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安装维保与管理使用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与优化路径探究
王传东
淄博鑫益源特种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6100
引言
加装电梯最艰难的是争得业主的同意、达成费用分摊一致意见、筹集到足够资金,这往往需要业主、政府多方努力,甚至执法部门干预,才能艰难走完“长征”。这个阶段少则数月、多则数年,也有最终还没办成的,因此,这个阶段一直是政府部门应对的重点和人们关注的焦点。遗憾的是,对后续的施工过程少有人过问,施工质量问题越来越突出,使用越久,安全隐患越大,越可能出现安全事故。
1 电梯的概述和分类
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原动力的垂直升降设备,电梯里装有箱状体的内仓,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者载运货物用。除了垂直升降的电梯,还有台阶式,踏步板安装在履带上保证连续运行,也就是常说的自动扶梯。电梯的分类有多种不同的标准,根据其用途,可以将电梯分为乘客用电梯、载货用电梯、医用电梯、杂物电梯、观光用电梯、车辆电梯、船舶电梯、施工用电梯、消防通道专用电梯等;根据其传输速度的不同,电梯又可以分为低速电梯、中速电梯、快速电梯、高速电梯、超高电梯;根据电梯机房的位置,电梯也可以分为有机房电梯和无机房电梯两大类;根据电梯驱动力的不同方式,电梯又可以分为曳引式电梯、液压驱动电梯、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等等。
2 电梯安装维保与管理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安装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电梯安装时的现场环境相对较为复杂,经常性出现与其他施工团队同步交叉施工的情况,而在安装作业时的其他工种施工人员为了方便作业,可能会选择从电梯井投掷建筑垃圾,则将导致电梯施工员被抛入井道内的杂物砸伤,或是没有意识到井道预留口等,没有对电梯井道门口进行妥善围挡或是封闭,促使施工人员从栅栏口或是井道口掉入到井道中身亡。同时部分施工单位由于缺少安全管理经验以及安全管理意识,难以在电梯安装前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甚至部分施工单位并不具备政府部门所认证的施工资质,现场作业员没有经过系统化的考核获得劳动安全部所颁发的资质认证,大多数选择聘请临时工的方式进行作业,此类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与安全意识均不达标,将会对安装作业安全产生有影响。且部分安装施工单位为了提升施工效率,节约施工时间,选择超负荷作业,延长安装人员的工作时间,导致部分作业人员出现过度疲劳的问题,容易引发潜在安全风险。
2.2 电梯维保时的安全问题
首先,由于维保人员数量有限,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再加上电梯使用环境多样复杂,仅靠每半个月一次的检查无法全面掌握电梯运行状态,易出现检查遗漏、隐患未及时发现等问题。同时,还有部分维保公司为降低成本,维保工作多为“走过场式”,维保记录虚假,甚至维保人员未按时到场巡检。其次,传统模式下电梯维保依赖“事后维修”机制管理电梯,很多电梯设备故障后才修理,已经严重影响电梯使用连续性和乘客乘坐安全。同时,监管部门监督时由于缺少维保过程的详细记录,也难以实时掌握维保过程与质量,往往只能依靠事后抽查的方式管理维保工作,存在监管漏洞。此外,随着电梯保有量迅猛增长,专业维保公司大量涌现,市场竞争激烈,但目前尚无健全的电梯维保准入门槛与退出机制,一些资质较差、技术水平不足的小微企业进入市场后常常以低价抢占市场,维保服务质量难以保障。
3 电梯安装维保与管理优化路径
3.1 提高安装施工人员安全意识
一方面,强化安全培训与教育,针对电梯安装施工人员,应当展开分阶段培训,在刚入职期间,强制要求新员工接受安全基础知识培训,包括高空作业规范、电气安全以及工具使用等,经过考核认证通过才能够准许上岗。并结合定期复训的方式,按照每季度或是每半年组织一次安全培训的方式,对电梯安装的事故案例、法规条例以及新技术风险等内容进行更新。并针对井道内操作以及限速器调试等高风险作业内容展开专项技能培训以及安全防护培训。另一方面,需要为电梯安装施工人员做好必要的安全装备与技术保障,包括个人防护装备、智能化工具与监控、电子化安全管理等。要求安装施工人员规范佩戴安全帽、防滑鞋、安全带、防护手套等,并定期对装备完整性进行检查,在密闭井道施工作业时需要为其配备呼吸器以及防跌落装置。使用带定位以及报警功能的智能安全帽对安装施工人员的位置以及异常行为进行监测,并在井道内安装临时摄像头,从而对安装施工的全过程展开远程监督。
3.2 强化维保技术人员素质水平
电梯维护保养人员在电梯安装维保以及管理使用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就需要强化全体运维保养人员的职业素养,通过开展团队文化建设的方式,培养全体运维人员的服务意识,如强调电梯运维保养工作的社会责任,开展电梯安全进社区的活动,提升运维人员对于公众安全的社会责任感,注重培养运维人员的沟通技巧,确保其与物业以及业主之间协作顺畅,对电梯故障原因进行解释,并安抚被困人员的情绪。同时为运维人员创建相适配的激励机制,利用激励与惩罚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全体运维人员的职业素养。若在运维保养工作中因职责携带导致发生严重的人员伤亡等则应当给予适当的惩罚,从而确保在电梯维保工作的安全表现与经济奖励直接挂钩,则能够有效提高职工的职业素养。
3.3 提高电梯安全监管水平
加强电梯安全监管,应当从完善法规、提升技术手段、落实责任以及社会共治等众多方面展开综合实施,从而形成以政府主导、企业主责、社会参与以及科技支撑的全链条监管体系。具体来讲,首先应当为电梯安全监管健全相应的法规标准以及责任体系,要求完善与电梯管理相关的法规,明确电梯安装、维保以及使用等各环节的责任边界,并制定电梯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标准,涵盖设计选型、安装验收、维护保养、报废更新等全流程。落实电梯安全监管主体责任,以物业以及业主委员会等使用单位为核心,要求其设立电梯安全管理专员,落实日常巡查、维保监督责任。同时有关监管部门也应当充分发挥宏观管控作用,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对老旧电梯、投诉集中电梯实施重点监管。
3.4 强化安全宣传教育
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呼吁社会公众加大电梯使用安全意识,则可选择制作“电梯安全 30 秒”系列短视频,在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平台投放,内容涵盖“电动车禁入电梯”“被困自救步骤”等热点问题,普及电梯安全教育。邀请特种设备专家直播答疑,实时解答公众疑问,如“电梯下坠时如何自我保护”等问题,教育公众在遇到电梯与扶梯突发事件时应当如何自救,从而全面控制电梯安全事故危害程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电梯在安装维保、管理使用等多个层面上产生的安全风险问题,则应当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办法,从而全面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可能,可优化电梯运行安全保障,构建全方位覆盖的安全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毅.浅议电梯安全管理方法与维修保养措施[J].新疆有色金属,2023,46(3):83-85.
[2]张敏渊.浅谈电梯安全管理方法与维修保养措施[J].中国设备工程,2022(16):259-261.
[3]夏万磊.浅谈电梯控制系统故障的检测与维修[J].清洗世界,2022,38(1):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