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粮食粮油中重金属污染检测与控制技术

作者

吴庆生

辽宁省北票市粮油检验监测站

引言

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严峻问题。粮食作为人类的主要食物来源,其安全性直接影响到公众健康。因此,研究粮食粮油中重金属的污染检测与控制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一、重金属污染概述

1.1 重金属的来源与危害

1.1.1 重金属的来源

重金属是指密度较大、原子序数较高的金属元素,包括铅、镉、汞、铬等。它们的来源广泛,主要包括工业排放、农业施肥和环境污染。工业生产中,如电池制造、金属冶炼以及化工行业等,常常会释放大量重金属废物。此外,农业使用的某些化肥和农药中可能含有重金属成分,这些化学物质在土壤中积累,经过植被进入食品链,进一步影响粮食和粮油的安全。同时,城市化进程中,建筑和交通产生的废气和废水也可能导致重金属污染,形成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隐患。因此,重金属的来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多个行业的交叉影响。

1.1.2 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

重金属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可小觑。摄入重金属后,可能导致多种严重的健康问题。铅中毒可损害神经系统,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镉则对肾脏有明显毒性,长期接触可能引起肾功能衰竭;而汞的积累会导致神经、免疫和内分泌系统的损害,甚至可能引发癌症等重病。在食品安全方面,重金属污染不仅影响食品的营养价值,还可能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构成长期威胁。因此,减少重金属的来源与控制其在食品中的含量显得尤为重要。

1.2 粮食和粮油中重金属的检测方法

1.2.1 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是传统的重金属检测方法,通常通过样品前处理及化学反应提取重金属元素。该方法包括酸消化、焰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等。通过酸消化,研究人员可以将样品中的重金属转化为可溶状态,随后利用光谱法准确测定其浓度。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适合于检测低浓度的重金属。然而,化学分析法往往操作复杂,耗时较长,且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人员,限制了其在大规模检测中的应用。因此,尽管化学分析法可靠,但在快速检测需求日益增多的背景下,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1.2.2 物理检测法

物理检测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检测新方式,通常依赖先进的仪器设备,如 X 射线荧光光谱(XRF)和电化学传感器等。这些方法的优点在于快速、简便且通常无需样品前处理,可以直接对样品表面进行分析,适用于现场检测。XRF 技术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对多种重金属进行定量检测,尤其适合于食品工业中的大规模监控。而电化学传感器则能够实时监测重金属的变化。因此,物理检测法逐渐成为一种受欢迎的选择,尤其在快速检测和现场监测中表现突出。

1.3 检测技术的优缺点

1.3.1 化学分析法的优缺点

化学分析法是重金属检测的传统手段,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如原子吸收光谱(AA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精确测定低浓度的重金属。这在检测危险金属如铅、汞等时尤其重要。然而,化学分析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样品的准备和处理过程复杂,通常需要消耗较多的时间和人力,其操作步骤繁琐,容易引入误差。此外,化学分析法对实验室条件的依赖性强,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人员,这导致其在某些紧急情况下的适用性受到限制。

1.3.2 物理检测法的优缺点

物理检测法近年来逐渐受到了重视,如 X 射线荧光光谱(XRF)和电化学传感器等。这些方法的优点在于响应速度快、操作简便,能够实现现场实时监测。尤其适合大规模检测和快速筛查,实际应用中能够有效提高效率。然而,物理检测法也有其劣势,主要集中在灵敏度和准确性上。相较于化学分析法,某些物理检测技术在检测极低浓度重金属时表现不如化学方法。此外,物理检测设备往往成本较高,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以确保数据的解读和结果的准确性。

二、重金属污染的控制技术

2.1 农业管理措施

2.1.1 优化施肥

优化施肥是减少土壤重金属积累的重要措施。施肥时,农户应避免使用重金属含量高的化肥和农药,尽量选择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有机肥料。这不仅可以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还能促进土壤的生物多样性与肥力。同时,合理施肥的方式也有助于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降低其对重金属的累积。例如,采取科学的施肥时机和用量,能够有效控制植物生长过程中对重金属的吸收。此外,进行土壤检测和分析,以便对症下药,调整施肥策略,从而实现土壤和作物的健康发展。

2.1.2 轮作与间作

轮作与间作是提高土壤利用效率、减少病虫害和调节重金属动态的有效方法。通过轮作,可以打破土壤中某一作物持续种植所导致的重金属累积现象。不同作物对土壤营养和水分的需求各不相同,轮作有助于提高土壤的健康状况,减少特定重金属的积聚。此外,间作则是将不同作物同时种植在同一块土地上,这样可以有效利用资源,避免单一种植带来的土壤退化。在某些情况下,一些植物能够吸收并固定土壤中的重金属,降低其在环境中的浓度。例如,某些豆科植物具备固氮能力,同时也能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从而为其他作物创造一个更健康的生长环境。

2.2 食品加工技术

2.2.1 清洗与去皮

清洗和去皮是处理农产品中重金属污染的重要环节。在新鲜农产品采摘后,通过清洗可以去除表面的污垢和农药残留,同时也能够减少部分重金属的含量。尤其是对于根茎类和叶菜类等易吸附重金属的蔬菜,通过流水冲洗和浸泡等方法,可以显著降低其表面重金属的浓度。此外,去皮处理可以进一步减少重金属的摄入。许多重金属倾向于积聚在水果和蔬菜的表皮层,因此去皮后可减少其进入人体的风险。不过,去皮也可能导致部分营养成分的损失,因此在去皮时应权衡营养与安全之间的关系。

2.2.2 热加工处理

热加工处理是食品加工中的常见方法,通过加热可以有效破坏细菌及其毒素,同时也能降低某些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热加工过程中,如煮、蒸和炒等,不仅可以杀灭潜在的病原体,还能使食品中部分重金属的结合形式发生变化,从而减少其被人体吸收的几率。比如,某些研究表明,通过高温烹饪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蔬菜中的铅等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

然而,热加工技术的适用性也需根据不同食品的特性而定,部分水溶性营养素可能在加热过程中过度损失。因此,在应用热加工处理时,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温度显得尤为重要。此外,与清洗和去皮相结合,合理采用热加工处理,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食品安全。

三、结论

重金属污染对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采用有效的检测与控制技术是保障粮食和粮油安全的关键。未来应加强对重金属污染的研究与监测,提高农业管理的科学性,为确保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吴登辉.粮油食品重金属污染检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食品,2025,(01):111-113.

[2]张慧.粮油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检测方法探讨[J].食品安全导刊,2024,(08):145-147.

[3]孔小华. 粮油食品中重金属检测技术发展研究[J]. 中国食品工业,2023,(07):68-7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