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化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临床生化检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郭英 戴维 谢洪建 张琦 麦佳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医学检验科
引言
临床生化检验是医学教育中一项重要的基础课程,涉及到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其本质是求得样本中待测物的真值,因此对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要求非常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践环节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度较低,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其课堂教学难以提升操作能力,对实验类内容也只能做到介绍与讲解。随着社会时代进步,医学课程的教学模式需要改革,教学改革的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互联网+”“智能+”教育新形态背景下,教学数字化战略行动不断推进,将传统与信息化教学的教学优势相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混合式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渐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结合了传统面对面教学与在线学习的优势,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1],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转变成由互联网、手机终端等信息化手段作为辅助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本教学团队通过对线上教学,线下教学,混合式教学三种不同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对比与考核评价,为检验专业进一步开展混合式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以 2022 级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共 36 人,其中男生 15 人,女生21 人。随机分成3 组,每组 12 人。
1.2 教学方法:在临床生化检验课程中选择糖代谢指标的生化检验一节内容,分为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两大核心内容,采用线上教学,线下教学以及混合式教学三种模式。理论知识包括血糖检测以及糖尿病的诊断,实验部分包括0GTT 试验的检测及报告解读。具体实施过程如下:(1)线上教学:采用腾讯会议APP,将授课教师的授课过程转移到线上,进行理论内容和实验操作的讲解,课后可进行答疑互动;(2)线下教学:授课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面对面进行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互动答疑;(3)混合式教学:授课老师提前准备临床案例,学生分组进行初步讨论,在课堂上与学生面对面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案例分组讨论,随后可进行实验部分规范化操作的线上视频观看学习并由老师分解操作要点,两部分内容结束后在实验室内进行实验操作并互动答疑。
1.3 教学效果的评价:设计课后考核题,考察三种教学模式下3 组学生对本堂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并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发布调查问卷,分析学生对三种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问卷内容共12 个条目,包括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讲授方式的接受度、存在的问题以及优缺点等方面。
2 结果
2.1 学生对三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评价:共有 36 份有效问卷,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学生最喜欢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趣味性以及互动性强的特点以及可以锻炼动手能力,分别占比 94.4% 和 97.2% ;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相比, cong 生对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喜爱程度一般,见表1。
表1 针对三种教学模式应用效果的问卷调查结果

2.2 课后小结测试结果:共有 36 人参加本次课程的课后小结测试。测试分为理论答题和实验操作两个部分,理论答题根据知识点设计题目,实验操作根据操作要点限定分数,总分由两部分分数相加。参加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一组学生,平均得分 88.6 分,参加线上教学的学生平均得分79.6 分,参加线下教学的学生平均得分 82.0 分,由此可见,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要优于线上和线下教学模式。
表2 三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课后小结测试分数

2.3 混合式教学模式与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模式相比的优缺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三种教学模式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互动性更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能够更好更深刻的理解课程内容,缺点是课程时长较久。线上教学内容紧凑,节奏快,线下教学模式互动性优于线上教学模式。整体而言,学生更倾向于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学习,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互动性,通过多个渠道和手段提前自主学习,既锻炼了综合能力,又能激发自主探索意识,且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从教师角度而言,混合式教学模式也促进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求新,提高了业务水平和素质。
3 讨论
临床生化检验是一门专注于生物化学理论及其在临床诊断中应用的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操作性强,与临床结合紧密,设备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临床生化检验中侧重点依然在理论知识上,因此具有以下局限性:1)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无法将课本知识与临床案例融会贯通;2)以自动化设备检测为主的学科,质量控制是基础,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在实践中让学生累积经验,掌握精髓[2];3)讲一堂课容易,但讲好一堂课难,对教师来说,传统教学模式可以按部就班,对协调能力、业务能力、课堂节奏掌控能力和备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形式教学方法应用于医学教育中,智慧化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教学形式新颖、互动性强等优势为临床生化检验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知识构建,适合应用于临床生化检验这样实践性强的学科,其次是强调学习是在互动中进行的,通过讨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与过程实施,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均得到了显著提升[3]。线上教学的主要特点是采用各种教学平台上的视频、课件、阅读资料等教学资料使学生自主学习,线下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教师讲授、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两种教学方式都是以教师为主导,而混合式教学则结合了线上与线下教学的优点,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使学生从被动输入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这种转变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4]。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进行学情分析,针对性的设计课堂形式,准备小组讨论的病例分析等教学材料,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式学习,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并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归纳综合的辩证思维方法。同时,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要进行取舍,将非重点的、容易理解的、次要的内容作为自学内容,将重点难点知识作为课堂上的主要内容,避免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学的不深不精不透。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接受度良好,普遍认为比起线上与线下教学模式,两种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更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善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且趣味性和互动性均优于上述两种教学模式,因此有非常显著的优势,混合式教学还涵盖了检验相关的质量控制和临床思维的培养,是适合临床生化检验这门课程的教学培训体系。本次课程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与应用,为后续开展这种教学方式的课程提供了一些思路,首先,课前需要进行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对于实施课程的知识储备。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再全程讲授,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前进行摸底调查学生对课程相关知识的储备和了解程度,针对性的设计学前内容进行探索性学习,有助于加深理解,提高学习效果;其次,教师需要进行培训,了解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协调组织开展案例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对教师进行严格的准入和定期培训,规范教学态度,避免因教学能力的不同导致教学效果的差异。对于具体的教学内容,可进行集体备课,查漏纠错,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再者,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内容也决定教学效果的优劣。拟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内容中案例贯穿整个教学活动,是重要的因素,因此应该尽可能真实、体现教授的知识点,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5]。
此次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组同时采用三种教学模式进行同一堂课程的实施,发现了三种教学模式均存在一些不足。线上教学模式的互动环节,由于教师与学生不是面对面,因此互动讨论区学生的反应不够积极,讨论不够活跃,且存在部分学生复制粘贴答案的现象,答疑环节存在学生被动回答而不是主动提问的现象,而线下教学模式中上述情况较有改观。与线上教学模式相比,线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互动积极性更高,因网络原因导致的课程无法继续的情况较为少见。混合式教学模式结合了线上与线下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学生接受度高,但课程形式多样,耗时较久,且需要学生提前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对教师的能力要求也较高,因此,并不能全面的应用于每一堂课程中。
综上所述,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潜力的新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探索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有较好的成效。然而,要实现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最佳效果,则需要学校,老师和学生三方面的努力,学校方面应提供适当的硬件支持和培训,教师则需要相关培训以引导课程的实施,学生需要课前自主学习并准备讨论,只有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够确保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使师生都能从中受益。临床生化检验的教学重点应该是质量控制的学习和常用生化指标与临床的紧密结合,日常操作内容则不是重点,提高教学质量应该因材施教,对不同的课程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和考核指标,使学科教学科学化、规范化。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望在更广泛的医学教育领域得到应用,在不同的课程,理论体系和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童玉,李丹钰,程芳,曹江素,杨贝妮,李普华,胡嘉波.临床基础检验技术混合式教学效果调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2):65-66
[2]唐璠.论生化检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自我保健,2021,(1):130-131.
[3]马洁,梁照锋,王佳,李大众,钱晖,龚爱华.临床生化检验学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4,(2):60-61.
[4]戴珊珊,黄洁,洪广亮,唐亚慧,王逸平,卢中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24,38(5):5-8
[5]张晗,陈廷,马群,郭岩,郭立燕,韩爽爽.智慧教学环境下医学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4,38(4):493-497
作者简介:
郭英(1992.8),女,汉族,四川成都,硕士,主管技师,临床生化检验。戴维(1982-7),女,汉族,四川成都,硕士,副主任技师,临床生化检验谢洪建(1990-4),男,汉族,四川成都,硕士,主管技师,临床生化检验张琦(1994-3),女,汉族,四川遂宁,硕士,初级技师,临床生化检验麦佳(1990-5),女,壮族,四川成都,博士,主管技师,临床生化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