑战。首要问题是教学时间的限制,生活化的美术活动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准备和实施,这与学校紧凑的课程安排存在矛盾。解决方案是合理 规划 将长期项目和短期活动相结合,有些准备工作可以安排在课外进行。其次是教 源的不 要特殊材料或场地的活动,学校可能无法充分提供支持。应对策略包括充分 生自带简单材料,或者争取家长和社区的支持。第三个挑战是教师 自 活化教学能力 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缺乏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经验和方法。这需要通过教师培训、教学观摩、实践反思等途径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结论
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通过将美术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有效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美术教育更加生动、有意义,帮助学生形成用美术表现生活、美化生活的能力和习惯。生活化教学不仅提高了美术教学的效果,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产生了积极影响。
总之,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是一种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教育规律的有效方法,值得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教师应该保持对生活的敏感和热情,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育契机,创造性地开展美术教学,使美术教育真正成为连接学生与生活的桥梁。
参考文献
[1] 张华. 课程与教学论[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21: 134-145.
[2] 陈卫和. 小学美术教学策略[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78-86.
[3] 秦华. 小学美术教学中生活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 2022(Z1): 89-91.
[4] 杨景芝. 儿童美术教育的生活化转向[J]. 中国教育学刊, 2021(S1): 156-157.
[5] 王颖. 基于真实情境的小学美术教学实践[J]. 江苏教育, 2022(35): 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