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大坝安全监测数据的分析与预警
田承发
中国安能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重庆市 400000
一、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国家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洪、发电、灌溉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大坝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如水位变化、地质条件、地震活动等,可能出现各种安全隐患。因此,对大坝进行实时、有效的安全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科学预警,是确保大坝安全运行的关键环节。
二、水利水电工程大坝安全监测数据采集
2.1 监测项目
变形监测:包含大坝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倾斜以及裂缝等监测。如通过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可实时精准获取大坝的水平和垂直位移数据,对掌握大坝整体变形情况意义重大。
渗流监测:涵盖渗流量、扬压力、渗透压力等监测内容。渗压计可用于测量坝体和坝基的渗透压力,以此判断渗流是否异常。
应力应变监测:针对坝体混凝土、钢筋以及基岩等的应力应变开展监测。比如借助应变片能够测量混凝土的应变情况,从而评估大坝结构的受力状态。
环境量监测:包含气温、水温、水位、降雨量等监测。水位计可实时监测水库水位变化,为分析大坝受力提供关键数据。
2.2 监测方法与仪器
仪器监测:运用水准仪、全站仪、测斜仪、渗压计、应变片等各类监测仪器进行数据采集。例如,水准仪可精确测量大坝的垂直位移。
自动化监测:借助传感器、数据采集器、通信网络以及监控软件等构建自动化监测系统。传感器能实时采集数据,通过通信网络传输至监控中心,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传输与存储。
人工巡检:定期安排专业人员对大坝进行巡视检查,观察大坝外观是否存在裂缝、渗漏等异常状况,并做好记录。
2.3 监测数据质量控制
为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需实施严格的数据质量控制措施。首先,对监测仪器进行定期校准和维护,确保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减少仪器误差对数据的影响。其次,建立数据采集管理制度,规范数据采集流程,明确采集人员的职责,避免人为操作失误导致的数据错误。同时,采用数据校验技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校验,如通过对比不同仪器采集的同一监测项目数据,判断数据的一致性和合理性。
三、水利水电工程大坝安全监测数据分析
3.1 数据预处理
数据清洗:去除监测数据中的异常值、错误值以及重复值。例如,对于因传感器故障产生的明显偏离正常范围的数据,可采用统计方法予以剔除。
数据插值:针对缺失数据,运用插值方法进行补充。如利用线性插值法,根据相邻时刻的数据估算缺失值。
数据归一化:将不同量纲的监测数据转化为统一量纲,便于后续分析。比如采用最大-最小归一化方法,将数据映射到[0,1]区间。
3.2 数据分析技术
统计分析:运用均值、方差、标准差等统计量对监测数据的特征进行描述。通过计算一段时间内大坝位移数据的均值和标准差,可了解位移的平均水平和离散程度。
趋势分析:采用滑动平均法、最小二乘法等分析监测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以滑动平均法为例,能有效平滑数据波动,凸显数据的变化趋势。
相关性分析:分析不同监测项目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如研究库水位与大坝位移之间的相关性,判断库水位变化对大坝位移的影响程度。
频谱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傅里叶变换,分析其频率特性。通过频谱分析,可了解大坝振动的频率成分,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振动。
3.3 安全状态评估
建立评估模型:基于监测数据和历史经验,构建大坝安全状态评估模
型。如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监测指标的权重,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大坝安全状态进行评价。
评估指标确定:明确位移、渗流、应力应变等各项监测指标的安全阈值。当监测数据超过安全阈值时,表明大坝安全状态可能出现问题。
安全等级划分:将大坝安全状态划分为正常、异常和危险三个等级。根据评估结果,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四、水利水电工程大坝安全监测预警
4.1 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变形预警指标:依据大坝设计要求和运行经验,确定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倾斜以及裂缝等变形指标的预警阈值。例如,规定大坝水平位移月变化量超过 5mm 时发出预警。
渗流预警指标:明确渗流量、扬压力、渗透压力等渗流指标的预警阈值。如当渗流量突然增加 50% 时,触发预警机制。
应力应变预警指标:制定坝体混凝土、钢筋以及基岩等应力应变指标的预警阈值。若混凝土应力超过设计强度的 80% ,应发出预警。
环境量预警指标:针对气温、水温、水位、降雨量等环境量设定预警阈值。如水位超过警戒水位时,启动预警程序。
4.2 预警模型与方法
阈值预警法:当监测数据超过预设预警阈值时,立即发出预警信号。这是一种简单直接且应用广泛的预警方法。
统计预警法: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监测数据的统计模型,根据数据偏离统计模型的程度发出预警。例如,采用贝叶斯网络模型进行预警。
机器学习预警法:利用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等机器学习算法,对历史监测数据进行学习训练,构建预警模型。该模型可对新的监测数据进行预测分析,实现预警功能。
4.3 预警流程与信息发布
预警流程:监测系统实时采集数据,经数据预处理和分析后,与预警指标进行对比。一旦监测数据触发预警条件,系统自动启动预警流程。
信息发布:通过短信、邮件、声光报警等多种方式,将预警信息及时发送给相关管理人员和部门。同时,在监控中心的显示屏上显示预警信息,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4.4 预警响应机制
建立完善的预警响应机制是确保预警效果的关键。当收到预警信息后,相关部门应立即启动响应程序。对于一般预警,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核查,分析预警原因,评估安全风险,并将核查结果和处理建议及时上报。对于重大预警,迅速启动应急指挥部,组织技术专家进行会商研判,制定应急处置方案,采取紧急措施,如降低库水位、加固坝体等,防止事故扩大。
五、结论
水利水电工程大坝安全监测数据的分析与预警是保障大坝安全运行的核心环节。通过全面采集监测数据,运用科学的数据分析技术,构建合理的预警指标体系和有效的预警模型,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大坝潜在安全隐患,为大坝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维护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未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坝安全监测数据的分析与预警将朝着智能化、精准化方向迈进,进一步提升大坝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巩庆涛.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大坝安全监测技术探讨[J].水上安全,2024,(08):53-55.
[2]马浩然.水利工程大坝的安全监测技术分析[J].水上安全,2024,(22):40-42.
[3]谭理则.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大坝安全监测技术研究[J].四川建材,2021,47(11):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