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作者

刘晓勤

攀枝花市建筑工程学校 四川攀枝花 617000

引言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复杂,作业风险较高,安全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工程的稳定实施。施工过程中涉及高空作业、机械设备使用、临时用电、结构吊装等高风险环节,若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造成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建立科学、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是提升施工安全水平的重要措施。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应涵盖组织管理、安全培训、现场监管、隐患排查、应急管理等方面,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能够落实到位。优化安全管理体系,需要结合建筑行业的特点,不断完善安全制度,加强施工安全监管,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形成全员参与、责任明确的安全管理模式。

一、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

1.1 安全管理组织架构

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体系需要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明确安全管理责任,确保各级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职责清晰。施工企业应设立安全管理部门,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现场安全监督和管理。项目经理、安全员、班组长等不同岗位的人员需明确安全管理职责,形成多层次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应强调责任分工,各部门之间形成协调机制,确保安全管理工作高效运行。施工单位应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施工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一线作业人员的职责,确保安全责任层层落实,提高施工安全的管控能力。

1.2 安全规章制度与标准

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企业应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详细的施工安全管理规章,确保各项施工活动符合安全标准。安全管理制度应涵盖施工方案编制、安全技术交底、风险辨识、隐患排查、设备管理、个人防护、作业许可等多个方面,确保施工安全措施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安全标准的制定需要结合施工项目的特点,明确施工现场的安全要求,并加强对规章制度的监督与落实,提升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

1.3 安全教育与培训机制

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对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具有直接影响。施工企业应建立系统的安全培训机制,确保所有施工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识别和应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培训内容应涵盖施工安全基础知识、操作规程、事故预防、应急处理等方面,并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素养。对于新入场工人,应进行岗前安全培训,确保其了解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要求和操作规范。对于特殊工种,如起重工、电工、焊工等,应开展专项安全技能培训,提高专业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水平。

二、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实施措施

2.1 施工安全监督与检查

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需要建立严格的监督和检查机制,确保安全措施的落实。施工企业应设立专职安全监督人员,定期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进行巡查,检查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安全检查应重点关注高空作业、脚手架搭设、机械设备使用、临时用电、消防设施等关键环节。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建立整改机制,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消除,提高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2.2 施工安全风险防控

施工现场存在多种安全风险,需要建立系统的风险防控措施,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可控。施工企业应在项目实施前进行安全风险评估,识别施工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风险防控的关键在于预防,施工现场应采用安全技术措施,如安装防护栏、设置安全网、配置个人防护装备等,提高安全防护水平。同时,施工过程中应动态评估安全风险,结合施工进度调整防控措施,确保施工现场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状态。

2.3 施工应急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的施工应急管理体系是保障施工现场安全的重要措施。施工企业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类安全事故的应对措施,确保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行动,减少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应急管理体系应包括应急组织架构、事故报告制度、应急响应流程、人员撤离计划、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等内容。施工现场应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施工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使其熟悉紧急情况下的正确操作,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保障能力。

三、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的优化措施

3.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施工安全的重要依据。施工企业应根据项目特点和施工环境的变化,定期对现行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和调整,确保安全管理措施符合施工现场的实际需求。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需涵盖安全责任划分、安全检查要求、隐患排查流程、应急处理机制等多个方面,使各项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安全管理的规范性和系统性。

3.2 推进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管理手段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安全监管的效率和精度。施工企业可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实现对安全风险的动态管控,提高安全管理的科学性。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安全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掌握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提高对潜在安全隐患的识别能力,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可应用于多个环节,包括施工安全巡查、隐患排查、人员安全培训、应急预案管理等。

3.3 强化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建设在施工安全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安全管理由被动执行向主动遵守转变。施工企业应将安全文化建设纳入企业管理体系,使安全管理成为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使全体施工人员形成高度的安全责任意识,在日常工作中主动遵守安全规定,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水平。安全文化建设的推进需要多种措施的配合,例如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安全竞赛、事故案例分析、安全知识竞答等活动,提高施工人员对安全管理的参与度。

3.4 完善安全责任追究机制

建立严格的安全责任追究机制,是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执行力的重要措施。施工企业应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责任,确保安全管理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安全责任划分需涵盖施工现场的各个岗位,使每位施工人员明确自身在安全管理中的职责,提高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安全责任追究机制的实施需要结合安全管理考核,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落实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对于未能履行安全管理职责,导致安全隐患或事故发生的人员,应按照安全管理规定进行责任追究,确保安全管理工作具有约束力。

结束语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与优化是保障施工安全、减少安全事故的重要措施。通过完善组织管理、强化安全培训、优化安全监管、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可以有效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保障施工活动的安全稳定进行,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某市建筑安全事故分析及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袁彩虹.中国住宅设施,2024(01).

[2]基于 WSR-AHP 方法的线路工程施工进度风险评价[J].冯亚娟,兰婷.项目管理技术,2024(01).

[3]基于内-外因素耦合致因模型的房屋市政工程总承包模式下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研究[J].王宇,陈明杰.项目管理技术,20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