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基层党员教育管理创新模式探索
林本措
青海国晟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青海西宁 810000
引言
在深入推进国企市场化改革、加快结构调整升级、党员队伍结构发生变化的新形势下,国企基层党员教育管理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既需要新方法以满足机关事务部门的上班时间学习要求,又因新科技应用场景日益增多,传统教学方式难以适应。为此,需进一步深化国企党建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基层党员教育管理模式。
1 国有企业基层党员教育管理难点
1.1 教育理念滞后
国有企业基层党员教育管理过程中,不少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依然把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停留在“完成任务”阶段,认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就是党的政治任务,只求形式而忽视效果,对于党员个体成长的需求少有涉及;教育理念上存在“重灌输轻引导”“重约束轻激励”的倾向,没有充分调动和发挥好广大党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导致一些党员参与到党内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参加党内教育活动的吸引力不足。
1.2 内容体系僵化
教育培训内容不接地气,往往照本宣科,或照抄照搬上级文件,或围绕学习党章原著展开,未紧密结合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内容老化,不符合企业与党员实际需求,在新技术不断涌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内容缺乏对党员新时代下的各项素质要求,无法解决党员在工作过程中面临的具体问题,教育内容脱离党员岗位实际需求,难以转化成为推动工作的实际效用。
1.3 方式方法单一
目前大多数单位仍然采用固定模式的教育方式,以集中学习、被动接受的方式为主,缺少互动式、体验式、实践式的教育方式;虽然部分单位已经建立了线上学习平台,但是大多都是把以前线下的学习内容搬到线上,没有发挥好互联网技术优势,导致互联网的技术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发挥;线上的方式单一枯燥,难以适应党员广泛、分散以及流动性增强的现实情况。
1.4 考核机制不完善
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不具体,主要以参加教育培训活动次数、记笔记数量等量化指标评判培训效果,缺乏评判党员教育培训效果转化质量、党性修养水平提升及工作业绩改善状况等。把考核结果作为党员评先评优、提拔任用等的重要依据较少,激励约束作用有限。
2 国有企业基层党员教育管理创新的基本原则
2.1 坚持政治引领与企业实际相结合
国有企业基层党员教育管理过程中,需坚持政治引领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推动基层党员干部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同时,围绕国有企业的行业属性和特点,把企业发展战略、生产经营任务与党员教育管理有机融合,让教育管理内容紧密对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实际和党员岗位履职需求,从根本上杜绝“两张皮”现象。
2.2 坚持共性要求与个性需求相结合
在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等共性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不同年龄、不同岗位、不同学历党员的差异化需求,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实现“按需施教”,提升教育管理的针对性。
2.3 坚持传统优势与创新手段相结合
继承和发扬“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传统教育管理方式的优势,同时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创新教育载体和形式,推动教育管理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从线下为主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变。
2.4 坚持教育引导与实践锻炼相结合
坚持教育引导与实践锻炼相结合过程中,既要强化理论武装,提升党员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又要注重实践养成。同时,搭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引导党员在生产经营、技术创新、安全生产等一线岗位践行初心使命,实现教育成果向实践能力的转变。
3 国有企业基层党员教育管理创新模式的具体路径
3.1 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观
树立“党员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的理念,将党员教育管理与党员个人成长发展相结合,建立党员成长档案,党组织根据党员的职业规划和能力短板,制定个性化的教育培养计划。同时,需强化服务意识,基层党组织主动了解党员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通过谈心谈话、帮扶慰问等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2 打造“靶向供给”的内容体系
完善“基础+专业+特色”的三维内容体系,其中:基础层聚焦政治理论教育,重点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章党规党纪等内容,确保党员“基础+专业+特色”;专业层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设置安全生产、技术创新、市场营销、管理提升等方面和岗位密切相关的专业课,提高党员“基础+专业+特色”;特色层根据企业自身的历史特色、行业特征以及企业自身党建品牌打造的不同需求,挖掘和发展本企业的独特性强化针对性。
3.3 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教育模式
3.3.1 线上平台智能化
建设集“一人一策”功能为一体的党建数字化平台,集在线课程、直播授课、知识测试、互动讨论等于一体,推动资源共融、优势互补;运用大数据技术统计党员学习时长、学习内容偏好、测试成绩等情况,精准推送学习资源,打造“一人一策”的学习路径;推出平台移动端,让党员在工作之余的碎片化时间也能灵活学习,解决工学矛盾,提高党员工作效率。
3.3.2 线下活动场景化
开展体验式教育,运用红色教育基地现场教学、企业生产车间实地观摩、技能比武现场实践等形式把教育内容有机嵌入实践中去,让党员切实感受到身临其境;创新主题党日形式,开展“攻坚克难当先锋”“技术创新我先行”等主题党日活动,将攻坚克难抓发展、勇于担当推改革等重点工作的落实与主题党日有机结合,确保党员在实践历练中得到教育和提升。
3.3.3 线上线下协同化
线上开展理论学习及知识测试,线下组织开展专题研讨、实践活动,形成“线上学理论、线下练本领”的闭环运行模式。如线上组织党员学习安全生产理论后,线下组织党员到现场开展隐患排查实践,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本领。利用 VR 线上仿真党建历史场景、企业生产流程等,线下组织党员现场模拟讨论,分析存在问题,增加党建教育的沉浸感和交互性。
3.4 完善“严管厚爱并重”的保障机制
3.4.1 考核评价机制
实行“量化 + 质性”综合考核制度,其中量化考核指标包含学习时长、参学次数、测试成绩等内容,占比不超过 60% ;质性考核指标涵盖党性修养、工作实绩、群众评价等,占比不低于 40% 。考核采取 360 度评价的办法,开展党员个人自评、支部互评、群众测评、组织评定相结合的办法,让每位被考评人对各自的工作作出客观合理的判断。
3.4.2 激励约束机制
将考核结果与党员的评先评优、岗位晋升、薪酬待遇挂钩,对表现优秀的党员,企业党组织给予表彰奖励和优先培养机会;对考核不合格的党员,党组织进行谈心谈话、限期整改,连续不合格的按规定进行组织处理。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定期评选优秀党员案例,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激发党员的争先意识。
4 结语
国有企业基层党员教育管理创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按需施教,杜绝照搬照抄。随着新的工作模式、管理方式不断创新,基层党员党性更强、素质更高、能力更优、表率更突出,有力推动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政.国企基层党组织党员教育管理的方法与对策研究——以广西国有企业探索和实践为例[J].现代企业文化,2024,(05):100-102.
[2]游立怡.浅谈如何加强国有企业基层党员教育管理的方法与措施[J].就业与保障,2020,(07):18-19.
[3]肖雯.“党建+”模式推进国有企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及实践研究[J].品位•经典,2022,(01):87-89+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