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探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自动化技术

作者

白立化 方云

安徽洛克科技有限公司 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唐山 063020

摘要:近几年来,在中国的电力工程建设中,广泛采用了电气自动化的方法。这一技术大大提高了电力传输的安全、可靠度,并有效地减少了人力和能源的成本。在自动化技术的支撑下,企业供电部门的运行质量和经营效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从而推动了企业供电部门的现代化进程。因此,提高电网运行质量,减少电网事故与安全隐患的发生频率,保证电网的持续供电和稳定供电,深入开展电网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本文从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意义、发展状况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对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状况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希望对广大的电力工作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技术;电网调度

1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意义

1.1 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中国的电力市场总体上是庞大的,电力供应系统在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藉由不断的监测及资料分析,可以快速地辨识出电网中的潜在危险及问题,从而可以及早地进行干预及修补,以防止断电及装置损坏。自动化技术可响应于网络的瞬时操作条件和要求,自动地最佳地调整电气设备的操作参数和方式,以确保该系统稳定地在最佳效率状态下操作,这不但提高了网络的效率,而且减少了由于设备的过载或者欠载引起的失效的危险。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融合运用到电力设备和网络的管理中,能够更加精确的提取和挖掘电网的运营信息,对电网的维修和维护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从而提高维修和维护的效率和质量,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以电力系统技术为支撑,构建综合信息管理体系,对发电厂和变电站等进行规范化、集约化的数据信息处理。以这种方式,可以防止工作过程中的可能损失,从而提高电源装置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1.2 使电力系统维护工作更加灵活

供电网络结构复杂,涉及多种设备和部件。这些长期起作用的结构可以由于多种原因(例如摩擦磨损和功能老化)而出现故障。考虑到这一点,进行有效的维护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电力系统的自动监测,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测,及时发现电力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这一措施不但使维修作业的效能得到最佳化,而且使维修过程更加灵活和合理。例如,自动装置可以连续地跟踪重要的指示,诸如设备的温度、电势和电量,并且如果探测到不正常的条件,则可以立即干预以解决问题,从而消除了在老式的维修方法中的许多繁琐的步骤。此外,该自动化技术可用于聚集和分析电气设备的运行信息,以提供用于设备维护和升级的数据基。通过对设备的历史数据进行深度的分析和挖掘,可以找出设备的失效模式和原因,从而为设备的维护和维修决策提供参考,从而减少设备的失效几率,提高设备的安全和可靠性。

1.3 提升电力产出效能和促进经济发展

自动化技术与配套装置的运用,可大大降低电网运行中的错误与失败的危险,极大地提高电网的基本效率,对电网的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电力自动化的应用,大大减轻了人工作业的负担,也减少了人工作业和维护的需要。同时,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顺应了时代的变革潮流,使电力行业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并与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相适应。

2 现阶段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在现代社会中,伴随着经济的稳步发展和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而电气自动化的发展也以此为基础,取得了重大的技术进步。这一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将大大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减少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安全事故。

目前,由于科技的进步,电力自动化技术已趋于成熟,许多与电力有关的公司已广泛地将其用于电力系统的操作和维护。这对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加速电力工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电力系统运行状况不仅关系到电力工业的发展,而且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企业的正常运转。

3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实际应用

3.1 无线测温系统

无线温度测量系统无需外部供电,通过电磁感应或射频能量收集技术获取工作所需能量,避免了因供电中断导致的监测失效问题;无需布线的特点使其安装简便,可灵活部署在各种复杂环境中,大大降低了安装成本和维护难度。

在实际应用中,这些传感器被精确布置在高压箱、低压箱以及变频器软启动装置的关键发热部位,如汇流条连接点、开关接触点和电缆连接点等。这些部位在设备运行过程中易产生热量,若温度过高,会严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引发故障。

传感器采集到温度信息后,通过无线通讯技术,如蓝牙、ZigBee或LoRa等,将数据发送到数据接收端。数据接收端再将收集到的温度信息上传至监测平台。监测平台运用先进的数据分析算法和阈值判断机制,一旦检测到装置温度超出正常范围,便会立即发出警告消息,通知运维人员及时处理。

3.2 智能抄表系统

智能电表相较于传统电表,采用了高精度的传感器和数字化测量技术,能够精确测量电压、电流、功率、电能等多种电气参数,测量精度更高,功能更为强大。例如,一些智能电表具备实时数据采集、多费率计量以及远程通信等功能,可满足不同用户和电力管理部门的多样化需求。

数据采集装置负责对各个智能电表的数据进行采集,并可根据现场环境和需求,选择有线(如光纤、RS485总线)或无线(如GPRS、4G/5G)的方式将数据传输至后台监控系统。

后台管理系统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和智能算法,实现了对各个变电站电气参数的实时监测、分析和统计。当电网中出现功率波动、电量突变等异常现象时,系统能够迅速做出判断,并通过智能决策模型提供相应的处理建议。

3.3 配电模拟操作屏配

配电仿真操作屏幕具备实时图形配置编辑功能,能够根据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状况,动态生成和更新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可视化图形,真实再现电网的运行情况。

在实际操作前,操作人员可通过在仿真操作画面上进行模拟操作,按照预设的操作流程和逻辑顺序执行操作。操作画面依据严格的逻辑规则对每一步操作进行判定,一旦出现错误操作,系统会及时给出明确的指示和纠正建议,引导操作人员正确操作。

这种模拟操作模式不仅让操作人员提前熟悉作业流程,有效避免实际操作中因操作失误引发的安全隐患,还能通过对模拟操作数据的分析,评估操作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为优化操作流程提供参考。

4 结束语

目前中国的智能电网和供电系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为此,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订出科学的发展战略,加强对智能装备及其配套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使电力自动化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了保证电力自动化的潜能被最大限度的利用,我们必须深入研究,更多的重视和投资于相关的资源,不管是资金还是人力,以满足现实的需求。从而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定,保证了企业的生产平稳,为国家的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支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浩,海雪微,温哲人,等.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J].光源与照明,2025,(01):234-236.

[2]蔡来梅.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5,(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