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的名著与教学策略的研究
安素霞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长寿学区东长寿学校 050700
引言
在教育不断革新的当下,新课标全面实施,为语文教学带来新方向。名著作为文化瑰宝,蕴含丰富知识与深厚内涵,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资源。目前名著教学现状不容乐观,难以充分发挥其育人价值。如何依据新课标理念,优化名著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成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更对其文化传承与个人发展意义重大。
一、剖析当前名著教学面临的困境
在当下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普遍匮乏。据《全国青少年阅读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中学生日均阅读名著时长不足 15 分钟,而短视频平台日均使用时长却超过 2 小时。这种数据落差背后,是网络时代碎片化信息的狂轰滥炸 —— 抖音、快手等平台每分钟产生上万条短视频,微博热搜、微信公众号推送不断刷新着学生的注意力阈值。这些 "短平快" 的信息载体通过高饱和度的画面冲击、情绪化的文案刺激,构建起即时反馈的娱乐机制,使得学生的注意力持续碎片化。反观名著阅读,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认知图景。以《红楼梦》为例,全书 120 回近百万字,涉及四大家族兴衰、诗词曲赋、中医药理等复杂知识体系,学生需反复研读才能理清人物关系网;《百年孤独》中魔幻现实主义的叙事手法,配合西班牙语特有的语言韵律,译本往往难以完全还原其文学魅力。更具挑战的是古典名著,《史记》中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的隐喻、《聊斋志异》里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的讽喻笔法,不仅需要文言文基础,更要求学生具备历史文化知识储备。
与此学生在名著理解上存在诸多障碍。名著诞生于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下,其中涉及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等与现代社会大相径庭。像西方名著中复杂的家族关系、宗教元素,中国古典名著里的封建礼教、科举制度等内容,学生因缺乏相关背景知识,理解起来困难重重。而且名著的情节架构复杂,人物众多,如《红楼梦》中庞大的家族体系,众多性格各异、关系错综复杂的人物,学生很难在阅读过程中理清人物关系,把握情节发展脉络,导致对作品的理解浮于表面,无法领会其深层意蕴。
再者,教学方法的单一性也严重制约着名著教学的效果。传统的名著教学,教师多以讲解为主,课堂上侧重于对名著背景知识的介绍、故事情节的复述以及人物形象的分析,教学过程枯燥乏味。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自主思考与探究的机会,难以真正走进名著,体会其中的魅力。而且教学活动局限于课堂,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无法让学生感受到名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降低了学生参与名著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索名著教学的优化策略
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选取名著中精彩、有趣且与学生生活贴近的片段进行导入。比如在介绍《三国演义》时,播放精彩的 “赤壁之战”影视片段,激烈的战争场面、鲜明的人物形象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眼球,引发他们对原著的好奇。还可以组织开展名著相关的趣味活动,如举办 “名著知识竞赛”,设置与名著情节、人物相关的题目,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促使他们主动去阅读名著获取知识;开展 “名著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名著中的角色,通过模仿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增强对名著的亲近感,从而提升阅读兴趣。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能够为名著教学注入活力。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根据名著内容创设特定情境,如在教授《鲁滨逊漂流记》时,模拟荒岛场景,让学生想象自己身处其中,思考如何生存,以此引导学生理解鲁滨逊的冒险精神与坚韧品质。问题导向教学法也十分有效,教师围绕名著设置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在《骆驼祥子》的教学中,提问 “是什么导致了祥子的悲剧命运?” 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分析社会背景、人物性格等因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与名著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如播放名著改编的经典音乐、展示精美的插画,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名著氛围,降低阅读难度,加深对名著的理解。
引导学生深度阅读名著,能够让他们充分挖掘作品的内涵。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精读技巧,如对名著中的精彩段落进行反复研读,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做好批注,记录自己的感悟、疑问以及对人物、情节的理解。组织开展小组讨论活动,针对名著中的争议性话题、深刻主题等进行讨论,如讨论《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行为是否符合现代价值观,让学生在思想碰撞中深化对名著的理解。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阅读与名著相关的评论文章、研究著作,了解不同学者对名著的解读,拓宽视野,从多个角度理解名著,提升阅读的深度与广度。
三、总结名著教学的发展方向
名著教学需持续优化教学内容。一方面,要紧密结合新课标要求,精准筛选与教学目标契合的名著篇章,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要素,像语言运用典范、思维启迪深刻、审美价值突出、文化内涵丰富的内容,将其作为教学重点。另一方面,关注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与阅读能力差异,为低学段学生选取情节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的名著片段,随着学段升高,逐步增加名著阅读的难度与深度,实现教学内容的梯度化、层次化,满足学生在不同阶段的阅读需求。
在教学方式上,要大力推动多元化发展。除了运用情境教学、问题导向等常见方法外,积极引入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新方式。开展项目式学习时,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围绕名著完成一个项目,如制作名著主题的手抄报、编写名著改编剧本并进行表演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赋能名著教学,开发线上阅读课程、虚拟阅读场景,让学生借助数字设备随时随地进行名著阅读与交流,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提升阅读体验。
评价体系的完善对名著教学意义重大。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综合考量学生的阅读过程与结果。评价内容不仅涵盖对名著知识的掌握、阅读任务的完成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参与度、思考深度、合作能力等。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教师评价注重引导与鼓励,学生自评促进自我反思,互评激发学习动力。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不断提升名著教学质量,助力学生在名著阅读中实现全面发展。
结语
名著教学在新课标背景下任重道远。当前虽面临学生兴趣缺乏、理解困难、教学方法单一等困境,但通过激发阅读兴趣、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引导深度阅读等策略,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展望未来,名著教学应优化内容,贴合课标与学生实际;创新教学方式,融合多元学习模式与信息技术;完善评价体系,实现全面科学评价。如此,名著教学方能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助力学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传承优秀文化,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华。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J]. 语文教学通讯,2023,(12):45-47.
[2] 王芳。高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J]. 课程教育研究,2024,(34):78-80.
[3] 张悦。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5,45 (05):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