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研究

作者

钱玲

新疆哈密市污水处理 839000

引言

着时代的发展,我国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为有效开展环境治理工作,进一步修复生态系统,我国遵循“绿色发展”理念,紧抓环境保护工作质量,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发展的政策。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为推进环境保护工作进程提供了全新思路。积极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能够为我国生态监测技术发展积累有效经验,提升生态监测工作的实际效能,进而提升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质量、推进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实际进程。

1 环保视域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必要性

1.1 为制定生态治理方案提供依据

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能够为生态治理方案提供依据。生态环境监测是指综合利用信息技术、物理化学技术、生物技术等有效手段,对生态环境展开监管与预测的工作流程。生态环境作为一个复杂的整体,涵盖面较广,综合性较强,人工监测的难度较大。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种类丰富,包括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自动监测技术等。利用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能够实现24h 无间断的采集目标,形成周期性监测数据,可极大程度地弥补人工监测的不足,确保监测工作的完整性、及时性。生态监测技术还能够准确判定污染物的来源、特征、扩散速率,将污染物的模拟形态、扩散区域、浓度分布等以数据图表形式一一呈现,并针对该区域污染情况形成全方位反馈。因此,以综合反馈数据为依据制定出的对应治理方案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有助于治理工作提质增效。

1.2 对生态修复具有实际意义

生态监测技术能够促进我国生态治理工作实现思路转变,即由之前的单向治理思路转变为现在的综合治理思路。生态监测技术对生态修复工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2 方面,一是生态监测技术能够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周期性监测目标,有助于进一步洞悉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进而形成完整地生态修复治理方案,确保生态修复工作的有效性;二是生态监测技术能够提升治理工作的精准性,在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指导下,合理利用生态监测技术能够有效防止生态环境受到二次破坏,将治理区域尽量控制在最小范围,对生态修复工作具有实际意义。

2 生态环境监测中的环保技术介绍

2.1 色谱、光谱技术

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色谱技术属于重要技术类型,多分为毛细管电泳、气象色谱分离、液相色谱分离法。在监测水生态环境时,主要采用气象色谱技术,全面分类水体内的有机物。当前,国家设立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检验标准,尤其是针对空气内的醛酮类化合物。在现代技术标准支持下,光谱技术能够有效作用到生态环境监测中。光谱技术以原子发射光谱、紫外线可见吸收谱、原子吸收光谱为主,定性、定量检测各类物质。当前,我国设立多种光谱技术规范与标准,保障水体污染物检测效益。比如,水体铁离子含量检测时,采用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测定法。在检测水体硝酸盐氮含量时,多采用紫外分光法,以维护生态环境监测的真实性。

2.2、3S 技术

3S 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在监测生态环境时,遥感技术借助卫星实现远程监测,联合电磁波变化,判断监测空间的生态环境信息,形成区域内的生态预测结果。在遥感技术体系内,包含扫描功能、拍摄功能,实时采集目标区域内的森林覆盖面积、植被生长、生态环境污染指数。比如在监测森林生态环境时,使用遥感技术可以监测森林覆盖面积、预测生态环境变化,为后续森林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当出现森林灾害事件时,遥感技术可以向管理人员发出警报,及时采取措施处理灾害事件。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地理信息系统负责收集、整理地理信息,利用计算机系统建立地理信息平台,实时监测和管理信息。信息平台运行期间,既能处理地理生态环境问题,还能管控生态环境动态信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全球定位系统能够建立监测定位系统,实时监测生态环境,确保监测数据满足准确性要求。全球定位系统依赖卫星技术,通过三维导航能力,建立全球化生态环境体系。在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中,全球定位系统能够收集生态环境动态信息,监测各个区域的生态环境,并为生态环境管理工作提供数据依据,保证后续监测工作的顺利性。

2.3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

土壤污染修复是环保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尤其是在农业和工业发达地区。生物修复技术,如微生物和植物修复已成为主流,因为它们既经济又环保。如天津城建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袁正通等人在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进展。对于那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化学稳定化和固化技术显示出了强大的潜力。此外,电动修复技术也在某些场景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移除土壤中的有害物质。

3 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措施

3.1 提升监测技术水平

环境监测的准确性与时效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使用的技术手段。卫星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地表数据,有效监测森林覆盖、水体污染等环境变化。而物联网技术则允许部署大量的传感器,对特定环境因子进行实时、细致的监测。因此,要加大投入,引进和研发更精准、实用的监测传感器,现有技术的检测灵敏度和范围仍需提高。要推广遥感技术应用,组建多源异构卫星监测网络。利用图像数据弥补地面监测的盲区。要构建环境监测物联网系统,通过布设传感器网络实现对指标的全天候、无盲区监测。要应用大数据分析模式,开发智能化分析系统,实现对海量监测数据的整合利用。

3.2 加大环保技术研发与创新力度

首先,政府应当成为环保技术研发的首要支持者。具体措施可以包括提高公共研发资金的拨款,为环境保护技术项目提供税收优惠,以及为初创公司提供创业资金。要强化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模式是将产业界、学术界和研究机构结合在一起,以促进技术的快速研发和应用。这种合作可以提高技术研发的效率,缩短产品上市的时间,并确保技术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要有长远的政策指导,政府需要为环保技术研发提供长期和一致的政策指导,为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稳定的发展环境。

3.3 创新生态环境监测技术

为确保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能够达到预期要求,应确保技术运用满足时代需求。当前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多种形式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已经在市场出现,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人员必须科学使用工具,通过合作与沟通,提高技术运用的有效性。在日常工作中,工作人员也要不断创新技术形式,通过科学研发等手段,为一线工作提供保障,这要求政府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保障研发工作顺利推进,并建立完善的技术交流机制,以第一时间共享数据信息。此外,还要做好先进技术推广工作。例如,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要宣传创新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运用,增强数据分析效果,还要加强国际合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时代发展主题,直接决定可持续战略的实施成效。环保部门要重视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研发多种环保技术,强化群众的环保意识,细化生态环境监测内容,持续完善监管体系与措施,才能全面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叶志清.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对环境保护管理的重要性及开展措施[J].清洗世界,2023,39(11):148-150.

[2]李继辉.浅谈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在环境保护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清洗世界,2023,39(11):154-156.

[3]祝志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生态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数字化管理研究[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3,4(21):19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