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改善施工技术与城市绿地建设
郭利文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园林建设服务中心
我国城镇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城市的土地空间不断减少,城市园林与绿地建设空间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现有的园林工程进行改善施工,进一步提高绿化面积,同时根据国家制定的城市绿地建设要求,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空间资源,达到城市绿地率的覆盖要求,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同时,也促使城市更加宜居,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一、园林改善施工技术
(一)土方施工技术
针对城市园林改善施工来说,土方施工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在施工前,需要结合现有园林在土方设计与施工方面存在的不足,制定科学完善的改善施工方案,通过精准可靠的测量方式,获得园林内部不同区域的放线数据,并对现有的改善施工标高和开挖土方量等进行详细的计算。同时,在土方施工前应对设计图纸进行技术交底并做好各方面的审核,确保设计方案与园林改善施工要求相符。在土方开挖施工前,应彻底清除场地中存在的障碍物,并对园林内部的基础设施进行合理的布局,确定不同类型机械设备的应用范围,为提升设备的利用率以及提高施工效率提供保障[1]。考虑到园林改善施工过程中,内部环境的复杂性,在填土过程中,应根据园林现有的景观设计的情况,采用现代化的园林设计理念,促使填土量和开挖量尽量地减少,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景观特色,这样能够在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的情况下,促使园林内部的设施更加完善。
(二)排水施工技术
园林排水系统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景观植物的生存,在园林内部结合不同区域植物的水量需求,通过开挖明沟和暗沟管的方式对植物进行浇灌,但是此种方式已经不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因此,在园林改善施工过程中,应对排水系统进行科学的优化和改进,通过喷灌和淋灌的方式,达到水资源节约利用的目的。随着海绵城市理念的不断渗透与应用,还可以在园林内部通过改建坡降的方式达到植物浇灌和蓄水以及导流的效果。斜坡排水方式的应用需要结合园林所处区域的地理位置以及地面高度等情况进行科学的设计,尤其针对假山等景观塑造的过程中,应科学掌握峰谷之间的关系,满足排水需求的同时,还应达到园林景观的审美需求。在园林绿地地面进行排水设施的改善施工,需要考虑后续维护管理工作的开展,确保达到经济性的要求。园林排水改善施工中,应综合考虑园林区域的地下水位以及地表荷载情况,对管线进行科学的敷设,设计科学的排水施工方案。
(三)苗木移栽施工技术
园林工程在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持续的维护和管理。在城市新发展理念下,需要对现有的园林工程建设改造,使之符合城市绿化建设的要求。在园林改善施工期间,苗木移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苗木的适当移栽,能够进一步提升园林的绿化效果,并提升苗木的生长速度,达到园林景观美观性的效果。在苗木移栽施工过程中,需要结合园林所处的地区环境条件情况,合理选择新型的苗木品种,遵循移栽施工技术规范和要求,按照特定的移栽流程和方法,确保苗木移栽后达到成活率要求[2]。同时还应根据苗木的特性,对栽种的土壤进行改良,达到苗木生长过程中的肥力要求。在苗木移栽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苗木的根系深度进行土方开挖,在苗木生长过程中,应做好定期浇水和施肥,并定期对苗木进行修剪和维护管理。
二、城市绿地建设方案分析
(一)重点提升“绿地率”
随着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城市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将城市环境作为重要建设内容。城市绿地作为改善城市环境条件的重要途径,在城市绿地建设过程中,应将重点放在提升绿地率方面,这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对于提升居住品质和构建宜居城市环境至关重要。绿地率在建设过程中,应结合城市周围建筑的密度进行合理设计,同时还应考虑到城市发展规划的具体方案,确保城市绿地率控制在 30% 左右。在绿地率设计与施工期间,还应对城市周围的高层住宅以及多层住宅等进行统一的规划,这样才能对绿地空间进行科学的开发与利用,达到改善周围居民居住环境的目的。此外,绿地在设计过程中,应最大化地利用城市空地区域,提升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达到绿地覆盖率的同时,也能够缓解城市用地紧张的情况。
(二)合理控制公共用地
城市绿地建设过程中,通过公共用地绿地率的科学管控,能够更加精准地理解和把控城市绿地率的概念以及建设的具体要求,根据我国制定的《城市绿化条例》及地方条例,要求将绿地系统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明确绿地率 (≥35%) )、绿化覆盖率(≥40%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5m2 )等强制性指标[3]。因此,在大部分城市绿地建设过程中基本采用了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网络化布局方式,实现了城市土地空间的均衡配置,合理规划了城市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等不同的绿地建设方式,同时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预留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另外,为了达到低碳环保的城市发展要求,在城市绿地建设过程中,还积极推广使用了雨水收集装置、再生水灌溉方式以及透水铺装等,实现了水资源以及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城市公共绿地维护与管理工作,主要由园林部门负责,居住区绿地由物业部门负责养护,针对单位附属绿地应进行自营管理,由此,形成了多层次的绿地保护体系。
(三)确定绿地立体化的发展目标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想达到绿地率覆盖要求,主要受到城市发展空间的限制,在城市经济建设持续的发展过程中,城市土地空间资源不断减少,并出现了用地紧张的局面,对于城市绿地建设产生了一定的限制。通过确立绿地立体化发展目标,实现了绿地面积的进一步拓展,提升了城市居住区域的绿地率。在此期间,还实现了建筑屋顶和墙面等采用架空设计方式,为绿植的栽种提供了空间,显著增加了城市绿地面积[4]。在城市绿地立体化发展过程中,还应结合科学性的设计原则,结合城市规划发展的具体方案,对现有的绿地立体化进行改善,达到城市环境改善的基本要求,同时也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为改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发挥重要作用。
结束语:
城市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经济发展指标,还应重视城市的低碳绿色发展理念的渗透,这就需要通过城市园林景观和绿地系统的建设,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宜居的环境。通过园林改善施工技术的应用以及绿地建设要求的落实,能够结合城市不同区域的建筑密度以及公共空间资源,对城市土地空间资源进行科学的利用,提升城市绿地覆盖率,有效改善城市环境,为促进城市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于秋雯.绿化工程之"智慧园林"——"低碳,生态"城市绿地建设探索[J].现代物业:中旬刊,2023(2):154-156.
[2]王洁,于泽群,王铖,等.基于生境营造理念的城市公园绿地施工营建策略研究[J].山西建筑,2024,50(20):1-5.
[3]吴晶,牟俊华.城市生态绿化理念及其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2023(4):4.
[4]刘冬梅,王忠杰,吴岩.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和公园体系 推动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园林绿化工程项目规范》编制概况及重点内容解读[J].工程建设标准化,2024(5):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