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核心素养下以“折线统计图”为例的数据意识培养策略探究

作者

张盼盼

济宁市任城区南张中心小学 272055

引言:

数据意识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之一,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数据意识主要是指对数据的意义和随机性的感悟,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数据已然成为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数据意识培养愈发凸显其重要性。“折线统计图”是小学数学统计教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为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提供了载体。通过形成数据意识有助于理解生活中的随机现象,逐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一、“数据意识”的研究背景

从一年级开始,学生就陆续接触了许多统计的方法,如象形统计图、简单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等,学生们已经经历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具备了统计的基础,也积累了一部分生活经验,因此,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出发,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为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引领学生更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就“折线统计图”单元的学习展开了前测,从前测数据分析,学生对收集数据的方法和表达数据的方法了解情况一般,仅有9.1%的学生能根据统计图表达出数据特点,但也有部分学生能表达出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并能清楚地分析数据特点。因此在“折线统计图”教学中,要顺应学情,立足“数据意识”的核心本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意识。

二、数据意识的内涵

数据意识主要是指对数据的意义和随机性的感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感悟数据蕴含的信息;知道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而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知道同一组数据可以用不同方式表达,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式。形成数据意识有助于理解生活中的随机现象,逐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三、基于“折线统计图”培养数据意识的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数据收集兴趣

教师应该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经验的学习素材,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片段 1]欣赏家乡经典

师:很多游客前来参观,这是工作人员收集的一些数据,看到这些数据,你的感受是什么?

生:乱、杂

师:有什么好办法整理一下,能简洁清晰呢?

生: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师:统计表确实比文字描述清晰多了,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

生:能够直观的看出数量的是多少。

师:其实啊,我们还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请看大屏幕(展示变化),想不想了解一下关于折线统计图更多的知识呢?

通过身边的真实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数据就在身边,从而激发他们收集数据的欲望。

2.引导探究,助力数据整理与分析在收集好数据后,引导他们将数据整理并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学片段2]

师:既然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怎样制作折线统计图呢?

学生尝试,制作完成后同位两人谈步骤。

生演示汇报。

师小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好,现在我们来看看小电脑是怎么制作的。(出示课件)像这样根据数据依次找出其他各点,描一个点标一个数据。最后把各点顺次连接起来。最后注明制图日期。这样一幅折线统计图就制作好了。

师:想一想,制作折线统计图分哪几个步骤?

生说师板书制图步骤:描点、写数据、连线提问:在制作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描点时要对准纵轴上的刻度,两点间的线段要直等等。

从现实素材入手,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激活了学生头脑中有关统计的经验。借助课件的动态演示,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活动,在观察、感悟中体会、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步骤。

3.分析数据,进行合理预测引导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的趋势,进行简单的预测。

师:刚才我们是一段一段的看这些线,现在我们从整体上看一看,呈现一个什么样的趋势?

生:上升

师:那能不能根据这个趋势预测一下2026 年的人数?

生:60 万人师:为什么

师:同学们根据趋势能够进行合理的预测,可真了不起。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据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理解折线统计图和分析折线统计图带来的信息的同时,能根据折线统计图的整体趋势进行合理的预测和科学的判断。

4.深度解读,培养数据推断与决策能力提出基于折线统计图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数据进行深度解读

(1)识图

想一想下面的两幅折线统计图,哪个是衬衫销量图,哪个是毛衣销量图?

生畅所欲言,小组讨论,汇报教师适时追问为什么得出结论?

师:如果你是经理,在进货时有什么打算生:在9 月份进多一点毛衣,少进一点师:如果你是消费者,你该如何打算?

生1:我会在9 月份买毛衣,7 月份买衬衫,因为天冷了要穿毛衣,天热了要穿衬衫。

生2:我有不同的想法,我在天冷的时候买衬衫,天热的时候买毛衣,因为淡季买衣服会便宜将学科知识与生活融合,让学生像专家一样去思考,是深度学习的有效形式,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交流的方式,理解统计的意义与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

(2)读图

①读懂图所蕴含的信息

师:这是悦悦同学4 月7 日—4 月9 日的体温变化情况,同学们能从图中读懂什么?

生:她开始发烧了,后来体温慢慢下降。

师:如果你是医生,你觉得悦悦的情况是好转还是恶化了?

生:我觉得病人情况在好转,因为他的体温逐渐下降到37 度左右师:所以在这里折线统计图还有什么作用呢?

生:医生可以借助折线统计图判断病人的病情发

②观察下面两种统计图,各有什么优缺点?

2017年学校体育兴趣小组人数统计

学校足球兴趣小组四年来人数统计图

师:同学们现在来思考一个问题,在条形统计图中能不能交换篮球和跳绳的人数?

生:能,因为不影响我们看它们的数量师:那在折线统计图中能不能交换2016 和2017 年的位置?

生:不能,因为趋势变

师:因为在折线统计图中它们是连续发展的数据,具有顺序性,所以不能交换。

跳绳

让学生体会条形统计图数据之间不具有连续性,交换位置不会对数据的描述产生影响,而折线统计图因为数据具有连续性,因此交换某些数据会对整体的趋势产生影响,还能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大大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3)讲图

教师出示没有刻度的折线统计图,让学生根据它讲故事。

生1:有可能是泰安1-5 月份平均气温变化情况。

生2:有可能是某位同学运动结束后心跳次数变化情况。

生3:有可能是某同学近五次数学测试成绩情况。

读图要注重本质,要结合具体数据分析,不要单凭折线统计图的样子确定事情的变化,因为图的表象受单位刻度大小的影响会出现不同的样子。

结语:

总之,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以“折线统计图”为依托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数据意识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在长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进行渗透。基于此,教师引导孩子们积极参与课堂,让他们在玩中学,多动手操作、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探究、深度解读和拓展延伸等一系列教学策略,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数据的价值,提高数据处理能力,逐步形成敏锐的数据意识。使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用数据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据的思维思考问题,用数据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数据素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