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罗密欧与朱丽叶》:俗家悲剧自然主义和灵魂喜剧乌托邦的互文交织

作者

赵蔓芳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摘要:此文深入剖析莎士比亚经典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探究其中自然主义与乌托邦思想的互文关系。通过对作品中人物命运、爱情追求以及社会背景的分析,揭示自然主义所呈现的现实无奈与乌托邦思想蕴含的理想憧憬,阐明二者交织为作品带来的丰富内涵与深远意义,为理解这部爱情悲喜剧提供新视角。

关键词:《罗密欧与朱丽叶》;自然主义;乌托邦思想;互文性

一、引言

《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为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经典爱情悲喜剧,问世以来便以其深刻的主题、生动的人物形象和跌宕起伏的情节吸引着无数读者与观众。这部作品不仅是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更是人文主义精神的生动体现。除了广为人知的人文主义,其还蕴含着丰富的自然主义与乌托邦思想,二者相互交织,构成了作品独特的文学和哲学内涵。对这些内涵的深入挖掘,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这部经典之作。

二、文献综述

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研究领域,国内外学者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广泛探讨。早期研究多聚焦于作品的人文主义精神,如学者布拉德雷(A. C. Bradley)在《莎士比亚悲剧》中分析了作品中人物对爱情与自由的追求所体现的人文主义价值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部分学者开始关注作品中的其他思想内涵。有学者探讨了作品中的悲剧意识,认为其悲剧结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目前对于作品中“自然主义”(认知心理)与乌托邦(梦般)思想及其互文关系的研究仍然极少。一些研究虽单独触及自然主义或乌托邦思想元素,但缺乏两者的结合分析。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两种思想及其互文性的研究,试图填补这一研究空白,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更为两个理论的深化拓展研究牵线搭桥。

三、自然主义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呈现

(一)命运的不可抗拒性

自然主义强调对现实生活的客观描写,认为在某种恶劣的环境下,生活中存在着不可抗拒的力量,个人往往难以改变。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主人公的爱情虽然热烈而美好,但从一开始就被笼罩在悲剧的阴影中。两大家族的世仇犹如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成为他们爱情的巨大阻碍。例如,在舞会上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见钟情,却不知彼此来自敌对家族,这份美好的邂逅也为他们的悲剧埋下了伏笔。此外,一系列的误会和误杀,如提伯尔特杀死茂丘西奥,罗密欧为友复仇杀死提伯尔特,进而导致罗密欧被流放等情节,都体现了命运的无常与不可抗拒。这些事件并非偶然,而是当时社会环境下的自然或必然结果,反映了自然主义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客观呈现。

(二)现实与理想的冲突

自然主义还关注现实与理想的冲突。罗密欧与朱丽叶渴望摆脱家族的束缚,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这是他们理想化的爱情追求。然而,现实却残酷无情,家族的仇恨、社会的规则等因素使得他们的爱情举步维艰。例如,朱丽叶的父亲不顾她的意愿,强行将她许配给帕里斯,朱丽叶在爱情与家族压力之间苦苦挣扎。最终,他们的爱情在现实的重压下走向毁灭,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是自然主义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环境的矛盾与问题。

四、乌托邦思想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体现

(一)对完美社会的向往

乌托邦是人们对完美社会的理想化想象,代表着人类对和谐、平等、自由的追求。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尽管故事充满悲剧色彩,但二人的爱情却象征着一种超越现实束缚的理想关系。他们不顾家族的仇恨,勇敢地相爱,这种纯粹的爱情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们对完美社会关系的向往。例如,在二人秘密结婚的场景中,他们彼此承诺,无视外界的纷争,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美好。虽然他们最终未能逃脱命运的捉弄和悲剧,但家族百年世仇奇迹般化解,他们的爱情成为了一种理想的象征,激励着人们对美好社会关系的追求。

(二)人文主义精神的乌托邦色彩

人文主义在作品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其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乌托邦色彩。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倡导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这些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极为激进和超前。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了追求爱情和自由不惜牺牲生命,他们的行为正是人文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他们超越了家族的仇恨,以一种理想化的方式去追求自己的幸福,这种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向往,具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正如学者巴赫金(Mikhail Bakhtin)所说,乌托邦思想往往通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得以展现,《罗密欧与朱丽叶》便是如此,通过主人公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梦想和憧憬。

五、自然主义与乌托邦思想的互文阐释

(一)命运的悲剧与理想的抗争

自然主义与乌托邦思想在作品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互文阐释。一方面,作品中人物命运的悲剧体现了自然主义对现实生活的客观描写,展示了现实的残酷与无奈;另一方面,罗密欧与朱丽叶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则体现了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精神,他们勇敢地挑战现实的束缚,为了爱情不惜一切代价。这种对比和碰撞使得作品的内涵更加丰富,引发读者对命运与理想的深刻思考。例如,在面对家族的压力和命运的捉弄时,罗密欧与朱丽叶始终坚守爱情,这种抗争精神与他们最终的悲剧结局形成强烈反差,更凸显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二)理想与现实的融合

从更深层次来看,《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自然主义与乌托邦思想是在探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作品通过主人公的爱情悲剧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和矛盾冲突,但同时也表明,正是这种冲突赋予了作品震撼人心的力量。读者在感受悲剧的同时,也能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追求和实现自己的理想。作品中的自然主义元素让我们看到现实的残酷,而乌托邦思想则为我们提供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二者相互融合,使作品具有了更加深刻的意义。另外,自然主义历来暗存一个争议,就是人在极恶劣环境中,到底能否体现明显的主观能动性,罗密欧和朱丽叶自然是明显有很多的主观努力,他们也算有勇有谋浪漫值更是拉满;尤其,原本是思维比较缜密很可能行之有效的行动,只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如果不是最后双方先后对爱人的生死状态有误会又双双绝对痴情“不能同日生,便要同日死相随”,如果不是他们实在太年轻未免有时太过鲁莽情之所至一念冲动间毫不犹豫为对方殉情,他们若再稍稍等等等缓过神来差点儿就爱情功德圆满了。 但正是这种残酷和浪漫糅杂的情节设置,让读者和研究者的情感浪潮在生死两级间跳跃汹涌,“死生就在一念间”,久久意难平中终究能领会到作者为极度痴情人伤感中的乌托邦梦式浪漫思维的可贵和乐观。

六、结论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自然主义与乌托邦思想相互交织、相互阐释,共同构成了作品深刻的文学和哲学内涵。自然主义通过对人物命运和现实冲突的描写,展现了当时恶劣环境中生活的无奈与残酷;乌托邦思想则通过主人公的爱情追求,表达了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对人文主义精神的追求。二者的互文关系不仅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魅力,也为我们理解和解读这部经典作品提供了更加多元和深入的视角。在当今社会,这部作品依然或更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激励着人们即便在面对环境重重困难时,一定要勇敢而智慧地追求理想追梦爱情,为实现更加美好全新的生活持续努力奋斗并对帮助者永怀感恩,永远相信生活中浪漫创造的奇迹。

参考文献

[1] Bradley, A. C. Shakespearean Tragedy[M]. London: Macmillan, 1904.

[2] 巴赫金. 巴赫金全集[M].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

[3] 常耀信. 美国文学选读[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7.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乌托邦”梦式思维与“自然主义”认知心理在相关文学作品中的互文阐释(19YBA204,赵蔓芳主持)。作者简介:赵蔓芳(1973-),湖南湘潭人,硕士,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副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中外比较文学研究与实践”创新平台/团队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