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 轨道电路抗干扰技术研究与应用
顾健男
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青岛电务段 山东青岛 266000
一、引言
ZPW-2000 轨道电路作为我国铁路广泛应用的信号设备,能够准确检测轨道区段的空闲与占用状态,为列车运行提供重要的基础信息。但在实际运行环境中,轨道电路会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干扰,导致信号传输异常、误码甚至设备故障,进而影响铁路运输的安全与效率。因此,深入研究 ZPW-2000 轨道电路抗干扰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ZPW-2000 轨道电路概述
2.1 工作原理
ZPW-2000 轨道电路采用移频键控(FSK)技术,通过改变信号的频率来传输信息。发送器产生具有特定频率的移频信号,经过电缆传输至轨道,在轨道中形成交变电磁场。接收器接收轨道中的信号,并通过解调、译码等处理过程,判断轨道区段的占用情况。
2.2 系统构成
ZPW-2000 轨道电路系统主要由发送器、接收器、轨道变压器、调谐单元、匹配变压器、补偿电容以及电缆等设备组成。发送器负责产生高精度、高稳定性的移频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并处理轨道中的信号,判断轨道状态;轨道变压器实现轨道电路与电缆之间的电气隔离和信号传输;调谐单元和匹配变压器用于优化轨道电路的电气性能,提高信号传输效率;补偿电容用于补偿轨道电路的电感,改善信号传输质量;电缆则承担信号的传输任务。各设备协同工作,确保轨道电路系统的正常运行。
2.3 在铁路信号系统中的重要性
ZPW-2000 轨道电路是铁路信号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准确可靠的工作对于铁路运输的安全和效率至关重要。它能够实时监测轨道占用情况,为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提供准确的列车位置信息,是实现列车自动控制、调度指挥等功能的基础。准确的轨道电路信息可使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及时调整列车速度和运行间隔,避免列车追尾等事故的发生,同时提高铁路线路的通过能力,提升运输效率。
三、干扰类型及来源分析
3.1 邻线干扰
3.1.1 形成原因
邻线干扰主要通过电感耦合、电容耦合及道碴电阻漏泄传导形成。在相邻线路间,钢轨线路回路间的电磁互感耦合导致电感耦合,可等效为被扰线路串联接入的电压源。例如,当邻线有列车运行时,其产生的交变电流会在本线钢轨中感应出电压,影响本线轨道电路信号。同时,两线钢轨间的电容以及道碴电阻漏泄构成的传导电流,等效为并联在被扰线路上的电压源,也会对本线轨道电路产生干扰。
3.1.2 分类及影响
邻线干扰可分为复线区间邻线干扰、区间三/四线邻线干扰和车站股道邻线干扰。复线区间邻线干扰中,上下行之间长距离平行传输,干扰电压长距离累积,列车压入后形成短路干扰电流信号,虽自动闭塞设计将上下行载频分开设置,但干扰仍可能影响设备性能。区间三/四线邻线干扰中,同方向载频的相互耦合需通过控制区段长度或衰减干扰信号量值来防护。车站股道邻线干扰与区间类似,干扰信号断续超过门限值,在车站无频率锁定功能时,邻线同频信号易引发险情,如曾出现司机根据邻线干扰信号错误开行列车至区间的事件。
3.2 邻段干扰
3.2.1 产生机制
邻段干扰是同线路两相邻区段间,信号越过电气绝缘节后形成的干扰。由于轨道电路的电气特性以及绝缘节的性能限制,当相邻区段的信号强度较大或绝缘节出现故障时,信号可能会泄漏到本区段,对本区段的轨道电路信号产生干扰,影响接收器对本区段轨道状态的准确判断。
3.3 电缆串音干扰
3.3.1 电缆串音产生的原理
在电缆中,由于导线之间存在电容和互感,当一根导线中有信号传输时,会在相邻导线中感应出电动势,从而产生串音干扰。ZPW-2000 轨道电路使用的电缆中,多个信号同时传输,若电缆的屏蔽性能不佳或布线不合理,就容易发生串音干扰。
四、抗干扰技术原理与应用
4.1 邻线干扰防护技术
4.1.1 频率规划与配置
通过合理规划轨道电路的工作频率,避免相邻线路或区段使用相同或相近的频率,减少邻线干扰的发生。
4.1.2 干扰抑制补偿器的应用
在轨道电路中安装干扰抑制补偿器,利用调谐短路法,将邻线干扰信号量抑制在动作门限以下。干扰抑制补偿器对本区段的载频信号呈现规定的电容特性,不影响本区段信号的正常传输,同时有效地减少了邻线干扰对本区段轨道电路的影响。
4.2 邻段干扰应对策略
4.2.1 优化电气绝缘节设计
改进电气绝缘节的结构和参数,提高其对信号的隔离性能,减少邻段信号的泄漏。例如,采用新型的绝缘材料和设计方案,增加绝缘节的阻抗,降低信号穿越绝缘节的可能性,从而减少邻段干扰的产生。
4.2.2 加强轨道电路参数调整与维护
定期对轨道电路的参数进行测试和调整,确保轨道电路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例如,检查和调整轨道电路的发送功率、接收灵敏度、补偿电容值等参数,使轨道电路能够在最佳状态下工作,提高其抗邻段干扰的能力。
4.3 电缆串音干扰消除方法
4.3.1 采用屏蔽电缆
使用具有良好屏蔽性能的电缆,如钢带铠装电缆或铜带屏蔽电缆,减少电缆外部干扰的侵入以及电缆内部导线之间的串音。屏蔽层能够有效地阻挡外界电磁场的干扰,并且将电缆内部导线产生的电磁场限制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串音干扰的发生概率。例如,在铁路信号工程中,大量采用屏蔽电缆来传输轨道电路信号,有效减少了电缆串音干扰。
4.3.2 合理布线与接地
优化电缆的布线方式,避免不同信号电缆并行敷设过长距离,减少导线之间的耦合。同时,确保电缆的接地良好,通过接地将干扰电流引入大地,降低干扰对信号传输的影响。例如,在电缆敷设过程中,按照相关标准要求,保持不同信号电缆之间的安全距离,并对电缆的屏蔽层进行可靠接地。
4.4 工频干扰解决措施
4.4.1 滤波技术应用
在轨道电路的接收器前端安装滤波器,如带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等,滤除工频干扰信号的谐波成分,使进入接收器的信号更加纯净。滤波器能够根据轨道电路信号的频率范围,选择性地允许有用信号通过,阻挡工频干扰信号,提高信号的质量。例如,在一些电气化铁路区段的轨道电路中,采用专门设计的滤波器,有效地抑制了工频干扰,保障了轨道电路的正常工作。
4.4.2 优化接地与回流系统
完善轨道电路的接地与回流系统,确保牵引供电系统的回流顺畅,减少工频电流在轨道电路中的泄漏。通过合理设置接地装置和回流线,降低轨道电路与牵引供电系统之间的电气耦合,减少工频干扰的产生。例如,对轨道电路的接地电阻进行严格控制,定期检查和维护回流线的连接状态,保证接地与回流系统的良好性能。
五、总结
本文全面研究了 ZPW-2000 轨道电路的抗干扰技术,详细分析了邻线干扰、邻段干扰、电缆串音干扰和工频干扰等常见干扰类型的形成原因、分类及对轨道电路工作的影响。针对不同类型的干扰,阐述了相应的抗干扰技术原理和应用方法,并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了这些技术的有效性。通过合理规划频率、应用干扰抑制补偿器、优化电气绝缘节设计、采用屏蔽电缆、合理布线接地、应用滤波技术以及完善接地与回流系统等措施,能够有效提高 ZPW-2000 轨道电路的抗干扰能力,保障其稳定可靠运行。
参考文献:
[1]李雪松,景海林,李鹤群,等.现代有轨电车新型地面供电方式分析[J].机车电传动,2018,2:94-97.
[2]蔡波,李鲲鹏.现代有轨电车无接触网牵引供电方式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5,18(1):72-77.
[3]梁嘉俊.现代有轨电车地面供电系统施工技术[J].建筑建材装饰,2018,(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