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批判性思维的单片机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李霞
淄博职业技术大学 山东淄博 255300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单片机作为电气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单片机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高阶思维能力,强调对信息的分析、评估和反思,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批判性思维导向的教学模式创新
2.1 项目驱动的问题链教学
项目驱动的问题链教学模式以逆向教学设计为核心,从智能家居、工业控制等实际工程项目出发,构建了一套系统的教学体系。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先理论后实践的固定模式,让学生在实际项目情境中主动探索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逆向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明确项目的预期学习成果,即学生通过完成项目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然后,根据这些成果来设计教学活动和问题链。以智能家居项目为例,教师可以设定学生需要设计并实现一个具有智能控制功能的家居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对灯光、电器、窗帘等设备的远程控制和自动化管理。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教师围绕项目逐步展开问题链,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问题链分为基础验证型、综合设计型和创新挑战型三个层次,形成了一个由浅入深、逐步提升的学习路径。基础验证型问题主要帮助学生巩固单片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例如,在智能家居项目中,教师可以提出“如何选择合适的单片机型号来实现家居设备的控制?”、“单片机的最小系统包括哪些部分,如何搭建?”、“GPIO 口的基本配置方法是什么?”等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和掌握单片机的硬件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基本的电路设计知识。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学生能够熟悉单片机的基本应用,为后续的项目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基于认知冲突的辩论式教学
基于认知冲突的辩论式教学是一种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教学方法。它通过设置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深入思考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技术伦理辩论方面,以单片机系统安全性与用户隐私保护的平衡为例,随着单片机在物联网、智能家居、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系统安全性和用户隐私保护成为了至关重要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在单片机系统设计中,应该更注重系统的安全性还是用户隐私保护?”这一话题展开辩论。正方可能认为,系统安全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因为一旦单片机系统被黑客攻击,可能导致设备故障、数据泄露等严重后果,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和安全。反方则可能强调用户隐私保护的重要性,认为用户的个人信息应该得到严格的保护,否则可能侵犯用户的隐私权,引发信任危机。在辩论过程中,学生需要收集相关的资料和案例,分析不同观点的合理性和局限性,运用逻辑推理和论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反驳对方的观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单片机系统安全性和用户隐私保护的相关知识,还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学会在复杂的问题面前权衡利弊,做出合理的决策。
2.3 虚实结合的探究式实验
虚实结合的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将虚拟仿真与硬件实验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灵活、高效的实验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模式通过虚拟仿真预实验、硬件调试迭代和故障注入训练等环节,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探索、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虚拟仿真预实验是探究式实验的重要环节,它利用 Proteus 等仿真软件,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验证电路设计的可行性。在进行硬件实验之前,学生可以使用 Proteus 软件搭建单片机系统的电路模型,编写相应的程序,并进行仿真运行。通过仿真,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电路的工作状态和程序的运行结果,及时发现电路设计和程序编写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修改和优化。例如,在设计一个基于单片机的电子时钟时,学生可以在 Proteus 中搭建时钟电路,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晶振电路、复位电路、显示电路等,然后编写时钟程序,设置时钟的初始时间、计时方式、显示格式等。通过仿真运行,学生可以观察时钟是否能够正常计时和显示,如果发现问题,如计时不准确、显示乱码等,学生可以通过分析仿真结果,查找问题的根源,如电路连接错误、程序逻辑错误等,并进行相应的修改。虚拟仿真预实验不仅可以节省硬件实验的时间和成本,还可以让学生在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批判性思维导向教学模式,通过问题链教学、辩论式教学和探究式实验的有机结合,有效提升了单片机课程的教学效果。该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工程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实施路径。未来研究将进一步优化教学评价体系,探索智能化教学辅助工具的开发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中顺.改革传统考试模式突出高职人才培养特色[J].成人教育,2005年 11 期.
[2]张定强.信息技术在数学新课程体系中的定位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 年 08 期.
[3]曹薇,邵忠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