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数字化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 AI 技术的融入策略

作者

刘秋娴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大岭中心学校

一、依托智慧教育平台,全面实施课前教学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是教育部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举措,旨在为广大中小学校、师生、家长提供专业化、精品化、体系化的资源服务。该平台涵盖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学资源、互动工具和数据分析功能,支持自主学习、教师备课、双师课堂、作业活动、答疑辅导、课后服务、教师研修、家校交流等多种场景。

具体而言,在国家智慧中小学教育平台课程教学模块下的学生自主学习中,每一节课都有配套的学习任务单。每个学习任务单都由课程基本信息、学生信息、学习目标、课前学习任务、课上学习任务、推荐的学习资源这六大板块构成。学习任务单能够清晰地指导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时该学什么以及怎么学,真正引导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因此,在正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认真阅读平台中的学习任务单中的学习目标,了解本堂课学什么,让学生带着目的进行学习,帮助学生明晰学习的内容,从而驱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尝试着自己熟悉学习内容。例如,在教学《孙权劝学》时,在第一课时教学前,教师应通过分析本课内容,结合学生文言文学习基础,确定以下基础教学目标:一是认识关于《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了解本文历史背景;二是熟练朗读本文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三是掌握文中常用文言字词,理解全文内容,体会对话中人物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和心理活动,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等。以此为基础,教师在智慧教育平台上观看视频课程,参考标准课件和学习任务单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备课功能实施备课,设计与制作教案、课件、学案和微视频等资源。最后再发放学案,将微视频等资源推送到班级平台上,辅助学生预习本课知识内容。

二、利用AI 生成智能体,打造情境互动课堂

现代化教育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师应通过豆包、deepseek 等AI 技术生成智能体,再通过投屏软件将智能体投到一体机屏幕上,以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保持长时间的思考,通过感受知识生成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青春之光》这一课生动讲述了黄文秀在研究生毕业后回到故乡,毅然投身脱贫攻坚一线,在百坭村这片热土上奋斗、奉献,带领乡亲们摆脱贫困、走上幸福致富路的历程。基于此,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人物事迹,利用豆包中的“创建AI 智能体”功能,创造真实人物情境,为学生构建立体的认知体系,打通情感共鸣的“最后一公里”,积极引导学生追寻“光”的轨迹。具体而言,首先,教师整合网络资料,轻触屏幕,黄文秀“云纪念馆”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带着补充“人物生平厅”材料的任务,通过阅读课文学习黄文秀的生平事迹、记录关键事件,深入思考黄文秀思想品质的精神内涵。其次,利用豆包“创建AI 智能体”功能呈现人物形象,创设面对面交流的教学情境。“文秀姐姐,当遇到困难时,您会怎么做?”输入这一问题后,AI 技术的运用使黄文秀通过虚拟形象“复活”了,“黄文秀”认真回答:“学习就像长征,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我们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切实的行动,才能克服困难,取得胜利……”这样虚实交融的新颖课堂设计,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AI 技术的运用让课本中的人物变得可触可感,让学生可以对黄文秀形象的感知更直观、更真切。最后,利用投屏技术呈现虚拟空间影像,带领学生身临其境般的走进黄文秀工作过的百坭村旧村部,办公室里褪色的扶贫地图、磨损的办公桌椅、写满计划的笔记本,都会让课本中的文字瞬间鲜活起来。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师再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传承和发扬黄文秀的精神,畅谈学习课文和“实地参观”的感受,学生就可以从多角度感悟黄文秀的精神,向时代楷模学习,树立远大志向,争做时代新人。

三、合理应用XMind,架构小组思维可视化路径

小组教学是打开学生“闭关锁学”状态的钥匙,而数字化环境又为小组合作注入了“源头活水”。因此,探究数字化条件下小组合作学习的途径,可以为初中语文教学革新供给可实施的实践样本。具体而言,基于思维可视化与认知负荷理论,XMind 将隐性思维转化为显性图谱,可以帮助学生突破记忆限制,实现系统化探究。思维导图的层级结构符合“信息组块化”原理,降低认知难度;可视化分工使学生可以明确个人任务与整体目标的关系,契合社会认知理论。

例如,在学习《木兰诗》一课时,首先,小组就可围绕“借细节凸显木兰精神”展开协作,用XMind 分工:成员A 梳理“开东阁门、脱战袍”等归家动作,标注其对木兰向往平凡生活的体现;成员B 分析“不闻机杼声”等环境描写,挖掘对人物心事的烘托作用。然后两人协作关联“万里赴戎机”的征战简笔与“对镜帖花黄”的归家详写,就可发现“轻战争重生活”的叙事矛盾,提炼出“用日常细节塑造英雄真实感”的写作思路,突破传统英雄叙事惯性。其次,在探究《木兰诗》叙事节奏与写作时,小组还可借XMind 分工协作。成员A 梳理“征兵—出征—征战—归家”段落,标记各部分篇幅;成员 B 对比分析,发现“十年征战略写,归家场景详写”的差异 。两人在“叙事节奏服务主题”分支下,协同链接“战争场面省略(弱化杀伐)”、“家庭生活铺陈(强化温情)”等证据,总结出“详略安排可突出写作主题”的方法。明确写作时可效仿诗歌,略写次要情节,详写能体现人物精神或主题的场景,借节奏把控让文章重点鲜明,完成对《木兰诗》叙事传情写法的协作学习与借鉴。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AI 技术的融入,能够显著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升语文综合素养与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课程主题内容与教学目标,加强数字化技术的创新应用,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与探究,促进学生高效掌握语文知识,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全面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赵漫游.数字化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 AI 技术的融入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25(16):114-116.

[2]林姣娥.利用数字化资源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J].求知导刊,2025(10):83-85.

[3]查义钦.人工智能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以DeepSeek 在《经典常谈》教学中的应用为例[J].读写算,2025(17):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