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养老变“享老”

作者

孙强 杨璜越 姜莹荧 沈曼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摘要:面对红山社区养老服务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社交孤立和精神关怀的不足,优化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应加强社区内的心理健康支持,定期组织心理健康讲座和活动,设立心理咨询窗口,以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老年人解决心理问题,改善他们的情绪状态。通过举办各类社交活动和兴趣小组,如书画班、舞蹈班、棋牌活动等,促进老年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有效缓解社交孤立问题。增设志愿者服务和家访活动,强化对老年人的关爱和陪伴,确保每位老年人都能感受到社区的温暖和关怀。通过这些措施,不仅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能增强他们的社会参与感和安全感,使社区养老服务更加人性化和全面。

关键词:社区养老;红山社区;精神慰藉

一、社区养老的提出背景

(一)概念

社区养老,养老方式之一。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主要内容是举办养老、敬老、托老福利机构;设立老人购物中心和服务中心;开设老人餐桌和老人食堂;建立老年医疗保健机构;建立老年活动中心;设立老年婚介所;开办老年学校;设立老年人才市场;开展老人法律援助、庇护服务等。

(二)背景和意义

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背景和意义十分深远。随着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如何有效地满足这一庞大群体的生活和健康需求,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当前,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达2.80亿,65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09亿,这一人口基数庞大,其福祉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此外,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不仅可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确保他们的幸福安康,还有助于减轻家庭照护的负担,促进家庭和谐。同时,这也是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途径,确保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能够更广泛、更公平地惠及全体民众,特别是老年人这一弱势群体。因此,加强和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民生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我国养老服务现状

中国养老服务的现状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阶段,逐步从传统的家庭依赖型模式向多样化和专业化的服务模式发展。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老年人的需求。因此,新的养老服务形态正在逐步被推广和接受。居家养老成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首选。这种模式允许老年人在自己熟悉的居住环境中继续生活,通过社区服务或专业机构提供的上门服务来满足他们的日常生活需求。这些服务包括生活照料、医疗协助、健康咨询等,旨在让老年人在舒适的环境中享受高质量的生活。

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崛起体现了养老服务向社区和社会化发展的趋势。社区养老服务通过整合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服务。这种模式不仅包括基本的医疗保健和日常生活照料,还涉及康复服务、精神慰藉、社交活动等,从而满足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尽管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模式越来越受欢迎,但整个养老服务体系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养老服务资源在地区间分布不均,质量参差不齐;专业养老人才短缺,服务水平有待提升。此外,随着社会对养老需求的增加,现有的养老服务供给与日俱增的需求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政府、社会以及家庭共同努力,推动养老服务体系的持续改进和优化。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技术革新,构建一个全面、高效、可持续的养老服务体系,以更好地适应社会老龄化的趋势,确保每一位老年人都能享受到尊严和舒适的晚年生活。

三、红山社区养老模式

红山社区养老模式在上海展现了其针对性和创新性,通过社区中心的全方位服务,实现了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显著提升。以下详述了这一养老模式的基本介绍及其特点。

(一)红山社区养老模式介绍

红山社区养老模式以社区为基础,整合政府支持与社会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全面的养老服务体系。这种服务不仅包括基本的医疗护理,还涵盖文化娱乐活动和饮食健康管理等多个方面,旨在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满足他们多样化的需求。

(二)红山社区养老模式特点

1. 精准定位

红山社区养老模式注重对老年人需求的精确把握。通过定期的需求调查和健康评估,社区工作人员能够为每位老人制定个性化的养老服务计划。这些计划考虑到了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兴趣爱好以及社交需求,确保提供的服务既具体又实用。

2. 多元服务

该模式通过整合医疗机构、社会组织、志愿者资源等,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种服务体系不仅满足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医疗需求,也丰富了他们的精神和社交生活。例如,社区中的各类文艺活动、体育锻炼和社交聚会等,都是为了增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感和生活满意度。

3. 亲情关怀

社区特别强调对老年人的情感关怀,建立了一套有效的老年人关爱体系。通过定期走访、电话问候等形式,社区工作人员与老年人建立深厚的联系,让他们感受到如家般的温暖和关怀。这种持续的关注和支持,帮助老年人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减少孤独和忧郁情绪。

红山社区养老模式以其全面和人性化的服务,不仅改善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为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这种模式的成功实施,展示了如何通过社区力量和资源整合,创造一个支持性强、反应灵敏的养老服务环境。

(三)国家政策

1、新区人民政府自2020年起,积极推进养老服务的深化改革与发展。2020年7月8日发布的《新区深化养老服务实施方案》明确了构建一个活力养老服务体系的宏伟蓝图。该方案的核心目标是实现高品质的养老设施供给、高质量的养老服务管理、高水平的养老资源集聚以及高素质的养老人员队伍建设。通过这些措施,政府希望巩固并完善居家与社区、机构养老服务之间的协调,以及医疗与康复养老服务的结合,形成适应大城市需求的养老服务“模式”。此举旨在重新启动和提升养老服务体系,确保广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感,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及安全感。

2、继2020年的实施方案后,新区人民政府于2023年6月8日进一步发布了《关于加快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着力优化大城养老样板的行动方案(2023-2025)》。该行动方案是对前述政策的深化和扩展,旨在通过优化养老服务结构和增强服务功能,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此方案着重于实施策略和措施,如提升服务设施的标准、强化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养老服务的普及度及可接受度等,以形成一种可持续且效率高的养老服务模型,特别是针对大城市的独特需求和挑战。

四、红山社区养老调查分析

(一)问卷设计和发放情况

本项目以问卷形式收集红山社区养老老年人状况、需求及意见建议信息。问卷主要设计5个核心内容:①社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②社区老年人的生活需求;③社区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④老年人之间社交互动;⑤老年人社区的意见建议。问卷投放主体为社区老年人或社区服务人员(询问社区老年人协助完成),投放数量193份,收回有效问卷176份。

(二)调查结果分析

据问卷调查显示,社区老年人无长期慢性疾病(94.32%);无特殊的饮食需求(37.5%);不需要定期服药(86.93%),他们的健康状况良好。社区老年人对社区提供的日常生活援助服务非常满意(59.52%)、满意(31.25%)、一般(5.11%)、不满意(3.41%)及非常不满意(1.7%);对社区提供的健康咨询或医疗服务需求一天一次(13.07%)、一周一次(52.84%)、一个月一次(9.66%)、3个月一次(11.93%)、半年一次(12.5%)及不需要(05);需要社区提供的家务帮助或日常照料服务(27.27%)。社区老年人对日常生活援助服务比较满意,但对健康咨询或医疗服务的需求频率不尽相同,而对家务帮助或日常照料服务的需求也存在一定比例。

社区老年人感到孤独或缺乏社交支持(94.89%);有兴趣参与社区组织的文化活动和娱乐活(72.16%);希望社区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84.09%);希望社区提供精神抚慰和心理支持的活动(72.73%)。表明社区老年人普遍感到孤独或缺乏社交支持,对参与文化活动和娱乐活动的兴趣较高,同时也希望能够得到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和精神抚慰和支持。由老人的子女家人可能长期生活在外,他们与子女沟通交流的时间少,能够获取的家庭资源也愈来愈少,老人对子女家人的关怀和亲情带来的温暖就越加渴望。精神状况不同的老人居住同一楼层当中,老人们的沟通交流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障碍,对话常常前言不搭后语,不知所云。

社区老年人愿意与其他社区居民建立更多的社交联系(77.84%);对社区提供的社交活动非常满意(3.98%)满意(9.66%)一般(56.82%)不满意(28.98%)非常不满意(0.01%);愿意参加社区组织的养老活动(81.82%)。相较于能够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的机构老人,老人容易可能产生对比落差和自卑感。社区养老精神慰藉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社交孤立、缺乏精神关怀等问题。社区可能需要提供更多的娱乐活动和社交互动,以满足老年人群体的精神需求和社交需求。

五、对红山社区养老模式的建议

针对红山社区的养老模式,建议从多方面入手以满足老年人的全面需求。首先是考虑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建议社区养老机构增设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例如,可以定期邀请专家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设心理咨询室,为老年人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辅导。通过这些措施,帮助老人有效应对孤独感、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其次是活跃老年人的社交生活也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社区可以组织多样化的文娱活动和户外游园活动,如书法、绘画班,舞蹈和音乐表演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老年人的业余生活,还增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有效减少他们的社交孤立感。

此外,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供适当的关照和帮助同样重要。社区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包括健康管理、生活援助和精神关怀。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为老年人提供饮食指导和日常照护,确保他们的身体健康。同时,关注老年人的情感需求,通过访谈和家访等形式,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加强对社区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也非常关键。通过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确保他们能够提供高质量的照顾和关爱。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和热情对提升整体养老服务水平起到决定性作用。

通过心理健康服务、社交活动的丰富、生活照料的增强以及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红山社区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全方位支持、健康和快乐的养老环境,使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实和舒适。

六、结束语

中国正在迅速步入深度老龄化阶段,联合国的预测显示,到本世纪中叶,将有5亿人口超过60岁。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对社会服务体系,尤其是养老服务体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抚养比的持续增加,意味着对养老资源的需求将大幅上升。在这种背景下,现有的社区养老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设施已远远不能满足越来越多老年人的生活和精神需求。老年人不仅需要基本的生活照料和医疗支持,他们对精神慰藉和社交互动的需求同样重要。社区养老机构应当扩大服务范围和提升服务质量,以应对老年人口增加带来的挑战。注重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减少孤独感和被边缘化的风险。

【参考文献】

[1]邓伟志.社会学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2] 汪沙娜,谭嫄嫄.群智创新时代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交互设计研究[J/OL].包装工程,1-17[2024-06-14].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094.TB.20240611.0923.002.html.

[3]高娣,欧阳文.健康养老生活视角下的适老化住宅设计研究[J].华中建筑,2024,42(06):50-54.DOI:10.13942/j.cnki.hzjz.2024.06.009.

[4]陈晓东,刘月鹏.ERG理论视角下半失能老人精神慰藉路径——以沈阳市Y社区W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例[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7(03):69-74.DOI:10.13947/j.cnki.yyzyxb.2022.03.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