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浅谈小学作业评价多元化模式的构建

作者

申广纳

上蔡县第八小学 463800

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与综合素质奠基的关键时期。作业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延伸,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方法以及自我认知有着深远影响。传统单一的作业评价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构建多元化作业评价模式成为必然趋势。

传统小学作业评价往往以教师为单一主体,侧重于对作业结果的正误判断,通常以分数或等级呈现评价结论。这种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程度、思维发展以及个体差异,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激励,难以全面、客观、深入地反映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学习成长状况,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培养提升。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1.学生自评: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反思评价,例如在完成一篇作文后,让学生从内容完整性、语句通顺性、书写规范性等方面自我评估,填写自我评价表,培养其自我审视与自我修正能力。

2.学生互评:组织学生相互评价作业,如在数学作业中,让同桌之间交换批改计算题,相互检查解题步骤与答案准确性,并写下评语,促进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提高合作交流能力与批判性思维。

3.家长参与评价:邀请家长参与到孩子的作业评价中,如在家庭作业中,家长可以对孩子的课外阅读作业进行评价,记录孩子的阅读表现、理解程度等,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4.教师综合评价:教师在综合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家长反馈的基础上,对学生作业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价,从知识掌握、技能运用、思维创新等多维度考量,为学生提供专业、精准且具建设性的评价意见。

二、评价内容多元化

1.知识技能评价:针对作业中涉及的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行评价,如语文作业中的字词拼写、语法运用,数学作业中的公式计算、解题思路等,确保学生对知识的有效掌握与技能的熟练运用。

2.学习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学习态度是否认真、是否主动思考、是否积极查阅资料等。例如,在科学实验作业中,评价学生实验操作

的规范性、观察记录的细致性以及遇到问题时的解决态度与方法。

3.思维创新评价: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展现创新思维与独特见解,如在美术作业中,对学生独特的绘画构思、色彩搭配创新以及对主题的个性化表达给予充分肯定与鼓励,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精神。

4.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留意作业中体现出的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在品德与社会作业中,通过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分析评论,了解其价值观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评价方式多元化

1.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既采用分数、等级等定量评价方式直观反映学生作业的整体水平,又运用描述性语言进行定性评价,详细指出作业的优点与不足,如“你的作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腻,但叙事结构稍显松散,继续加油!”

2.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结合:对于学生作业中的常规问题进行即时评价反馈,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而对于一些开放性问题或需要深入思考探究的作业内容,采用延时评价,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完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书面评价与口头评价结合:在作业本上写下书面评语的同时,针对学生的作业表现适时进行口头评价,如在课堂上对学生优秀作业进行公开表扬,或对作业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当面指导交流,增强评价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4.激励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结合:多运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的作业热情与学习动力,如“你这次作业进步很大,继续保持!”;同时,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通过评价为学生指明发展方向,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与学习目标,促进学生持续进步。

通过在小学实施作业评价多元化模式的实践探索,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创新思维与综合素质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学生不再将作业视为单纯的任务,而是把它当作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未来,应进一步完善多元化作业评价模式的实施细节,加强教师培训与评价标准的细化研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评价效率与质量,为推动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本文系 2024 年度驻马店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小学作业设计与评价实践研究》(JJYKT2453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