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策略
靳伟
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朱集乡政府 河南省周口市 466724
引言
农业技术推广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途径,不仅能够帮助农民掌握科学的种植方法,提高粮食产量,还能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推广方法的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将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种植,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增收致富提供有力保障。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应强化对新型推广方式的探索,以使我国农业领域获得高效发展,实现对科学化农业种植体系的构建,推动农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
1 农业技术推广中面临的问题
1.1 缺乏高素质、高水平的农业技术人员
农业技术推广实践中,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普遍不太高,不能有效应对复杂多样的农业生产问题。这种能力的缺失导致技术推广效率比较低,削弱了农户对新技术的信任度。专业能力不足的技术人员往往无法及时解决农户在技术应用中遇到的难题,他们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也缺乏应急处理能力,影响了技术推广效果。部分地区缺少高水平的农业技术人员,很多技术人员不愿意去艰苦边远的地方,艰苦边远地方的农民依然采用落后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生产的速度和质量无法得到提高。相关机构在人才选拔与培养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没有建立有效的人才吸引机制。机构缺乏对现有技术人员专业能力的系统评估与分层培训,推广团队的整体素质不高。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使得服务质量因个体的差异而波动,最终阻碍了农业技术的普及与应用。
1.2 资金投入不足且分配不合理
据不完全统计,虽然国家每年在“三农”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但真正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占比仍然较低。在临县,由于地方财政紧张,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有限的资金往往被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而农业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资金不足导致农业技术推广项目难以全面铺开,许多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因缺乏资金支持而无法引进和示范推广。同时,资金分配不合理也影响了技术推广的效果,一些真正需要资金支持的科研项目和技术创新项目得不到有效支持。
1.3 缺乏综合性农业技术信息化推广平台
尽管许多地区已经开始尝试利用信息技术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但推广方式多局限于官方网站宣传,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受到限制。这种单一的信息传播模式难以满足农民对技术信息的多样化需求,导致技术推广效果不佳。目前,农民获取技术信息的主要方式是通过主动上网查询,虽然官方网站能整合大量的农业技术信息,但由于缺乏主动推送功能,许多重要的技术更新和政策变动难以及时传达给农民,影响了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效果。近年来,部分地区的信息化平台数量有所增加,包括官方网站和移动应用程序等,但总体数量仍然不足,平台功能单一,难以形成系统化的推广体系。
2 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策略
2.1 加大农业推广宣传力度,提升农户种植技术
通过对农业技术的广泛宣传,可以让农户的整体经济效益最大化,有利于提升社会主义的经济平稳、协调发展。为此,加大农业推广宣传力度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以达到充分推广和满足现代农业改革发展需求的目的。宣传人员应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义务,切实担负起宣传工作,从多方面推动农业技术推广,帮助广大农户树立创新种植理念,并采用新型种植技术,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实际的宣传活动中,相关人员要对现代农业种植技术的实用性及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大力宣传,让每位农户系统地了解农业种植技术的重要性,引导农户与时俱进,运用先进的种植技术获得更多的效益,使整体的种植作业变得更加轻松。另外,有关部门也应主动介入到宣传活动的各个环节,全力配合农户宣传。在推广过程中,可以组织有关的农业种植专家开展讲座活动,向广大农户宣传先进种植技术,地方电视台也可以对各类先进的种植技术进行推广,宣传其优点与特色。此外,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全面系统的推广,保证农户能够从不同的平台和软件中了解到新的农业种植技术,从而让农户对新型农业种植技术有更深刻的了解。还可以为农户提供专门的咨询服务,让农户在使用某一新的种植技术时,能够提出不解和疑惑,从而提升种植技术水平,有效解决实际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在综合指导服务下,农户也能够及时地跟上时代潮流,对目前的新型种植技术进行深刻的理解与分析,从而推动农业种植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2.2 加强推广专业人才的培育
第一,应建立健全的培训体系,通过高校教育、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等多种途径,提升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第二,应加强推广人员与科研机构、农业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通过参与技术研发和推广实践,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还需完善推广人才的激励机制,通过提高待遇、拓宽职业发展空间等方式,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针对基层推广人员,应注重培养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其能够熟练使用信息化工具开展技术推广工作。
2.3 推广基地的作用与建设
推广基地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集散地”,一般以区域为单位建立,涵盖从技术研发、试验示范到推广应用的全链条环节。相比于技术示范田,推广基地的功能更加全面,既可以作为新技术的试验推广平台,也可以集成生产、加工、物流、市场等多个环节的技术应用,推动农业产业链的整体升级。推广基地的建设应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展开,以形成产业化、规模化效应。例如,在粮食主产区可以建设高效粮食生产技术推广基地,在经济作物产区可以建设果蔬、花卉等特色农业推广基地。这些基地不仅承担着技术示范与推广的任务,还可以整合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龙头企业等多方资源,形成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的合力。
2.4 强化技术推广资金支持
在农业种植领域,农业技术推广不仅能够为农户提供获取新技术的途径,还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然而,经费紧张容易导致技术推广工作无法持续,影响农业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资金不足不仅限制了技术推广活动的开展,还使得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的难度增加。在部分地区,由于资金缺乏,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甚至成为公益服务,难以保证专业人才的长期任职。而要想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作为保障,通过提供合理的薪酬,防止人才流失。当前,部分地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非项目化导致资金管理混乱,对此,上级领导应重视并确保资金专门用于农业技术推广。当地政府需要确保资金的专款专用,并加强资金管控,以防止资金被挪用或滥用的情况发生,从而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得到有序开展。
结语
各地必须通过增强农民技术素养、提升推广队伍专业能力、优化推广模式等手段,进一步推动农业技术的普及应用。只有这样,才可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持续的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罗秋苑.农业生产投入要素结构变化与农业技术发展的辩证分析[J].智慧农业导刊,2022,2(10):79-81.
[2]刘红星.关于作物栽培技术发展与农业科技创新的探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6):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