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舒适护理在妇科疾病诊疗过程中的实施价值分析

作者

王润芹 蔡姗 王佳佳

南充市嘉陵区人民医院 四川南充 637000

引言

妇科疾病的诊治常涉及到操作部位较私密,需要做到在护理操作时既要保证操作的安全性及专业性又要做好患者的安慰工作和隐私保护。而传统护理模式只注重于手术的过程和技术,缺乏对患者的主观感受进行充分考虑,这就导致了部分患者存在紧张、配合度差、甚至拒绝诊治等问题。而舒适护理能体现出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为患者营造出舒心、安全、个性化的疗区,并且将此理念落实到患者的诊疗中去,以此让患者对于整个诊治过程更加满意、更加轻松自在。因此,对舒适护理的价值进行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舒适护理价值理论基础与理念解析

1.1 舒适护理理念内涵解析

舒适护理源自对患者身心全面需求的关注,将物理舒适、心理支持、社会联系与精神关怀四个维度纳入护理目标。物理舒适包括疼痛缓解、环境清洁与空间保护等,心理支持聚焦于情绪疏导与安全感建立,社会联系强调家庭支持与沟通协调,精神关怀探讨个体尊严与自我认同感的维护。妇科诊疗过程揭示护理环境对患者体验的敏感度与重要性,舒适护理理念为调整护理结构与流程提供了理论指导基础。

1.2 妇科疾病诊疗的特殊敏感性

妇科诊疗介入身体隐私区域,诊疗过程常涉及躯体暴露与生理控制,患者心理防御机制会被激活,引发不同程度的羞耻感与焦虑情绪。若护理疏导机制缺失,可能影响患者对诊疗配合度,并影响治疗积极性与健康信息沟通效率。因此优化护理模式,提升诊疗体验成为改善整体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基于敏感性、隐私需求与疼痛控制,妇科诊疗亟需以舒适护理为路径进行改善。

1.3 实施舒适护理的决策价值

医疗和护理质量需要在提高质量和控制成本两者之间取得平衡,尽管舒适护理增添了流程和增加了护理的时间,但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提高了住院满意度,缩短了诊断、治疗周期,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为医院赢得更多利益和提高医院的品牌形象。再加之现在的医院更多的将重点放在服务上面,在这种情况下,将舒适护理融入到治疗的过程中对医院来说有一定的优势,也更受患者的喜爱,而且更方便于日后工作的开展。

二、舒适护理在妇科诊疗中的具体实施与成效分析

2.1 患者焦虑缓解与满意度提升

在诊疗初期通过环境营造、交流疏导与隐私保护措施,预见性地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医护团队可在入室前告知诊疗流程、听取患者焦虑来源,并通过温馨语言与音量控制传达关怀感。在诊疗过程中提供陪护者陪同选择、声学隔断与身体覆盖措施,有效改善患者隐私感与心理安定。通过情绪舒缓措施可减少生理应激反应,降低血压波动与疼痛敏感度,从而提升患者整体就医体验评价。

2.2 疼痛管理与物理舒适保障效果

妇科诊疗如宫颈取样、阴道检查或介入操作常引发疼痛不适,传统方法通常依赖药物或技术麻醉。舒适护理鼓励应用疼痛评估工具与非药物干预,如温敷腹部、音乐缓解、放松指导与心理暗示技术,可降低患者主观疼痛评分。诊疗环境可匹配照明调节与温度控制,实现舒适条件下操作,而术后护理措施如温水擦浴、舒适体位调整与床沿支撑带有助于缓解疼痛与减轻肌肉紧张,增强身体放松感与康复感。

2.3 环境优化与隐私保护实践

在妇科诊疗区内添加调节窗帘、遮挡屏风等设施,在妇科诊疗时提供单独衣架和专用一次性更换衣服以及遮挡用品等措施可使病人的身体得到遮挡,在为病人做好心理建设的同时也为病人提供周到的服务。在院内设置舒适的候诊区,用浅色调和绿化,

给病人带来更好的视觉和心理感受。通过诊室之间的缓冲通道、隔音门、减光灯等设置隔开公众区和功能室,尽可能地减少病人被他人的目光或者脚步声打扰的情况。

三、舒适护理推广中的障碍与优化建议

3.1 护理资源匮乏导致流程冲突

舒适护理模式开展易造成人力耗费较大、培训计划较多、环境等布局改造投入较多等问题,在人手不足、岗位紧张的科室中还容易引发流程冲突或有些干预没能得到全覆盖。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达到好的服务效果,在没有明显增加护理资源的情况下,通过调节工作节奏、改善流程衔接等方式提高舒适护理的融合度,将舒适护理有效落实到位。可以通过依据诊治高峰及患者需求变化来确定某些时间节点进行重点关照:比如手术术前宣教阶段、手术术中配合阶段以及手术术后康复阶段。由护士长把控任务,由助产士完成情感调节步骤,由床旁护士承担日常生活期舒适护理措施,这样可以将整个团队覆盖到每个患者的每个细节。

3.2 护理人员职业化程度和认知度不同

舒适护理的实施既要对护理流程和环境等进行改进,也需要护理人员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人文关怀素养。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同理心表达及基本的心理干预能力等会极大影响护理质量,而当前部分护理人员可能还未接受到关于舒适护理方面的专业训练,在入职时会出现对于舒适护理的本质认识不清或者不能按照规范要求来开展舒适护理工作的情况,甚至有些护理人员还会敷衍了事地对待舒适护理工作。医院可以将舒适护理能力引入到岗位技能培训内容中,并且纳入到职业晋升与考核当中,增加护理人员对于舒适护理方面的认知,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情境式教学的模式,采用角色扮演及真实的案例复盘的方式,让护理人员能够掌握到具体的实用技巧,并且可以参与到经验分享会议及多学科联动研讨当中去,以此能够达到整个团队对于舒适护理理念达成共识的效果。

3.3 质量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缺乏系统、量化的评估手段,在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了舒适护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传统的评价方法大多依靠患者的主观满意程度,未设置关于各方面维度的科学量表及过程监测的方案,在这种评价标准下很难推动护理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和提高。欲开展护理工作精细管理,需要建立起以焦虑程度、疼痛感知、隐私保障、环境感受等为要素的多维度评价体系,可以借助标准的焦虑量表、疼痛评分量表、隐私保护事件登记本和环境舒适度调查问卷等工具记录患者全疗程的感受,并对其进行动态化地跟踪评价。

结束语

基于对妇科诊疗中患者体验的系统化改造可以有效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舒适护理是从关注患者的感受、减轻患者的疼痛以及优化就诊环境等层面入手来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并且可以使患者的遵医行为得到增强,使患者治疗行为的效率提高;对于诊断结果的精准度以及住院时间的把控也有积极的意义;而关于舒适护理实施的相关资源投入、相关人才培养和评价制度的建立都是开展舒适护理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剖宫产产妇产后胃肠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曲十可;万芹.中华养生保健,2024(17)

[2] 集束化护理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的影响[J]. 汤晶晶.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4(01)

[3]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剖宫产产妇产后胃肠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曲十可;万芹.中华养生保健,202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