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电力工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运用分析

作者

丁延玉 王凤祺 赵江华

山东淄建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5000

引言

当前我国电力系统组成较为复杂,系统当中的各种技术,不仅种类存在较大差异,信号也存在不同之处,甚至技术的精密程度也存在区别,导致由不同技术构建的电力系统在稳定性、运行效率以及可靠性等方面有差别。电力系统重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现代科学的加持下,成为高精度的技术,不仅结构非常复杂,而且非常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降低技术的可靠性,最终导致电力系统能源供给效率下降。因此,分析影响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可靠性因素以及掌握可靠性指标,能够准确知晓应当在哪些方面制定科学有效的强化可靠性策略,以进一步提升电力系统的能源供给效率。

1 电气自动化技术可靠性探讨的意义

电气自动化技术可靠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生产安全方面,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控制各生产环节以实现自动化生产,保证产品的生产质量,致使生产流程具备灵活性、可靠性以及精准性等特点,同时减少生产事故的发生。其次是产品质量方面,电气自动化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具备较高的质量,会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电气自动化技术对生产环节的精准控制,是人为生产方式无法比拟的[2]。最后是经济效益方面,电气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个性化要求,同时还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投入,以实现买方与卖方双赢。但是经济效益容易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致使经济效益的可操作性较强,想要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让消费者也能获利,就必须对电气自动化技术可靠性进行研究。

2 电力工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要点

2.1 故障诊断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若要应用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需充分考虑电力系统故障的影响因素,减少人工检查的频次,借助自动化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规范处理和维修。在此过程中,工作者要运用故障诊断技术,动态分析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一旦出现故障,应立即传递信号并发出警报。同时,还需通过故障诊断技术精准判断故障部位,明确故障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故障解决方案。如此一来,不仅能减轻工作者的工作负担,还能凸显故障诊断的及时性和便捷性,确保电力系统稳定运行。以 500kV 智能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为例,企业应用了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实现了高效的故障诊断和处理。及时设定了完整的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同时配置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和局部放电在线监测装置。主要的作用在监测变压器因散热不良导致油温异常升高的情况,相关系统通过实时数据分析,能够在温度达到预警阈值前 30 分钟就发出预警信号,实现了冷却系统的自动化启动和管理,从而避免传统人工巡检可能导致的延误,提高了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效果。

2.2 发电环节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

在发电环节,电气自动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类发电设备的控制与管理。以火力发电为例,自动化控制系统对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等核心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精准控制。通过传感器采集设备运行的温度、压力、转速等关键参数,将数据传输至中央控制系统,系统根据预设的控制模型和算法,自动调节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发电过程稳定高效。在水力发电中,自动化技术实现了水轮机的自动调速、发电功率的自动调节以及水库水位的自动控制,提高水能利用率。对于新能源发电,如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电气自动化技术通过对风机、光伏阵列的监测与控制,实现最大功率跟踪,提高发电效率,同时解决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保障电力的稳定输出。

2.3 远程监控与通信技术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远程监控与通信设备可以为系统提供监管和保护的功能,通过远程监管,工作人员和管理者可以及时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当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电气自动化技术技术就能够合理发挥其应有功效,并借此对故障进行及时分析。而远程端的操作人员也可以及时查看电力装置的运行参数,通过 5G网络进行传输,操作人员能够对远程端的设备进行调整。在高效解决故障问题的同时,可以大幅缩短处理故障的时间,使安全管控水平得到提高。在实践过程中,远程监控与通信技术的应用不仅使数据传输具有实时性、准确性和安全性的优势,确保数据信息实现有效传输的目标,还可以通过对数据传输方法与过程进行优化的方式,从根本上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因此,管理者应通过加密、身份验证等多种技术避免相关数据信息泄露而导致的风险,从根本上保证电力工程在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中发挥其最大功效。

2.4 输电与配电环节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

在输电环节,电气自动化技术主要用于输电线路的监测与保护。通过在线监测系统,实时获取输电线路的电流、电压、温度、覆冰等参数,及时发现线路异常情况,如线路过载、短路故障、设备老化等,并自动启动保护装置,隔离故障区域,保障输电线路安全运行。同时,利用自动化技术实现对输电系统的优化调度,根据不同区域的电力需求和电网运行状态,合理分配电力资源,降低输电损耗。在配电环节,自动化技术实现了配电网的智能化管理,通过配电自动化系统,对配电变压器、开关设备等进行远程监控和自动控制,实现故障的快速定位与隔离,缩短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

3 电气自动化技术融合的创新应用

为增强电气自动化技术融合效果,可关注以下内容。(1)实现技术共享。将电气技术融入至自动化技术领域,需要实现技术的互通,以对各类技术进行优化调整,从而有效管控技术应用成本,实现电气与自动化技术的有效融合。电气技术融入阶段,应积极吸收外界优秀工作经验,积极借鉴外界相关领域在电气和自动化技术的融合经验,了解智能化技术的优缺点,以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实现技术的创新升级。企业也应避免照搬其它企业的融合模式,而是应针对自身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融合理念,以推进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转型发展。(2)培养专业人才。电气与自动化技术融合阶段,专业人才是保障融合效果的关键。因此,实际工作中,应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增强电气技术的操作水平。可适当开展培训活动,及时更新人员的知识结构,以实现两者的有效结合,转变传统生产模式,促使企业生产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中,应用工程自动化技术具有诸多优势和价值,值得电力企业重点关注。电力企业应主动采用自动化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转型与优化,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运作效率。现阶段,尽管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已逐步广泛化,但仍存在整体应用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因此,企业需深入挖掘工程自动化技术的潜力,遵循其基本操作原理,有序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未来,工程自动化技术将呈现标准化与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不断提高国家经济水平,稳固我国在世界中的地位与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闫洪起,丁保贺.电气自动化在电力工程技术中的应用[J].光源与照明,2025,(01):210-212.

[2]刘向东.电力工程中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运用[J].电力设备管理,2024,(16):172-174.

[3]陈菲菲.电气自动化在电力工程技术中的应用[J].中华建设,2024,(07):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