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基于“文化传承 + 幼儿教育”的黄河文化农村幼儿园研学实践策略探究

作者

朱梦娇

东营市东营区胜园街道东升幼儿园 257000

一、文化传承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培养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

在农村幼儿园教育中融入文化传承内容,尤其是黄河文化,能够让幼儿从小接触和了解本土文化的根源。当幼儿学习黄河文化中的传统故事、民俗风情时,会逐渐建立起对自身文化的认知,意识到自己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让幼儿了解黄河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古人治理黄河的智慧。在讲述过程中,利用生动的图片、手偶等教具,让故事更加形象化。幼儿在倾听和参与讨论的过程中,会对黄河文化产生浓厚兴趣,进而感受到自己与黄河文化的紧密联系,从而培养出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黄河文化研学实践能多维度推动幼儿全面发展。在认知层面,其涵盖地理、历史、艺术、科学等多元知识,幼儿可通过实地观察黄河故道、体验传统农耕等实践活动,直观接触黄河流域风貌、农作物种植等知识,这种亲身体验比课堂讲授更易激发认知兴趣。语言发展上,研学中幼儿有更多交流机会,无论是分享发现、提问互动,还是学唱黄河民谣、描述文化感受,都能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表达与沟通能力。情感与社会发展方面,黄河文化蕴含的勤劳、团结等价值观会潜移默化影响幼儿,参与农耕体验能培养其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集体制作手工艺品等活动则能锻炼团队协作与社会交往能力,让幼儿在文化浸润中实现多方面成长。

(三)延续和弘扬民族文化

幼儿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未来主体,在幼儿教育阶段开展文化传承教育,能够确保民族文化的延续和发展。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魅力。将黄河文化融入农村幼儿园教育,让幼儿从小接受黄河文化的熏陶,能够在他们心中种下文化传承的种子。随着这些幼儿的成长,他们将带着对黄河文化的热爱和理解,继续传承和弘扬这一优秀的民族文化。

二、基于“文化传承+幼儿教育”的黄河文化的农村幼儿园研学实践策略

(一)整合本土资源,构建特色课程

1.挖掘农村地区的黄河文化元素

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与黄河文化相关的本土资源。教师可以通过走访当地的老人、查阅地方文献等方式,深入挖掘这些资源。例如,在一些靠近黄河的农村,流传着许多与黄河有关的传说故事,像“黄河鲤鱼跳龙门”的传说。教师可以将这些故事收集整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讲给幼儿听。同时,农村地区的传统农耕文化也与黄河文化紧密相连。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观察农村的农田、灌溉设施,了解黄河水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此外,农村的传统手工艺,如黄河泥陶制作,也是黄河文化的重要体现。教师可以邀请当地的手工艺人到幼儿园,为幼儿展示泥陶制作的过程,并指导幼儿亲手尝试制作简单的泥陶作品。通过这些方式,将农村地区的黄河文化元素充分挖掘出来,为构建特色课程体系提供素材。

2.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计课程内容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认知、情感和动作发展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构建黄河文化特色课程体系时,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课程内容。对于小班幼儿,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直观的课程活动,如通过观看黄河文化主题的图片、视频,让他们初步认识黄河的壮丽景色和一些常见的黄河文化符号,如黄河船、羊皮筏子等。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中班幼儿则可以开展一些操作性较强的活动,如组织幼儿用彩泥制作黄河流域的特色建筑,如窑洞,让他们在动手过程中了解黄河流域的建筑文化。对于大班幼儿,课程内容可以更加深入和综合。例如,开展“黄河文化探究之旅”活动,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查阅资料、采访当地居民等方式,了解黄河对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并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和汇报。这样的课程设计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二)开展多样化研学活动,增强幼儿体验

1.实地参观与考察

农村幼儿园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周边往往有许多与黄河文化相关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实地参观与考察活动。例如,带领幼儿参观黄河沿岸的古渡口,让他们观察古渡口的建筑结构,了解古代黄河水运的重要性。在参观过程中,教师可以邀请当地的老船工为幼儿讲述过去在黄河上摆渡的故事,让幼儿更加直观地感受黄河文化的历史底蕴。又如,组织幼儿到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考察,观察湿地中的动植物,了解黄河湿地的生态功能。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保护黄河湿地,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通过实地参观与考察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黄河文化的魅力,拓宽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

2.民俗体验活动

黄河流域有着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农村幼儿园可以通过开展民俗体验活动,让幼儿深入了解黄河文化。例如,在传统节日期间,组织幼儿开展与黄河文化相关的民俗活动。在春节时,教幼儿制作黄河流域特有的面花,如“枣花馍”,让他们了解面花在春节习俗中的象征意义。在端午节,组织幼儿进行包粽子比赛,同时向他们讲述端午节与黄河文化的渊源,如屈原与黄河的故事。此外,还可以邀请民间艺人到幼儿园,为幼儿展示和传授一些黄河流域的传统手工艺,如剪纸、刺绣等。幼儿在参与这些民俗体验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学习到传统技艺,还能感受到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三)加强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1.开展家长培训活动,提升家长文化素养

家长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为了更好地开展黄河文化研学实践活动,农村幼儿园可以开展家长培训活动,提升家长对黄河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例如,邀请专家学者到幼儿园举办黄河文化讲座,向家长介绍黄河文化的内涵、历史价值以及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同时,组织家长观看有关黄河文化的纪录片、电影等,让他们更加直观地感受黄河文化的魅力。此外,幼儿园还可以为家长提供一些关于黄河文化的书籍、资料,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阅读、学习,共同了解黄河文化。通过这些培训活动,提高家长的文化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支持和参与幼儿园的黄河文化教育活动。

2.组织亲子活动,共同参与黄河文化研学

亲子活动是促进家园合作的有效方式。农村幼儿园可以组织一系列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黄河文化研学实践。例如,开展“亲子黄河文化之旅”活动,组织家长和幼儿一起参观黄河文化博物馆、历史古迹等。在参观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家长和幼儿进行讲解,引导他们共同探讨黄河文化的相关知识。又如,举办“亲子黄河文化手工制作大赛”,鼓励家长和幼儿一起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与黄河文化相关的手工艺品,如用饮料瓶制作黄河船、用纸板制作黄河沿岸的建筑模型等。通过这些亲子活动,不仅能够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还能让家长在参与过程中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更好地配合幼儿园开展黄河文化教育,形成教育合力。

三、结语

未来,农村幼儿园应继续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内涵,不断创新研学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一方面,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整合更多的资源,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专业的黄河文化学习机会。另一方面,注重对研学实践活动效果的评估和反馈,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幼儿对黄河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方案,让更多的幼儿在黄河文化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本文系东营市 2025 年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文化基于“文化传承+幼儿教育”创新路径在农村幼儿园研学实践研究》(DYSK (2025)第 814 号)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昕琇.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幼儿成长[J].山东教育,2024,(05):6-8.

[2]甘莹.河南省黄河文化在幼儿园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教育观察,2024,13(12):11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