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周晓燕
中卫市沙坡头区宣和镇山羊场小学宁夏 中卫755000
摘要: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构建成为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核心素养导向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数学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核心在于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他们在愉快和富有挑战的学习环境中,逐步形成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
引言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的核心任务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导向强调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要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高效课堂不仅仅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
1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1.1学生课堂学习效率较低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和标准化训练,忽视了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的参与度和自主性。这种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枯燥乏味,进而降低他们的课堂专注力和学习动机。学生在课堂上的低效表现常常源于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活动缺乏互动以及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忽视。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开展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教师可以创建一个更为生动和富有成效的学习环境,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并显著提高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
1.2教师忽视了学生主体性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忽视学生主体性的现象显著影响了课堂的高效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常常以教师为中心,侧重于知识的讲解和传递,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性。当教师主导课堂的节奏和内容,学生往往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这不仅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发展,还削弱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感。学生的主体性被忽视,往往导致他们在课堂上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和应用技能。通过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探究性学习和问题解决任务,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他们在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中积极发挥主体作用。这种转变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核心素养,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构建。
2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2.1确定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确定教学目标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一步,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有效途径。在设计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明确设定具体而有挑战性的教学目标,例如掌握某一数学概念的应用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引入趣味性的数学游戏或探究任务,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通过这些方法,学生不仅能够明确学习目标,还能在积极探索和互动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进而实现更高效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在引入圆锥体积公式之前,先通过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给学生分发材料,让他们亲手制作圆柱和圆锥容器。学生可以根据指导制作出不同规格的圆柱和圆锥容器,并对其底部和高度进行测量和标记。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将沙子装入圆锥容器中,直至满为止,然后将这些沙子倒入不同规格的圆柱容器中,记录每次倒入所需的容器规格以及总共需要倒入几次才能填满圆柱容器。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将发现圆锥容器的体积约等于圆柱容器体积的三分之一。这种自主探究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获得体积关系的结论,远比直接讲授公式更具说服力和记忆深度。通过这种动手实验,学生不仅更容易理解和记住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还能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2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突出高效课堂
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极大地提升教学效果。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智能白板、教学软件和虚拟现实,教师能够创建一个互动性强、动态多样的学习环境。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智能白板展示动态数学模型,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数学概念的变化过程。通过教学软件,学生可以进行个性化的练习和即时反馈,从而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薄弱环节。虚拟现实技术则可以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象化。这些技术工具不仅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和参与感,还使得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信息技术的融入,使得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且富有成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并促进了其综合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授“折线统计图”这一课题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的技术优势,提升课堂的互动性和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折线统计图的定义、特点及应用场景,让学生直观了解该图表的基本概念和实际用途。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动画,学生能够观察到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实际应用效果,这有助于他们理解折线图的形成过程及其在数据分析中的重要性。
在理解统计思想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多媒体智能设备,通过网络检索过去15天的天气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以折线统计图的形式进行展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数据中,还能在实践中快速掌握折线图的绘制技巧。
3.3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创设生活情境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重要策略。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将数学问题与真实生活情境相结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例如,在教授“百分数”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比如“购物折扣”。教师可以模拟一个超市购物场景,给学生展示各种商品的原价及折扣信息,并要求学生计算折扣后的价格和节省金额。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不仅能直观地理解百分数的实际应用,还能学会如何在购物中进行计算和比较,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实用性和必要性。例如,在讲解“乘法运算”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真实的购物情境来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乘法的概念和应用。教师可以组织一个模拟超市购物活动,使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实际运用乘法运算来计算购物总金额。这种方法不仅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乘法的实际应用。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具体的购物场景,让学生自主选择角色,如消费者和收银员。消费者需要在超市里购买物品,例如两瓶价格为五元的饮料和三个每本售价八元的本子。教师将引导学生使用乘法运算来快速计算总金额,譬如计算两瓶饮料的总价格和三个本子的总价格,然后将这两个结果相加以得出总消费金额。通过这种互动式的角色扮演,学生不仅能够在实践中应用乘法运算,还能加深对乘法计算过程的理解。
结语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更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深刻关注。构建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一种应对新时代教育挑战的积极响应。
参考文献
[1]吕志成.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析[J].甘肃教育研究,2024(07):94-96.
[2]吴锦霞,谈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03):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