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以任职为导向的军士英语多模态教学设计研究

作者

陈彦如 任永山 陈聪

信息工程大学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1.引言

随着全球军事合作的深入发展和信息化作战环境的变化,军士作为军队基层作战与技术保障的核心力量,其英语应用能力已成为履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重要支撑。从亚丁湾护航中与外国舰艇的战术协同,到国际维和任务中与多国部队的日常沟通,再到联合军演中装备操作指令的准确传递,诸多实战场景都清晰地表明,军士的英语能力已成为军队履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重要支撑。2018 年,中国军方首次提出“国防语言能力”是赢得未来战争的“重要武器”,并强调其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重要标准”,而英语能力作为国防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军队的战斗力生成。

然而,当前军士英语教学与任职导向的适配性仍存在显著短板。从认知层面看,军士群体长期处于任务驱动的军事训练环境中,形成了以具象思维、实用导向为主的认知模式,对抽象语法规则、孤立词汇记忆的接受度较低,更倾向于通过场景化、操作性活动获取知识。从实践维度而言,任职场景对军士英语的需求聚焦于军事任务场景中的即时应用,而当前教学缺乏与任职岗位紧密关联的多模态实践载体,模拟训练与真实任务场景存在明显落差,导致军士难以将语言知识转化为岗位履职所需的实践能力。这种认知适配不足与实践转化乏力的双重困境,凸显了构建以任职为导向的多模态教学体系的迫切性,这也是本研究的核心出发点。

2.多模态教学理论概述

多模态教学理论是在符号学、认知心理学与教育技术学交叉融合中发展起来的前沿教育理论,其核心要义在于打破单一符号载体的教学局限,通过整合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空间等多元模态资源,构建协同化的意义表征系统,从而优化学习者的认知过程与知识建构效率。在英语教学领域,多模态教学理论展现出独特的适配价值。与普通英语教学相比,军士英语的任职导向性决定了其教学内容具有强烈的场景依赖性与实操性,如战术指令的传递涉及语音语调(听觉模态)、手势信号(动觉模态)、战场空间布局(空间模态)等多元信息的协同解码。多模态教学能够将这些分散的模态要素系统整合,构建与任职场景高度一致的意义网络,这远比单纯的词汇讲解更贴近岗位需求。该理论的兴起与社会信息化进程深度耦合。当数智技术推动信息传播从文本主导转向多模态融合,教学活动也必然突破传统语言模态的桎梏,形成“多元符号协同育人”的新范式。

3.多模态教学设计原则

需要强调的是,多模态教学的核心在于“模态协同”而非“模态堆砌”。不同模态在教学系统中承担着差异化功能:语言模态(文字、语音)负责精准传递概念性知识,视觉模态(图像、视频)擅长呈现空间关系与动态过程,动觉模态(操作模拟、肢体演示)则聚焦技能习得与肌肉记忆形成。因此,有效的教学设计需根据教学目标(如术语认知、指令理解、战术协同)确定主导模态与辅助模态,形成结构化的模态组合方案。这一特性对于军士英语教学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即教学设计必须紧密围绕语言应用场景中的模态使用规律,确保教学中的模态组合与真实交际中的模态需求保持一致。

4.围绕任职导向的多模态教学创新路径

4.1 多模态教学目标分类

军士英语多模态教学目标可从知识、能力、素养三个维度系统构建,形成层次递进的目标体系。语言知识层面,需掌握军事领域核心词汇(如装备术语、战术指令)、句式(如命令句、请示句)及语篇特征(如作战简报、装备手册的文体规范);军事知识层面,应理解国际军事合作惯例、军种协同术语体系及特定岗位的英语应用场景知识。能力维度聚焦岗位导向的语言应用能力。素养维度着力培育职业与跨文化素养。三者通过多模态教学形成“知识习得 - 能力转化 -素养养成”的闭环。

4.2 多模态教学活动类型

多模态教学活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下是三种适合军士英语多模态教学的活动类型:

① “看-读-做”结合。通过视觉、文本和动作的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军事英语内容,提高语言应用能力。活动设计中可以展示装备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识别其中的英文标识和信息;提供相关的英文文本材料,如操作手册、说明书等,让学生阅读并理解;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或模拟操作,同时用英语描述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分享学习成果和问题。通过多种模态的综合运用,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果;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② “听-仿-演”结合。通过听觉输入、模仿练习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活动设计中可以播放英语执勤指令、情况报告等音频材料,让学生听取并理解内容;学生模仿音频中的语音、语调和表达方式,进行跟读和练习;设计各种角色扮演活动,如执勤场景、涉外交流等,让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表演和交流;进行反馈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通过角色扮演,可以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增强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自信心。

③ “图-文-译”结合。通过图像、文本和翻译的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活动设计中展示军事场景图片或图表,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其中的信息;提供相关的英文文本材料,如报告、情报等,让学生阅读并理解;组织学生进行翻译练习,将英文文本翻译成中文,或将中文内容翻译成英文;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比较不同的翻译版本,分析优缺点。通过图像和文本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军事内容;通过翻译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转换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4.2 多模态教学多元评价

军士英语多模态教学的多元评价需构建“过程性 - 终结性”纵向衔接、“线上- 线下”横向融合的立体体系,以实现评价的动态性与全面性。其中,过程性评价贯穿教学全程,侧重捕捉多模态学习中的动态发展轨迹。两类评价通过权重配比,如过程性占比 60% 、终结性占比 40% 形成最终结果,既避免“一考定终身”的局限,又确保评价对岗位能力的预测效度,为教学改进提供全景式参考。

5.结语

多模态教学通过整合多元模态资源、创设仿真军事场景,能有效激发军士学习兴趣,提升其在岗位中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未来研究需扩大样本范围、延长观察周期、加强资源建设、优化评价体系并提升教师素养,以推动军士英语多模态教学的深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洪义.浅谈士官任职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1(4).

[2] 李艳,翟琼.关于军校士官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的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1).

[3] 任苗苗,崔娟娟,赵丛丛.军队院校士官英语教学的困惑与思考[J].文教资料,2018(3).

[4] 赵启君,罗晨瑞雪.多模态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读写课堂教学设计研究以《教师教育名篇精读》为例[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4(4).

[5] 孟磊,吴海燕,李宜善.多模态视角下外训中国国情军情课程思政教学研究[J].高教学刊,2024,10(z2).

作者简介:陈彦如 (1984—),女,甘肃兰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二语习得等;任永山 (1981—),男,河南清丰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等;陈聪 (1988—),女,河南郑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