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力系统变电运行故障的排除与检修方法
牛麒麟
长庆油田分公司清洁电力开发项目部 陕西西安 710000
电力系统变电运行故障排除的系统性方法,结合故障类型特点和处理流程处理遵循“安全隔离→精准诊断 $$ 规范修复→验证功能”闭环。检修后必须进行带负荷试验、保护传动测试(如断路器时序验证),确保故障根除。
一、电力系统变电运行故障的排除与检修重要性
电力系统变电运行故障的排除与检修是保障电网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的核心环节,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预防重大事故,变电设备故障(如互感器异常、直流系统接地故障、电容器损坏等)若未及时排除,可能引发设备烧毁、绝缘击穿甚至系统崩溃。快速定位并切断故障点,可防止事故扩大,避免大面积停电及次生灾害(如电气火灾)。消除安全隐患,定期检修能发现设备老化、绝缘劣化、接线松动等潜在问题。例如,通过绝缘电阻测试、油色谱分析等技术,可提前预警变压器内部故障,防止运行中突发爆炸。
2.减少经济损失。降低停电损失,故障导致停电直接影响工业生产与民生用电。据统计,大型企业每停电 1 小时损失可达百万元级。高效排除故障可最大限度缩短停电时间,减少社会经济损失。延长设备寿命,定期维护(如清灰、紧固连接件、更换磨损部件)可延缓设备劣化。例如,及时处理开关触头氧化问题,避免因接触电阻增大导致的设备过热损坏,显著降低更换成本。
3.提升电网运行经济性。降低线损与能耗,故障设备(如故障电容器)会导致无功补偿异常,增加线路损耗;检修后可优化功率因数,减少电能传输损耗,直接提升电网经济运行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通过状态监测数据分析(如负荷趋势、设备温升),可制定差异化检修策略,避免“过度检修”造成的资源浪费,实现运维成本精准控制。
4.支撑智能化电网发展。为智能诊断提供数据基础,故障排除过程中积累的案例参数(如故障波形、保护动作记录)是训练 AI 诊断模型的关键数据,推动故障预测从“事后处理”转向“事前预防”。适应新能源接入需求,光伏、风电并网加剧电网波动性。快速排除变电故障可维持电压稳定性,避免新能源脱网事故,保障清洁能源消纳能力。
5.强化人员与技术储备。提升运维人员技能,故障处理过程锻炼人员对保护逻辑、设备原理的深度理解。例如,通过直流接地故障排查,可掌握环路分析、分段隔离等核心技能。推动技术迭代创新,检修需求催生新技术应用,如无人机巡检输电线路、红外成像检测设备发热点等,带动运维体系向自动化、数字化升级。
二、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常见故障类型及原因
以下是电力系统变电运行中常见故障类型及原因的总结,结合行业实践和搜索结果分析:
1.短路故障(占比最高)。单相接地短路,占比:超过短路故障总量的 80%
现象:故障相电压接近零,非故障相电压升高至正常值的√3 倍,易引发绝缘击穿。原因:绝缘老化(占 40% )、雷击(输电线路中占40-70% )、树障或动物触碰导线。相间短路,类型:两相短路、两相接地短路、三相短路,危害:三相短路电流可达正常值数十倍,可能导致设备电弧爆炸,起因:绝缘子污闪(工业污染区高发)、设备机械损伤、施工遗留金属异物。
2.断路故障。导线断裂,特征:线路电流中断但母线有电压,端子处常出现烧灼痕迹,诱因:导线覆冰超载(抢修成本达常规故障 1-5倍)、大风舞动、接触点氧化。设备连接失效,表现:熔丝熔断、隔离开关触头接触不良,关键点:接线松动产生接触电阻,引发持续发热
过流跳闸(占跳闸故障 35% 以上)。
3.绝缘劣化故障。表面污闪,机制:污秽层 + 潮湿环境形成导电膜,引发闪络,高风险区:化工厂、水泥厂周边变电站,污闪事故率提升300% 。内部绝缘损坏,检测标志:局部放电超声波信号、介损值异常升高,恶化过程:绝缘油裂解 $$ 套管碳化 $$ 最终击穿。
4.操作类故障。保护装置误动/拒动,后果:扩大停电范围,如母联断路器拒动导致全站失压,根源:二次回路绝缘老化、CT/PT 接线错误。人为操作失误,典型场景:带负荷拉隔离开关(电弧烧伤),变压器分接开关档位错接(引发三相电压不平衡)。
三、电力系统变电运行故障排除方法
电力系统变电运行故障排除方法需结合故障类型、设备特性和安全规程,形成系统性操作流程,具体方法如下:
1.故障快速定位与隔离。短路故障处理,断路器拒动:立即启动后备保护(如母联断路器或相邻线路保护),隔离故障区域。单相接地:使用零序电流互感器定位故障线路,分段试拉非关键负荷缩小范围。三相短路:瞬时切除故障线路,避免系统失稳(等面积定则适用双回线工况)。断路与接触不良处理,导线断线:检查表计突降相(故障相电流归零)、绝缘子闪络痕迹。连接件松动:红外成像检测发热点(接触电阻异常升温),紧固后复测通流能力。
2.核心设备故障检修方法。断路器异常,拒动/误动:检查操作机构卡涩、控制回路断线(测量分合闸线圈电压)。触头氧化:打磨接触面,测试回路电阻 ⩽ 出厂值 120% 。互感器与保护装置失效,CT 二次开路:监测电流表归零,立即短接二次端子防过压。保护误动作:打印动作报告,校验定值是否偏移或逻辑错误。
3.智能化诊断技术应用。数据驱动定位,利用故障录波波形分析谐波分量,区分短路(高次谐波)与振荡(低频波动)。结合 SCADA系统拓扑重构,自动隔离非故障区(如配网 FA 系统)。状态监测预警,油色谱分析(变压器):乙炔 >5ppm 预警放电故障。振动传感器诊断机械异常(如断路器弹簧疲劳)。
四、变电运行检修技术要点
1.安全操作规范。停电检修流程,严格执行"停电 $$ 验电→放电→挂接地线"顺序,验电器需在带电设备测试完好性,设专人监护。高压侧验电保持 ⩾0.7 米安全距离(10kV),逐相验电时长 ⩾2 秒。防护措施,作业时穿戴绝缘手套、护目镜、安全帽,接触设备外壳必须戴绝缘手套。悬挂警示牌(如"禁止合闸"),邻近带电区装设防护栅并标"止步,高压危险"。
2.巡检与维护。周期与内容,有人值守站:每班常规巡查 + 夜间专项;无人站每周全面检查。重点检查项目:变压器声音均匀(沉闷可能过载,尖锐可能电压过高)。呼吸器硅胶颜色(变色提示内部受潮)。
3.故障处理。短路/接地故障。断开断路器,更换损坏部件,测试互感器;加强绝缘监测与多点接地保护。设备过热。安装通风装置,限负荷运行;温度超限自动保护。开关跳闸。排查电缆老化、设备内部损伤,确保开关装置状态良好。
变电故障排除与检修是电网安全的“最后防线”,也是提质增效的关键抓手。未来需融合智能监测、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构建“预防-诊断-处置”闭环体系,以应对高比例新能源接入与极端天气频发带来的挑战 110
参考文献:
[1]吴龙.浅谈变电运行设备的维护与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J].科技资讯,2022(33):147.
[2]丁斌.电力系统变电运行故障类型及处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2(17):156.
[3]吕红.变电运行故障的排除方法探讨[J].通信电源技术,2022(5):90.
[4]李恩.变电运行中的事故分析及处理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2(34):112.
[5]李灿.分析变电运行故障及排除措施[J].山东工业技术,2022(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