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体育游戏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魏华辰
白山市第二十一中学 134300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和体能提升的关键时期,体能训练作为初中体育教学的核心内容,对于增强学生体质、培养运动习惯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体能训练方式往往以重复性、机械性的练习为主,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参与积极性不高,导致训练效果不佳。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体育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要求教学方式更加注重趣味性和实效性。游戏化教学作为一种将游戏元素融入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体能训练,提升核心素养。因此,开展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体育游戏化教学的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创设趣味游戏情境,激发体能训练兴趣
在初中阶段的体育体能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点燃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已成为提升训练效能的关键议题。常规的体能练习手段,诸如跑步、跳绳、俯卧撑等项目,其内容与形式的固化特性往往难以持续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易引发训练动机的削弱。为扭转此种局面,将原本程式化的身体练习巧妙转化为蕴含娱乐元素的游戏化场景,被证明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借助这类情境化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在沉浸式体验中自然体味运动的乐趣,进而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投入。具体而言,以跑步训练为例,可精心构建“森林探险”这一主题情境。通过对训练场地进行象征性改造,融入特定环境氛围,并设置系列挑战性关卡任务——例如要求学生快速穿越模拟“荆棘丛”的障碍物矩阵,或敏捷跨越象征“小溪”的低矮软垫区域。此时,学生角色转变为积极的探险队员,以小组协作形式,在合力攻克预设任务的过程中,实质上完成了高强度奔跑练习。此情境的创设,显著改变了学生对跑步活动的固有认知。源于趣味任务的驱动,学生的训练感受由单调乏味转向充满挑战性与成就感。他们会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发加速奔跑,个体耐力和位移速度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实质增长,其效果远超传统指令式跑步。类似地,在提升跳绳能力的练习中,“跳绳接力赛”模式展现出了独特价值。操作时,将参与者合理分组,要求每组学生依次完成规定数量的连续跳跃动作,完成后迅速将跳绳器材传递给下一位队友,最终角逐团队完成速度。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它不仅为基本的跳绳动作注入了强烈的竞赛趣味,更深层次地塑造了青少年的集体荣誉感与良性竞争意识。在渴望团队胜利的心理驱动下,每位成员都会自觉提升跳跃频率并维持动作稳定性,从而高效达成增强心肺功能与协调性的体能目标。
2 设计多元游戏任务,提升综合体能素质
初中阶段体育教育的体能发展目标应超越单一素质提升,转向构建复合型身体能力体系。在此背景下,开发具有整合性的活动方案成为关键教学策略。这类教学设计能够同步发展力量输出、位移速度、持续做功能力、神经肌肉响应效率及多肌群协同控制等基础素质。典型范例是创设"体能大冒险"综合活动场域——该设计将操场划分为功能差异化区域,每个区域对应特定生物力学适应机制。在标注为"力量城堡"的区块中,受训者执行重物位移训练与抗阻撑起练习;"速度赛道"聚焦瞬时加速能力与方向转换训练;"耐力山谷"侧重周期性动作的持久表现;"灵敏迷宫"要求动态环境中的快速变向决策;"协调乐园"则强调时序性动作组合的精准控制。学生以协作单元形式轮转参与各区块挑战,最终根据任务完成效率与动作质量获得综合评价。这种结构化活动框架通过三项核心机制提升训练效能:首先,多模态任务交替消除了重复性练习引致的动机衰减,当学生从负重练习区转入敏捷性训练场时,神经系统的兴奋阈值得到重新调适;其次,不同区块间的生理负荷存在补偿效应,例如速度训练后的乳酸堆积可在后续协调性练习中得到代谢缓解;更重要的是各素质发展存在双向迁移关系,力量训练增强的神经募集能力可提升后续灵敏任务表现。在动作执行层面,参与者需根据实时任务需求进行能量分配决策,这种动态自我调节过程显著强化了身体意识与运动智能。
3 融入品德教育元素,培养良好体育品德
初中体育教学围绕核心素养展开,学生身体能力的发展仅是目标之一,体育品德的塑造占据同等地位。融入品德要素的游戏化路径,让学生在沉浸式活动体验里悄然接受熏陶,形成良好体育品格。体能游戏设计中嵌入规则意识培养环节十分必要,“篮球接力赛”要求参与者严格按序传递,禁止任何违规抢球动作,违反者将承担相应后果。规则约束清晰传递遵守规范的价值,学生在此过程中领悟其重要性。教师目光敏锐,游戏里任何规则偏离行为都需即时干预,引导学生认知错误并主动纠正。团队协作能力同样是体育品德的关键维度。众多体能游戏依赖小组协同方能达成目标。教师作用在于点拨学生如何聆听同伴想法,如何展现个人长处,如何与小组成员无缝配合争取胜利。体验“拔河比赛”的学生对此感受尤深,所有人必须步调一致发力才能赢得对抗,个体力量在集体合力前显得渺小,团结方能制胜的道理在实践中变得直观。教师需及时捕捉小组合作亮点给予评价激励,不断强化学生的团队观念。体育品德还涵盖坚韧意志与挑战勇气的锻造。部分体能游戏任务天然存在难度,挫折困难难以避免。教师此时角色是鼓励者与支持者,推动学生咬牙坚持直面挑战。进行“攀岩挑战”时,恐惧或体力透支可能让学生萌生退意,教师在场边提供心理支持和方法指导,协助调整状态再次尝试至关重要。学生最终征服挑战那一刻,教师真诚的肯定与喝彩不可或缺,成功带来的喜悦直接转化为自信与勇气的养分。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体育游戏化教学以体能训练为例,为初中体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思路。通过创设趣味游戏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体能训练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训练中来;设计多元游戏任务,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体能素质,使学生在多样化的训练中得到全面发展;融入品德教育元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体育品德,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塑造了品格。
参考文献:
[1]朱彤. 初中体育游戏的创编与实践[J]. 田径, 2024, (07): 68-70.
[2]李云龙.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游戏进阶设计初探[J]. 青少年体育, 2024, (05): 110-112.
[3]鞠虎. 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田径, 2024, (03):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