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新时期国有企业党管人才路径研究

作者

朱淑霞

成都交子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41

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如何高效、合理地配置和管理人才成为了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问题。党管人才不仅是党在经济领域领导的具体体现,也是国有企业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加强党管人才的工作,不仅有助于激发人才潜力,还能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本研究旨在深入剖析党管人才的实践路径,为新时代国有企业的人才管理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一、党管人才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意义

党管人才是党在新时代国有企业中领导和管理人才的一项重要制度,其理论基础源自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与党在历史上对国家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作用。党管人才的核心在于确保党对人才的选拔、培养、使用和管理有着强有力的控制和领导,从而保障国有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能够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党管人才不仅是党的政治优势的体现,也是确保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柱。通过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有效领导,能够发挥党对人才资源配置的独特作用,保证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使用,推动国有企业从根本上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在新时期,党管人才的实践意义尤为突出。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多次变革和结构调整,党管人才机制成为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党组织的领导,国有企业能够更加有效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需要具备更强的创新能力与市场竞争力,党管人才的作用在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党管人才不仅仅是在选拔干部方面起到作用,更在于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确保人才的合理流动与配置,进而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党管人才的实践还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在支撑国家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担负着重要责任,党管人才为这些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组织保障。通过建立健全的人才管理体系,党组织能够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培养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推动社会整体人才结构的优化与提升。通过党管人才机制,企业不仅能够激发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还能够增强其对国家发展战略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提供人才保障。党管人才的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进一步体现了党在新时代的领导优势和组织优势,助力国有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稳步前行。

二、新时期国有企业党管人才路径中的挑战与困境

在新时期国有企业党管人才的实践中,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与困境。党管人才机制的执行过程中,党组织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协调性还有待加强,导致人才选拔、培养及使用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党组织在人才政策制定时,若未能及时对市场动态、业务拓展作出有效判断,制定的政策容易停留在宏观导向层面,缺乏与具体业务场景的精准对接,难以实现人才的最优配置。

党管人才的路径创新仍显不足,企业管理体制与人才机制还需改革优化。在一些企业中,党组织在人才管理方面的职能比较传统,未能有效引导企业更好地结合市场需求与发展战略进行人才培养。这种僵化的管理模式制约了国有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在面对科技创新与市场变革加速的当下,许多国有企业的党管人才模式未能紧跟时代步伐,导致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脱节。传统的人才管理方式,无法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创新体系,导致人才的引进、培养与使用机制不够灵活和高效。

人才流动与激励机制的不完善也是党管人才路径中的一大困境。在新时期,人才的流动性大大增加,如何在保证党对人才的有效管理的同时,避免人才的流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有的党管人才机制中,人才激励手段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较大,企业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足,缺乏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人才需求的激励政策。这不仅使得优秀人才的流失现象严重,也削弱了党管人才的实际效果。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通过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建立更加灵活与多元化的人才管理体系,以确保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吸引并留住优秀的专业人才。

三、优化党管人才路径的策略与对策

为了优化党管人才的路径,需要在理论与实践层面进行全面的创新与调整。需要进一步强化党组织在人才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并确保党管人才机制在实际操作中的深入落实。通过建立健全的党组织领导体系,确保各级党组织能够对企业人才管理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监督,提升党管人才的权威性和实际效果。强化党组织对企业决策的引领作用,使人才的选拔、培养与使用能够更加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和企业发展的长期目标。还应注重党组织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提升,确保党管人才的理念能够得到广泛认同和执行。

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与人才需求,党管人才路径的优化还需要注重机制创新,打破传统的人才管理模式,建立灵活多变的管理体系。根据企业发展需求与市场动态,优化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不断提升人才选拔的精准性和科学性。加强与高校、人才服务机构的合作,推动国有企业实现人才需求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不仅要注重技术型、专业型人才的引育,还要加大对复合型、战略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确保党管人才机制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注入多样化的创新力量。同时,强化人才选拔过程中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人才选拔标准与程序,避免人为因素对人才选拔的干扰。

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建立更加多元化的激励措施也是优化党管人才路径的重要内容。在目前的国有企业中,许多激励机制仍然偏向于传统的薪资和职位晋升方式,缺乏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个性化激励手段。为了增强企业的吸引力,党管人才的路径应当与现代人才管理的理念接轨,推行更加灵活的薪酬福利体系,结合市场薪酬标准,进行岗位与薪资的有机调整。同时,要强化对人才的职业发展规划和精神层面的激励,注重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使命感,从而提高人才的忠诚度与工作积极性。通过建立人才激励的长效机制,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还能确保人才队伍的稳定与发展,使党管人才的路径得到更为深远的落实与完善。

结语:

党管人才在新时期国有企业中的路径优化,不仅是党对企业领导和管理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面对挑战与困境,完善党管人才的机制,创新人才管理模式,强化人才激励措施,已成为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只有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不断推进,才能真正实现党管人才的有效性与长远性,为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全面提升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王国平.党管人才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探索[J].企业管理研究,2020,12(3):45-50.

[2]李佳.新时代国有企业人才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21,34(6):92-98.

[3]张明辉.党管人才与国有企业发展战略的结合路径[J].管理科学,2022,29(5):11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