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党校姓党原则,强化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
宋洪国
泰安市委党校教务处 山东泰安 271000
摘要:贯彻党校姓党原则,必须充分认识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党校在强化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党校在强化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对党校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创新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和机制,更好地发挥党校干部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关键词:党校;理论教育;党性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党校姓党,决定了党校工作的重心必须是抓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领导干部到党校学习,主要任务是学习党的理论、接受党性教育……”[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也强调:“把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作为党校教学首要任务。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课地位……”[2]。习总书记及《意见》关于党校工作的论断是对党校办学的科学定位和对党校教育重心的精准把握,指明了党校工作的任务抓手和发展方向,对新形势下进一步强化党校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党校强化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贯彻党校姓党根本原则迫切需要强化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
做好党校工作必须遵循党校姓党这一根本原则。这就要求党校教学、科研、管理等一切工作都要坚持党性原则,遵循党的政治路线,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这就决定了党校不能把自己混同于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和培训中心,必须从党校姓党这个政治高度突出抓好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这个主业主课不动摇,在教学安排上不能用其他方面的知识、技能和感兴趣的东西去冲淡这个主业主课,否则就会喧宾夺主,发生偏差。党的各级干部到党校学习,主要任务是学习党的理论,接受党性教育,或许工作和生活中还需要他们掌握其他方面的多种知识和技能,但这绝不是党校该解决的主要问题,党校就是要抓好主业、上好主课,切勿耕了他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二)当前党的干部队伍建设迫切需要强化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
从中央到地方建立党校体系,专门教育培训党员干部,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革命战争年代如此,和平建设时期如此,改革开放新时期更是如此。在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重任和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考验,对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那如何锻造这样一支信仰、信念、纪律、担当如铁的干部队伍呢?一个重要抓手就是要发挥好党校培养干部的政治优势,为领导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要固的本就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坚定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这一切都需要靠强化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来完成,靠旗帜鲜明、大张旗鼓地讲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鲜明、大张旗鼓地讲党的性质、党的宗旨、党的传统、党的作风来实现。
(三)强化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能凸显党校教学的特色和优势
目前,我国从中央到县市的党校教育体系已经建立,党校已经成为教育培训党员和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党校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干部和党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党校成为干部锤炼党性、提高素质的大熔炉。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党校储备了一大批政治立场坚定、理论素养较高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和优势人才,建设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体系和制度,与此同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经验,并在干部培训的实践中经受了考验,形成了以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为主业主课的党校特色和优势,这也是党校的看家本领。当前,我们党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从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高度审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就更加凸显了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这一特色和优势的不可替代性,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必须紧紧抓住、妥善用好这一优势,更好地保持、巩固和发挥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
二、党校在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在校园文化环境氛围营造上还不适应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要求
当前党校文化环境建设与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要求比还有很大差距,理论氛围不够浓厚,党性的体现不够强。好多党校,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没有党的学校的感觉,几乎与一般的学校没什么区别。党校不像党校,亦不像高校,甚至不如它们,没有学习的标语、党性修养的标语,没有实验的情境教室、党性教育主题教室、答辩室、图书室。没有党员活动的场地场所,没有党性的标识,没有党旗,没有党徽国徽,有的党校在改造翻新中,把党校的色彩一点点抹光,新学员进校,不能产生党校红色文化的初步印象,接触不到学员“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内容。就连新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一句都没有呈现,何谈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员头脑工作了[3]。
(二)在教育的内容、形式上还不适应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要求
目前党校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内容不够深透,形式不够灵活,不能很好满足新形势下学员的需求。就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而言,时代不同则要求不同,不同时代政治理论和党性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而党校理论教育的内容、教材及方式均不能得到及时充实和补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1 世纪化,理论上不够清晰,时代感不强,实际指导意义不显著,影响了理论的创新性和说服力。到目前为止,党校系统在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方面没有系统的教材,地方党校或是以中央的会议文件等作为材料,或是依据一些单位出版的一些教材,内容上差别较大,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还没有形成共识。为了增强课堂吸引力,请些专家来讲课,“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追求轰动效应,影响了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系统性、连贯性、深刻性、严肃性。另外,当前理论和党性教育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理论培训单一化,格式化,没有时代特征,传统方式多、共性形式多。存在着专题设置格式化倾向,不能完全做到针对类别、层次、年龄、经历各不相同的干部。这种老少皆宜式培训使学员产生审美疲劳,直接影响教育内容“入脑入心”的预期效果。
(三)在教师的水平提升上还不适应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要求
目前党校教育的一个硬伤便是有些教师的条件达不到培训互联网时代学员的要求,由于多种原因,造成教师队伍功底浅、没底气、思路窄、现状难以乐观。青黄不接是党校教师队伍的结构特征,有些教师讲课形式单一,方法简单,缺乏有效措施引导学员加强日常学习、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满足于教条式的灌输、说教,生动、感人不够,感染力、说服力不强。部分教师党性修养底气不足,对错误思潮不敢亮剑,不能深入揭示社会“八卦”事例背后的实质,不能以理服人。不能全面、客观、准确地判断形势。不能深刻探析问题的成因,提出不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员思想上依然困惑不解。
三、新形势下强化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对策措施
新形势下党校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中出现的问题题需要讲究更加新颍更加艺术的策略来破解。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创新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和机制,这样才能更好发挥党校干部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一)要倾力打造浓郁的党性教育的环境氛围
党校环境建设的是否艺术,与党校领导班子的党性修养和艺术修养分不开的,一个立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应该理直气壮,底气充盈,不会在乎旁人的说三道四,讥讽嘲笑。党校领导不光要有坚定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还应当坚定党性自信。党的学校就是要让党旗高高飘扬,把党性原则标语绘画上墙,把革命先烈、先辈和优秀模范党员照片陈列橱窗,把腐败案例写在耻辱柱上。党校校园要做足红色文化传播文章,做实党性教育“一直在路上”的文章。凡是能够显示教育气氛的地方都要有所表示,凡是能够张扬党性原则的会场都要利用起来,凡是逢党的全会召开就要坚持环境刷新,积极营造党的神圣学府和殿堂的文化氛围。
(二)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充实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内容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大成果是产生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思想尤其是全面从严治党理论的独特建树,总结了党的建设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思路、新方略,卓有成效地领导全党推进党的建设的新实践,取得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党的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宝库,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它焕发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和实践方法的新活力,是今后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武器,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基本遵循,是推进党的事业不断前进、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新法宝。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为指导,全面审视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基本做法和经验,研究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丰富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内容,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一定能够在新的起点上不断提高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水平。
(三)要在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内容和方法上不断创新
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最终目的是要触及灵魂、升华思想、提高境界、增强党性,实现由知而信、由信而行的思想改造过程。这对党校开展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提出更高要求,必须有的放矢,提高针对性。一是理论教学内容的时代化和实践化。当前,党校要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尤其要把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创新的最新实践结合起来。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牢牢把握问题导向,重点解决当前党员干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到按需施教,因地施教,贴近基层、贴近工作、贴近实际。教学计划、教学专题、教学内容要实现单元化、特色化原则,要在精读、精学、精讲上下功夫,在讲“管用”、讲“创新”、讲“发展”上下功夫,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讲深讲透,让学员听得进,记得住,用得着。二是教材读物系统化。要尽快加强教材读物的研究,形成能系统介绍、阐述和诠释党的理论和党性修养的权威读物,建设科学、管用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这些崭新的教材必须能够让理论与实际更好结合,与时代更好结合,让党的奋斗实践与追求先进性、纯洁性美好前景更好结合。新的读物不仅要能更系统生动地讲解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而且更能够吸引学员、打动学员、激励学员、教育学员,为党的事业不懈奋斗。三是教学方式个性化。要根据不同班次确立不同重点,按党员干部的工作岗位、职责乃至年龄、性别,区分组织办班,使培训班级层次化、实际化、个性化。这样也有利于我们科学设计培训载体,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引导学员自觉接受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要探索运用菜单选学、理论讲授、专题报告、案例教学、论坛式教学、社会调研、现场模拟、集体评议、行为体验、个人分析等教学模式。使“讲授”与“体验”、“灌输”与“感悟”、“理性”与“感性”、“他觉”与“自觉”相结合,真正达到触及灵魂、震撼心灵、提升素质、锤炼党性的目的。
(四)要不断完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效果的评估制度
要不断完善效果评估制度,建立健全教师学员综合评价机制。在学员方面,采用常规考核法+行动学习考察法+跟踪考核法有机统一的综合评价模式。即依照校内常规考核方法,对学员在校表现给予量分。尝试采用动态学习考察法,就是透过行动实践学习观察考核学员,设置一个专门重要问题作为模拟情境,学员通过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任务、项目等进行解决处理,从而判断其党性人品素养。探索跟踪考核法,即在学员培训结束返回单位后,结合其一定时期后的工作表现,给出综合的评价。把党校教育从校内向校外延伸,应适时了解结业、毕业后的学员在单位以及所居住社区的表现量化其修养度,结合学员在学校的量化考核情况,对其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实效做出相对客观科学的结论,并把综合考评结果及时地反馈给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并能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在教师方面,要建立健全教学效果反馈机制,探索集体备课+课堂跟踪+学员评分等行之有效的课堂效果评估方法,党校分管工作领导要把集体备课中的有效方式记录下来存入档案,特别是各种创新形式要加以关注,课中随时检验其效果和不足之处,课后向学员征询意见,发放意见表,给教员讲课效果打分,以便及时总结经验,开展下一步的工作。通过综合评价方法的使用,对师生双方加以约束,推动党校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成果的量化、巩固、运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工作原则,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党校工作.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2015-12/12/c_1117441107.htm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R].人民日报,2015-12-14
[3]牛安生.新形势下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历史考察及基本经验[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6(05):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