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及其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实践探索

作者

白彬

华坪县中心镇综合保障技术服务中心 云南丽江 674800

摘要:本论文围绕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及其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展开深入探讨。首先阐述了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要意义,详细介绍了包括选种、土壤改良、合理密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在内的常见高产栽培技术。接着分析了当前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在农作物高产栽培中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实践探索策略,旨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农业技术推广;实践探索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人们对农产品需求的日益增加,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成为农业发展的关键目标。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手段,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同时,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应用能够将先进的高产栽培技术快速、准确地传递给广大农民,使其应用于实际生产,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然而,目前在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农业技术的普及和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深入研究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及其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实践探索,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要意义

(一)保障粮食安全

充足的粮食供应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基础。通过采用高产栽培技术,可以在有限的耕地资源上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从而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降低因粮食短缺而引发的社会风险。

(二)提高农民收入

高产的农作物能够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在市场价格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农民可以通过销售更多的农产品获得更高的收入。这不仅有助于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还能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农村地区的繁荣。

(三)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科学的高产栽培技术注重对土壤、水资源等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通过土壤改良、精准灌溉等措施,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农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

二、常见的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种技术

优质的种子是农作物高产的前提。在选种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种植习惯,选择适应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好、高产优质的品种。例如,在北方寒冷地区,应选择耐寒性强的小麦品种;在南方湿热地区,适合种植耐湿性好的水稻品种。同时,要注意种子的纯度和质量,避免使用劣质种子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二)土壤改良技术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良好的土壤条件能够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和良好的生长环境。通过增施有机肥、合理深耕、调节土壤酸碱度等方式,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深耕能够打破犁底层,疏松土壤,促进农作物根系的生长和发育;对于酸性或碱性土壤,可根据实际情况施用石灰或石膏等进行调节,使其酸碱度适宜农作物生长[2]。

(三)合理密植技术

合理密植是根据农作物的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气候条件,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合理的种植密度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光照条件,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促进个体和群体的协调生长。例如,玉米种植密度过大,会导致植株之间通风透光不良,容易引发病虫害,且个体生长发育不良;种植密度过小,则不能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照资源,降低单位面积产量。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科学确定种植密度,以达到高产的目的。

(四)水肥管理技术

1.施肥技术

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阶段和需肥规律,进行科学施肥。农作物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需求不同。一般来说,在农作物的苗期,以氮肥为主,促进植株的茎叶生长;在生殖生长阶段,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促进花芽分化和果实发育。同时,要注意有机肥与化肥的配合施用,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灌溉技术

精准灌溉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能够根据农作物的需水情况,准确地为其提供水分,避免水资源浪费和土壤积水对农作物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例如,在干旱地区,滴灌技术可以将水分直接输送到农作物根部,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五)病虫害防治技术

病虫害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进行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农业防治包括合理轮作、清除病残体等措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等生物手段控制病虫害,具有环保、安全的特点;物理防治可采用灯光诱杀、色板诱捕等方法,诱杀害虫;化学防治则是在必要时合理使用农药,但要注意农药的使用剂量和安全间隔期,避免农药残留对农产品质量和环境造成危害。

三、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实践探索策略

(一)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1.加强基层推广队伍建设

加大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专业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推广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2.优化推广机构协作机制

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加强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合作。通过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二)提高农民对高产栽培技术的接受度

1.加强宣传培训

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渠道,广泛宣传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的优势和应用效果,提高农民对新技术的认识和了解。

2.建立示范基地

在农村地区建立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展示新技术的应用效果和经济效益。让农民能够实地参观学习,亲身感受新技术带来的好处,从而激发农民学习和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

(三)加大资金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支持力度,增加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的投入。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业技术推广,通过招商引资、合作开发等方式,吸引企业、科研机构等社会力量投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资金主要用于技术培训、示范基地建设、推广设备购置等方面,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四)加强产学研合作

加强农业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农民之间的合作,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推广模式[3]。科研机构和高校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先进的技术和理论支持,企业能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农民则可以在实践中反馈问题和需求,促进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通过产学研合作,加速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进程。

结束语:

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常见的高产栽培技术涵盖选种、土壤改良、合理密植、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通过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高农民对高产栽培技术的接受度、加大资金投入和加强产学研合作等实践探索策略,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实现农业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在未来的农业发展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及其推广应用模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农业生产需求和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韩静.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及农业技术推广应用[J].棉花科学,2024, 46(2):40-42.

[2]孙丹.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及农业技术推广应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2023(1):4.

[3]娜,王琛,薛海峰,etal.内蒙古呼包鄂经济圈农业碳排放量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5,33(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