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从农村电商到智慧农业:互联网助力乡村振兴的探索和实践

作者

高昕 刘心语 赖祥兴 杨晨含 赵若彤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江苏扬州225000

摘要:本文系统研究了互联网技术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重点分析了从农村电商到智慧农业的发展路径与实践模式。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揭示了互联网技术如何通过农产品上行、供应链优化、数字农业应用等方式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研究发现,农村电商有效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题,智慧农业显著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二者的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动能。文章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和未来发展方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电商;智慧农业;互联网+;乡村振兴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农业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电商不仅为农产品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也为农业产业链的优化和农业价值的提升提供了新的途径。乡村振兴是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共同富裕的关键战略。互联网技术向农村渗透,催生出农村电商、智慧农业等新业态。农村电商打破农产品流通壁垒,智慧农业推动生产方式变革,二者共同构成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探索互联网在农村领域的实践路径,对激活乡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具有深远意义。 一、农村电商与智慧农业发展现状

(一)农村电商:重塑农产品流通生态

农村电商依托淘宝、拼多多等平台,构建农产品上行通道。截至2023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持续增长,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新模式不断涌现,有效解决农产品滞销难题。同时,“农产品品牌+电商”模式兴起,如赣南脐橙、五常大米通过电商提升溢价能力,打造地域品牌。 (二)智慧农业:革新农业生产方式

智慧农业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精准化生产。农田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气候数据,无人机巡检农田,智能灌溉系统按需作业,大幅提升资源利用率。例如,山东寿光蔬菜大棚应用智能温控、水肥一体化系统,产量提升30%,人力成本降低40%。 二、互联网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案例

(一)农村电商典型

1.山东济宁任城区:直播电商打开农产品销路

任城区打造运河之都(跨境)电商产业园,创立“村村红、红未来”任城农村电商品牌,搭建统一乡村直播间,并与快手集团合作引进电商直播培训体系,重点培养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同时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免费培训农民直播带货技能。截至目前,累计开展乡村振兴直播电商培训班300期,提供300余个就业岗位,售出全区优质农副产品7900余万元,为周边村集体增加收入超500万元。南刘村有近30名村民成为电商主播,粉丝合计1000多万,村里蔬菜大棚销售额增长35%,村集体增收17万元。

2.四川南充:“价格指数+直播基地”双轮驱动柑桔产业

启动中国·南充晚熟柑桔价格指数编制项目,为产业提供数字化支撑;建成中国西部(南充)电商直播基地,计划建设120间直播间,配套冷链仓储物流配送中心。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户受益”机制,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基地一期已运营,预计到2027年成为川东北地区主要电商平台和农产品集散中心,年销售收入目标20亿元,推动晚熟柑桔产业从“种得好”到“卖得好”“价值高”转变。

3.河南新县陡山河乡:电商中心带动就业增收

成立陡山河乡电商中心,打造共享直播间,免费培训村民直播技能,培养专职主播。累计销售农产品近300单,带动周边500余名群众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同时,当地网络达人通过互联网推介新县文旅与特产,探索出红色基因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的振兴之路。

(二)智慧农业应用 1.重庆“富慧养”智慧养殖平台

由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打造,通过AI数字赋能,借助体重传感器、广角摄像头、温湿度传感器等智能设备,采集养殖作业现场关键指标数据。构建具备生产管理、溯源管理、营销推广等功能模块的多端智慧养殖平台,实现养殖全过程的服务贯通。助力养殖户降低综合养殖成本15%以上,销售额提升超20%,增收超500万元,解决散养鸡行业规模化管理的痛点,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2.重庆长寿区伏羲农场智能农机

作为西南地区首个丘陵地貌智能农机创新平台,园区内第三代智能农机通过多种传感终端精准感知土壤、环境和作业情况,并将数据传输到中央控制平台。集成耕地四级网格技术、农业大数据分析技术、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水稻种植决策体系和第三代智能农机装备执行技术。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可持续性,为丘陵地貌下的智能农业发展探索出可行路径。

4.湖北鄂州华容区数字农业

加强与省农科院合作,试点打造“无人农场”;部署前端智能传感设备,实时监测土壤墒情、气象、病虫害等田间综合环境;根据前端信息综合分析,定时定量精准灌溉,实现水稻插播、收获、加工等过程无人化操作和数字化管理;依托农机合作社,大力推广农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及绿色高效防控技术等智慧农业新技术,通过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开展耕种管收全流程服务。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相关数据可在指挥中心大屏“农业生产”界面清晰呈现,使数据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

5.重庆渝北区智慧农业基地

重庆渝展数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鹏打造“公司+智慧农业基地+农户+标准化+品牌”的现代化经营模式。运用无人机管护果树,建立基地3D模型实现数字化管控;启动水肥一体化自动滴灌系统;利用高光谱分析系统分析果树长势,精准进行修整和营养补充;使用割草机器人除草。青龙村柑橘基地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升80%,过程管理费用降低50%,一级果品率提高40%,果园亩均增收1万余元。

三、现存问题

(一)基础设施薄弱

部分农村地区网络覆盖不足,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未打通,冷链仓储设施缺乏,制约生鲜农产品流通,增加损耗成本。

(二)人才短缺突出

农村电商与智慧农业领域人才匮乏,农民数字化技能不足,既懂农业又懂互联网的复合型人才稀缺,难以支撑产业深度发展。

(三)技术应用成本高

智慧农业设备(如传感器、无人机)投入大,中小企业和农户资金有限,技术落地推广受阻,规模化应用难度高。

四、优化对策

(一)完善农村基建体系

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升级农村网络基础设施,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配套冷链仓储设施,降低农产品流通损耗,为电商与智慧农业发展筑牢硬件基础。

(二)强化人才培育引进

开展电商运营、智慧农业技术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出台政策吸引人才返乡创业,鼓励高校、企业与农村合作,输送专业技术人才,充实乡村人才队伍。

(三)加大政策与技术支持

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降低智慧农业技术应用成本;推动科研机构研发适配农村的低成本技术设备,加速技术转化,促进规模化应用。

五、结论

本研究通过系统分析农村电商和智慧农业的发展实践,得出以下结论:互联网技术有效破解了农产品销售难题,促进了农民增收;智慧农业显著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农村电商与智慧农业的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动能。未来需要政府、企业、农民多方协同,共同推动互联网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持续动力。

项目来源: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课题编号:YJ202432)

课题名称:从农村电商到智慧农业:互联网助力乡村振兴的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