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区新型阅读空间建设实践与思考
刘斌 杨涛
汉中市南郑区图书馆 陕西 汉中 723100
摘要:随着我国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阅读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内容之一,得到越来越好地保障,城市书房等形式多样的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在全国各地得到了较快发展。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已成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南郑区围绕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要求,不断创新新型阅读空间建设,推动了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图书馆建设;阅读空间
一、新型阅读空间建设的实践
1、引导实体书店参与阅读空间建设
针对南郑区图书馆建设年代久远、功能布局不合理,无法为读者提供舒适的阅读服务,在南郑区文化和旅游局的支持和指导下,区图书馆制定在大华书店成立南郑区图书馆大华分馆的“馆、店合作”方案。按照公益服务要求,书店相应调整功能分区,在图书展示销售区的基础上增设读者阅读区、读者活动区;店内书籍分为售卖类书籍和借阅类书籍两大类,售卖书籍为书店销售商品,借阅类书籍全部由区图书馆统一编目书,为社会提供免费借阅图书服务,在这一模式下,书店充分融入总分馆一体化建设,实现了总分馆文献资源互借互通。这一方案得到区政府高度重视和认可,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措施。最终确定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区财政每年投入20万元作为书店图书采购费用,为社会提供免费公共文化服务,书店定位兼具经营性和公益性双重属性。双方首期合作签订5年长期协议,建成了被社会赞誉为“高、大、上”阅读空间,扩大服务空间面积2000平方米,增加阅览座席200余个。
2、加快城市书房建设步伐
城市书房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模式与阅读场所,在营造阅读气氛、推动全民阅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来随着公共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城市书房”如雨后春笋般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发展壮大,受到广大市民百姓的追捧与点赞,城市书房逐渐成为一个地方的“城市名片”。为了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建成深受人们喜爱的新型阅读空间,南郑区图书馆争取城市书房建设资金45万元,争取完成了汉山广场城市书房的室内装修,购买自助借阅机设备,接通了服务网络,配备图书3000册,建成了面积200平方米的南郑区汉山城市书房,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环境优美、智慧共享的新型阅读空间,更好满足社会阅读需求。
3、持续实施图书馆改造提升
针对南郑区图书馆建于20世纪90年代,距今已有30余年。随着时代的发展,馆舍陈旧、功能布局不合理、服务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阅读文化需求。为了提升读者阅读体验,加强了图书阅读环境改造提升,投入80余万元建成了南郑区家风馆、改造了2个阅读空间,建成了智慧图书馆,实现了读者自主借还图书,阅读条件不断改善,服务效率明显提高。新型阅读空间的建设和提升,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的吸引力,到馆人数与日俱增,社会关注越来越高。
二、新型阅读空间建设的困境
尽管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也暴露出一些公共阅读空间建设、服务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1、经费难以保证
新型阅读空间建成后,如何保证其正常运行,发挥好阅读服务作用至关重要。尤其是一些社会合作主体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参与建设的企业,由于经营转型或发生其他变故,可能会导致原有约定内容无法继续履行,影响了新型公共阅读空间长期发展的稳定性。所以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建成后运行管理保障方面需要政府的投入,应当列入当地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或公共文化服务目录,进入政府财政预算,作为政府必须保障的基本公共服务开支。
2、选址不尽合理
一些新建、扩建居民住宅区,没有按照有关规定、标准,规划和建设配套的公共文化设施,没有在小区内部建设公共阅读服务场所的条件。受建设场地影响,人口密集区没有合适的场所,有场所的地方又远离人口居住区,形成了人口密集区缺乏公共文化设施,远离居住区的设施又不方便利用的情况,影响了阅读空间的利用和作用发挥,造成资金与资源的无形浪费,没有真正达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目的。
3、服务内容单一
在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有的地方以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为导向,“急赶快上”公共阅读空间建设,建成后图书馆的服务保障能力跟不上,服务成效不尽如人意。多数阅读空间主打阅读服务,内容相对单一,公众由阅读需求而延伸出来的其他服务需求,目前还难以有效满足,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新型阅读空间建设可持续发展途径
1、坚持政府主导
政府应按照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全力支持并推动新型阅读空间建设,依据城市功能区划、社区空间布局等具体情况,对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建设提供政策引导和资源支持,根据空间建设标准给予相应经费保障,为新型阅读空间创造良好的建设条件。另一方面,新型阅读空间建成后,政府应给予必要的经费投入,保证空间的日常运营。积极探索对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用于社会化合作建设的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补助,缓解因资金不足带来的不确定性压力。
坚持公共图书馆主体
严格按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模式,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总馆作用,将新型公共阅读空间与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互联互通。落实图书馆购书经费,提高图书馆的资源配置和保障能力,保障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图书配送和定期更新,创新实施读者“你看书我买单”服务,实现资源配送精准化,总分馆服务一体化,进一步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坚持社会参与
除了公益性之外,社会力量也是建设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组织具有一定的市场性,政府应在不断健全公共服务购买机制基础上,积极引导实体书店、学校、企事业单位、酒店民宿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建设和运营。尤其是日常服务管理方面,主要借助社会组织负责日常服务管理,图书馆负责专业技术辅导,政府需要发挥监管责任,制定社会力量参与的准入条件和相关标准规范,对其进行有效监督和约束,促进服务水平提升。
4、坚持完善服务内容
加强阅读推广功能建设。落实图书馆阅读推广理念,以活动促进服务,以良好服务推动发展,充分发挥阅读空间全民阅读职能,激发居民阅读兴趣,提升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服务效能。在传统的阅读服务基础上,可以建立阅读推广人制度,结对组织读书会,阅读沙龙、经典朗诵、图书分享、青年夜校等文化活动,用新型服务方式吸引公众参与、引领阅读时尚潮流,激发居民阅读兴趣。
四、结束语
随着人们对阅读的需求的不断增长,新型阅读空间建设也在不断转型和升级。新型阅读空间的建设为读者提供了更加舒适、方便、多元化的阅读服务,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公共图书馆新型阅读空间已成为社区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读者带来更加美好的阅读体验,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武刚,江丽钰,陈诗颖.新型阅读空间建设的乡村困境与发展突破[J].图书馆,2024,(11):1-7.
[2]马合,郑娜静.株洲市图书馆:打造新型阅读空间,助力书香城市建设[J].文化月刊,2024,(10):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