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协同机制研究
吴梦云
淮南联合大学 安徽淮南 232000
一、引言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在高职院校中,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对学生正确价值观、道德观和职业观的形成起着引领作用。“三全育人” 理念的提出,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指明了方向,强调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打破传统思政教育的局限性,构建更加系统、全面的育人体系。然而,目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在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难以充分发挥 “三全育人” 的优势,因此,研究 “三全育人” 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协同机制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二、“三全育人” 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现状分析
2.1 全员育人方面
在高职院校中,虽然理论上全体教职员工都应参与思政教育,但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部分教师认为思政教育仅是思政课教师的职责,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专业知识传授,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引导。同时,行政后勤人员与思政教育的联系不够紧密,未能充分发挥其在育人过程中的服务和管理育人功能。此外,家长在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参与度不足,家校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合作,难以形成育人合力。
2.2 全过程育人方面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在过程上存在阶段性脱节现象。不同学期、不同课程之间的思政教育缺乏有机衔接,未能形成连贯的育人链条。例如,思政课教学与学生实习实训阶段的思政教育各自为政,实习实训过程中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培养缺乏系统性指导,导致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中出现思想认知的断层。而且,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跟踪不够完善,未能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和成长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思政教育。
2.3 全方位育人方面
育人环境不够优化,校园文化中思政元素不够突出,未能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潜移默化作用。虽然部分学校开展了一些校园文化活动,但活动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校外资源利用不足,与企业、社区等合作不够深入,未能有效整合社会资源为思政教育服务,限制了全方位育人格局的构建。
三、“三全育人” 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协同机制的构建策略
3.1 全员育人协同机制构建
开展定期的教师培训活动,通过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深入学习 “三全育人” 理念,让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自身在思政教育中的责任和使命。鼓励教师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对在课程思政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提高教师参与思政教育的积极性。明确行政后勤人员的育人职责,将其服务和管理工作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例如,在校园环境建设、学生生活服务等方面融入思政教育元素,通过优质的服务和管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建立行政后勤人员与教师、学生的沟通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需求,为思政教育提供有力支持。搭建家校沟通平台,如定期召开家长会、建立家长微信群等,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同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共同商讨教育策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的思政教育活动,如亲子德育实践活动等,增强家长在思政教育中的参与感,形成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3.2 全过程育人协同机制构建
根据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特点,对思政课程体系进行系统优化。明确不同学期、不同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和内容,实现课程之间的有机衔接。例如,在基础思政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在专业课程中结合专业特点,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使思政教育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与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实习实训阶段的思政教育方案。安排企业导师在学生实习过程中,不仅传授专业技能,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学校思政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走访,与学生和企业导师进行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思想问题,确保实习实训阶段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为每位学生建立思政教育成长档案,记录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思想发展轨迹。通过定期的思想汇报、谈心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思想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根据学生的成长档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思政教育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3 全方位育人协同机制构建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具有高职特色的思政文化品牌。通过设置思政文化宣传栏、举办思政主题文化节、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等活动,将思政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政教育的熏陶。建设校园思政文化网络平台,利用新媒体技术,传播正能量,拓宽思政教育的渠道和空间。积极与企业、社区、博物馆、红色教育基地等建立合作关系,拓展校外思政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了解企业文化和行业发展,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奉献精神。借助博物馆、红色教育基地等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丰富学生的思政教育体验。
四、结论
在 “三全育人” 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协同机制的构建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程,需要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覆盖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从各个维度全面推进。通过建立健全协同机制,能够充分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资源,凝聚强大的育人合力,切实提升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培养出更多兼具高尚品德与精湛技艺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应持续深化对思政教育协同机制的探索与创新,主动适应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与新要求,推动高职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参考文献;
[1]谢志芳,邱新龙.“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改革与开放,2022,(10):65-72.
[2]孙云龙,盛文成,孙丽华,等.大中小学协同推进“三全育人”路径探赜——基于思政教育一体化视域[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23,(Z1):33-37.
[3]黄锦云,韦荣荣.高职特色办学模式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研究[J].快乐阅读,2023,(05):120-122.
作者信息:吴梦云,性别女(1998 年 7 月),汉族,籍贯安徽省合肥市,研究生学历,职称:助教,研究方向: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