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构造柱与主体结构连接节点性能及质量控制研究
张浩
中核华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引言
随着建筑工业化推进,装配式建筑因高效环保被广泛应用,预制构造柱对增强建筑整体性和抗震性至关重要。连接节点作为二者协同工作核心,需满足承载力、刚度、延性等要求以传递荷载、抵抗变形。但实际中,节点因设计不合理、施工不规范成薄弱环节,地震等荷载下可能先破坏,影响建筑安全。因此,研究节点性能及质量控制,对保障装配式建筑安全、促进建筑工业化意义重大。
一、预制构造柱与主体结构连接节点的性能分析
(一)节点受力特点
预制构造柱与主体结构连接节点需承受轴向力、剪力、弯矩等复杂荷载,受力状态复杂。轴向力源于构造柱自重及上部传递的竖向荷载,要求节点有足够抗压承载力,防止受压破坏。剪力主要来自水平荷载(如地震、风力)及结构变形产生的剪力,节点需通过钢筋锚固、灌浆料粘结等抵抗剪力,避免剪切破坏。弯矩由水平荷载引起的力矩产生,使节点受拉区和受压区受力不均,需合理配置钢筋,确保节点在弯矩作用下不出现过度变形或开裂。此外,节点还需适应主体结构与预制构造柱的相对变形,具备一定延性,地震时通过塑性变形耗散能量,避免脆性破坏。
(二)性能影响因素
连接节点性能受多因素影响。设计上,节点构造形式(如浆锚、机械连接)影响承载力和刚度,构造尺寸不合理易致应力集中,钢筋配置或锚固不足会降低受力性能。施工中,灌浆不饱满、钢筋对位偏差、模板漏浆等,会削弱节点整体性与成型质量。材料方面,灌浆料性能不足、钢筋不达标、预制构件尺寸偏差大,会影响粘结性、承载力及受力传递。环境因素中,潮湿、腐蚀性环境会加速节点材料老化,降低耐久性。
(三)典型节点形式性能对比
目前常见连接节点形式各有特点。浆锚搭接连接通过灌浆料粘结力传递钢筋应力,施工简便,但对灌浆质量要求高,灌浆不实则承载力下降,适用于中低层建筑非抗震关键部位。机械套筒连接利用套筒与钢筋的机械咬合传力,受力可靠、延性好,抗震性能优异,但成本较高,适用于高层建筑和抗震设防烈度高的区域。预埋钢板焊接连接通过钢板焊接实现力的传递,施工速度快,但焊接质量影响节点性能,易产生焊接应力导致开裂,适用于临时结构或次要构件连接。螺栓连接可拆卸,便于维修更换,但长期使用易松动,需定期维护,适用于需后期调整的节点。
二、预制构造柱与主体结构连接节点质量控制措施
(一)设计阶段质量控制
设计阶段需优化节点构造与参数。合理选择节点形式,根据建筑高度、抗震设防烈度等确定,高层及抗震要求高的建筑优先选用机械套筒连接等可靠形式。明确节点设计参数,确保钢筋锚固长度、灌浆料保护层厚度等符合规范,通过有限元分析验证节点承载力和刚度,避免应力集中。完善节点构造细节,设置加强钢筋或暗梁增强节点整体性,预留足够操作空间便于施工,如合理设计灌浆口和排气口位置确保灌浆饱满。考虑环境因素影响,潮湿地区节点增加防腐涂层和密封措施,寒冷地区提高混凝土抗冻等级,延长节点使用寿命。
(二)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施工阶段需规范操作流程并加强过程管控。施工前做好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掌握节点施工工艺和质量标准,对预制构件和材料进场检验,核查钢筋规格、灌浆料性能等是否符合要求。钢筋连接时确保对位准确,采用定位支架固定钢筋,偏差超限时及时调整,机械连接需按规范拧紧套筒并做扭矩检测,焊接连接确保焊缝厚度和长度达标。灌浆施工严格按配比搅拌灌浆料,控制流动性,采用压力灌浆法从下往上灌注,确保排气充分,灌浆后做好养护,覆盖保湿不少于 7 天。模板安装牢固,拼缝严密,浇筑前检查模板尺寸和支撑稳定性,浇筑过程中避免振捣棒直接冲击节点钢筋和预埋件。
(三)材料与验收阶段质量控制
材料质量是节点性能的基础保障。严格把控材料进场关,灌浆料需提供出厂合格证和性能检测报告,进场后抽样检测强度、流动性、凝结时间等指标;钢筋需符合力学性能和尺寸偏差要求,严禁使用不合格产品;密封材料、焊条等辅助材料也需符合设计规定。加强材料储存管理,灌浆料防潮存放,钢筋避免锈蚀,预制构件防止开裂损坏。验收阶段执行严格的验收标准,外观检查节点有无裂缝、蜂窝等缺陷;实体检测采用回弹法、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和灌浆料强度;承载力检验通过现场加载试验验证节点受力性能。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对不合格节点制定整改方案,整改后重新验收。
结束语
综上所述,预制构造柱与主体结构连接节点性能及质量控制对装配式建筑安全至关重要。节点性能受设计、施工、材料等多因素影响,易出现受力性能不足、施工缺陷、耐久性差等问题。通过优化设计、规范施工、严控材料质量和验收环节,可有效提升节点可靠性。未来需持续研发新型节点形式和材料,结合智能化技术加强施工过程监控,推动连接节点技术创新,为装配式建筑发展提供坚实技术支撑,促进建筑行业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王盛.预制装配式结构节点连接性能分析[J].石材.2025(01):55-57
[2]刘凯.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新型梁连接节点设计[J].江苏建材.2024(03):104-106
[3]林琳.装配式型钢混凝土叠合框架梁连接节点构造设置与安全分析[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01):111-114
[4]王晨.预制装配梁端钢板耗能铰节点及其弱梁强柱框架抗震性能[D].土木工程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5]田梅.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连接节点施工工艺与质量管控[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工业 A.2025(07):199-203
[6]李路.装配式建筑中预制楼梯与主体结构连接方法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2025(01):089-092
[7]金字宣,赵明,陈红亮.轻质隔墙板结构连接节点抗震性能研究[J].建筑机械化.2025(02):15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