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探索“宣讲+”模式赋能学校思政教育

作者

王瑞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第六实验小学272600

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思政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传统的宣讲方式已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因此,探索“宣讲 + ”模式,将传统宣讲与现代技术、实践活动、角色扮演等相结合,成为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关键路径。本文旨在分析“宣讲+”模式的特点、对赋能思政教育的作用及实施策略,为新时代学校思政教育创新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宣讲 + ”模式的特点

(一)内容多元化

在“宣讲 + ”模式下,内容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或主题,而是实现了多元化的拓展与融合。这种多元化不仅体现在宣讲主题的多样性上,更体现在宣讲内容的形式与风格上。无论是传统的理论讲解,还是生动的案例分析,亦或是引人入胜的故事叙述,都能在这一模式下找到它们的身影。

(二)形式创新化

它突破了传统宣讲模式的框架与限制,采用更加新颖、多样化的形式来呈现信息。例如,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将宣讲内容与互动环节相结合,让观众在参与中深入理解宣讲主题。同时,还可以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前沿技术,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宣讲体验,使其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宣讲内容。

(三)互动性强

传统的宣讲方式往往是一种单向传播,听众只能被动地接收信息,而“宣讲+”模式则通过引入互动环节,使听众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进来。例如,通过提问、讨论、投票等互动方式,听众可以就宣讲内容进行深入交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从而加深对宣讲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二、“宣讲 + ”模式赋能学校思政教育的作用

(一)强化思想引领,凝聚发展共识

“宣讲+”模式通过生动形象的宣讲活动,直观传递党的教育方针、学校发展理念及核心价值观,增强了信息的可接受性,使这些思想在师生心中扎根,成为行动指南。它帮助师生树立正确三观,明确责任与使命,形成对学校发展愿景的深刻共识,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动力。同时,多样化宣讲形式激发师生参与热情,增强归属感和凝聚力。在共同愿景引领下,师生齐心协力,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推动学校迈向更高水平。

(二)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

“宣讲+”模式通过生动宣讲,将党的教育方针、学校发展理念及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师生易懂形式,深入人心。此模式提升信息接受度,确保核心思想生根发芽,成为行动指南。师生树立正确三观,明确责任使命,共同绘制学校发展蓝图,形成精神合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丰富宣讲形式激发师生热情,增强团队归属感与凝聚力。在共同愿景下,师生齐心协力,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携手迈向辉煌未来。

(三)增强校园文化,营造良好氛围

“宣讲+”模式是知识与理念传递的有效途径,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它策划系列主题宣讲,弘扬社会正能量,传承学校优秀文化,增强师生认同感、归属感与自豪感。这些活动如清泉滋养校园文化土壤,营造积极向上氛围,促进师生和谐共处,追求真理与进步。在“宣讲+”模式的推动下,校园充满活力与希望,师生全面发展,为学校长远发展奠定坚实文化基础。

三、“宣讲 + ”模式赋能学校思政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融合新媒体技术

融合新媒体技术是一个关键步骤。这一策略旨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打破传统宣讲模式的时空限制,提高思政教育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例如,某学校思政课堂引入了“在线直播 + 互动问答”的新媒体教学模式。教师利用直播平台进行思政课程讲解,同时设置互动问答环节,鼓励学生在线提问、讨论。这种模式不仅让学生能够在课后重温课程内容,还能通过实时互动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此外,该高校还利用短视频平台发布思政微课,将复杂的思政理论转化为简洁明了的短视频,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这些短视频不仅内容精炼,而且形式多样,包括动画、情景剧等,深受学生喜爱。通过融合新媒体技术,学校思政教育不仅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而且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这种创新的教育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增强了他们对思政教育的认同感和参与感。

(二)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通过亲身体验社会现实,学生才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思政教育的内涵与价值。

举个例子,某学校在思政课上组织了一次“走进社区,服务居民”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分组前往不同的社区,参与清洁环境、帮助老人、辅导孩子等志愿服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锻炼了实践能力,还深刻体会到了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意义。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对思政课上所学的“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他们意识到,作为社会的一员,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为社会做出贡献。这种从实践中得出的认识,远比单纯的理论宣讲更加深刻和持久。因此,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宣讲 + ”模式赋能学校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策略,它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践行思政教育的理念。

(三)开展角色扮演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是一个寓教于乐、效果显著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让学生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亲身体验和理解思政教育中的抽象概念和道德准则,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举个例子,在一次思政课上,教师设计了一个“模拟法庭”的活动。学生们分别扮演法官、律师、被告人和证人等角色,围绕一个涉及诚信问题的案例进行审理。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运用法律知识、分析案情、进行辩论,最终做出裁决。通过这次的扮演活动,学生们不仅学到了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深刻体会到了诚信的重要性。他们意识到,诚信是社会的基石,每个人都应该坚守诚信原则,做到言行一致。这种角色扮演的方式,不仅让思政教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了深刻的道理。

结语

综上所述,“宣讲 + ”模式以其多元化、创新化,为学校思政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效提升了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通过融合新媒体、强化实践体验、开展角色扮演等策略,我们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理论素养,更激发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未来,我们应继续深化“宣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杨洁.“宣讲+”方式助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内蒙古包头市石拐区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5,36(05):124-127.

[2] 张 红 宇 . 理 论 宣 讲 走 “ 新 ” 更 入 “ 心 ” [N]. 日 照 日报,2024-09-03(B02).DOI:10.28662/n.cnki.nrzrb.2024.00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