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指向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探讨

作者

卿乙一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小塘镇清江完全小学 422921

前言

新课改提倡的生活化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生活经验和书本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以生活实践为蓝本,实现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联系。小学数学作为与生活相关的科学逻辑化学科,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社会。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优化小学时段教学结构,使得教师能够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生活化数学教学模式成了首要选择目标。基于此,本文从生活化教学的视角开展相关探究,提出相关教学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传授知识主要依赖于课本教材,教学活动主要围绕学习问题进行。而且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教师没有围绕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创新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方式缺乏新意,越来越单一、滞后,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导致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信心和耐心,产生了明显的厌师、厌学情绪。长此以往,不仅会使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容易使学生成为难以逆转的学困生[1]。

在传统教学环境中,学习氛围是比较严肃的,学生的思想观念得不到解放,不能对知识内容进行全面思考。再加上学生不是课堂主体,所有教学活动都是在教师的指挥、安排下进行的,使得学生不得不屈从于教师的权威,进行被动式、机械式的学习,从而缺乏自主意识。这不仅限制了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也进一步加剧了教与学的矛盾,会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布置实践任务,引导学生动手探究

实践的过程是学生与生活事物进行互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理解数学现象,进而在形象思维的作用下,透过现象发现数学结论,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果,同时锻炼数学探究能力。对此,教师在实施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布置实践任务,引导学生动手探究[2]。

以“多边形面积”为例,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展示公园美景。然后进行知识迁移,引导学生思考公园面积的求解方法。同时借机植入“分割”思想,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过的知识计算出多边形面积。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元素,锤炼学生的数学素质能力。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动手实践活动,驱动学生的数学思维,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另一方面,开展“出题”比拼活动,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结合迁移生活知识增添课堂教学情趣

作为一门抽象、乏味、逻辑严密的学科,对年龄不大、理解能力不强、认知能力不强的小学生而言,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引起他们在课堂上的长期关注。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运用生活中所学到的知识,以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实例为指导,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减少对新知识的恐惧,使学生更容易亲近,并更好地学习数学。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设定“一天的收入及开支”记录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充分记录好家庭的收支情况,并且进行家庭收入和开支的计算。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到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一致的数学生活化理念。这样学生将会对家庭收入和支出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概念,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同学们分享这次活动的相关感想,同学们将体会到父母赚钱的不易,从而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这样的活动课程设计不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了相关数学知识,而且加深了学生对于生活的认知,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以及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都有很大帮助。

(三)设计生活化的数学练习和作业

数学教学过程中,作业与练习是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为了确保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显著提高,教师必须给学生布置与生活挂钩的数学练习作业。另外,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布置学生作业,把数学作业内容、生活联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给学生太多的练习,而是应该将生活与社会热点问题融入数学生活化实践课题之中,以确保生活与书本知识的衔接,扩大数学解题技巧的提升面。

比如,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作业情境“分披萨”,一份披萨四个人分,怎么分才是最公平呢?在这样的数学生活化情境中,学生就会开始开展一次新的创造性计算学习,逻辑思维得到了极大的释放,解题技巧得到了培养,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升。这种类型的作业形式提升了学生的新鲜感,会一定程度提升其数学学习兴趣。

(四)构建生活化的评价体系

一节成功的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学评价。为实现全班学生的共同进步,教师需要构建完善的课堂评价体系,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在此过程中需要尊重学生的想法,承认个体的差异,并与学生建立深厚的友谊关系。首先,结合生活化教学活动的具体完成情况,适当增加评价科目内容,进一步提升评价质量和效率。

比如,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可以增加课堂表现、思维方法、价值观、情感态度等评价科目。利用多种不同的评价方式,能够评价更加全面,不再单一化。通过加强对数据的分析与研究,制定更加适合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生活化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快速提升数学能力。同时,要加强与家长的交流与配合,让家长围绕评价结果展开系统性的家庭教育,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结语

总之,为了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需求、情感态度等因素,开展趣味性、操作性强的生活化教学。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才能有效创建生活化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在探究与实践中提升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魁永菊.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数学大世界(下旬刊),2019(6):18.

[2]梁彩娇.对接生活,知识迁移一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赤子,2019(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