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道法与法治教学策略探析

作者

高琪

合肥师范学院 安徽合肥 230000

一、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深度学习理念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深度学习理念具有重要意义。深度学习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主动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与初中道法课程的目标高度契合。因此,探索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道法与法治教学策略,对于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深度学习的内涵与特征

(一)深度学习的内涵

深度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高阶思维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满足于对知识的表面记忆和简单理解,而是要深入探究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和意义,能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深度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和深度反思,通过与教师、同伴的互动交流以及与学习资源的有效互动,实现知识的深度建构和自我认知的发展。

(二)深度学习的特征

1.主动性

学生是深度学习的主体,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积极寻找学习资源,自主规划学习路径,主动探索知识的奥秘。这种主动性是深度学习得以发生的基础,学生只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才能真正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内化。

2.高阶性

深度学习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如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分析、综合运用和评价反思,超越了传统的低阶认知目标,如记忆、理解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未来的学习挑战。

3.情境性

深度学习强调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应该置于真实的情境之中。学生在情境化的学习环境中,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实际意义和价值,将抽象的知识与具体的情境相结合,从而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当前初中道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

传统教学以“满堂灌”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与参与,难以形成深度理解与高阶思维,导致学习兴趣与教学效果双低。

(二)教学内容脱离生活

部分教师偏重教材知识传授,忽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结。抽象理论缺乏生活情境支撑,学生难以理解知识价值,更无法迁移解决实际问题,背离课程“知行合一”目标。

(三)思维能力培养不足

教学侧重知识点识记,缺少批判性、创造性思维训练。学生习惯接受现成结论,面对复杂社会问题时,缺乏独立分析与解决能力,限制综合素质提升。

(四)评价方式片面化

以考试成绩为核心,忽视学习过程、思维发展与情感态度。单一评价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素养,难以精准指导学习需求,抑制学生多元发展。

四、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道法教学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活认知体验

1.生活导入引发共鸣

选取校园欺凌、网络使用等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件导入新课。如在“公民权利与义务”教学中,通过“零花钱支配权”讨论,让学生直观感知权利与义务的现实关联。

2.情境活动深化理解

设计模拟法庭、新闻发布会等体验式活动。例如模拟“社区宠物扰民纠纷调解”,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运用法律知识,在解决真实问题中深化法治观念。

3.社会议题驱动探究

结合时政热点(如乡村振兴、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设置探究任务。如“短视频时代如何理性发声”议题,引导学生从法律、道德、媒介素养多角度分析,提升社会参与意识。

(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思维进阶

1.异质分组与分工明确

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分组,成员涵盖不同思维风格(如逻辑型、创意型)。明确组长(组织协调)、记录员(观点整理)、汇报员(成果展示)等角色,避免“搭便车”现象。

2.开放性任务激发思辨

设计跨学科、多角度的讨论任务,如“人工智能发展是否威胁就业公平”。要求学生结合经济、伦理知识论证观点,通过观点交锋形成辩证思维。

3.过程指导与多元评价

教师巡回观察小组讨论,及时介入引导偏离主题的小组,提示“倾听-质疑-补充”的对话策略。展示环节采用“小组互评+教师点评+思维可视化工具分析”,聚焦论证逻辑与创新点。

(三)运用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精心设计项目主题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初中道法课程的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具有现实意义和挑战性的项目主题。项目主题要能够涵盖多个知识点,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校园文化建设”项目主题,可以让学生从校园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涉及到公民道德建设、文化与社会等多个知识点,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2.组织实施项目活动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明确项目的目标、步骤和时间安排。学生可以根据项目计划,分阶段、分任务地开展项目活动。例如,在“校园文化建设”项目中,学生可以先进行校园文化现状的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然后分析调查结果,找出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接着查阅相关资料,研究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案例,提出改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和方案;最后,将研究成果整理成报告或展示作品,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自主决定项目的实施方式和进度,同时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3.评价与反思项目成果

项目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对项目成果进行全面的评价和反思。评价不仅要关注项目成果的质量,如报告的完整性、展示作品的创意性等,还要关注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如团队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思考如何在今后的项目式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五、结论

在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变革和创新。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运用项目式学习、强化信息技术融合等教学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内化,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陈丽.深度学习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2]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张华.深度学习:智能时代教育的必然选择[J].教育研究,2019,40(3):12-18.

[4]李玉平.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10):45-48.

[5]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深度学习在中小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北京: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2021.

[6]王晓明.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