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数字化转型下油田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作者

陶明俊

吐哈油田准东采油管理区 新疆 838202

一、引言

在能源行业发展进程中,油田生产安全至关重要。油田所处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条件多变,给油田作业带来诸多挑战,安全管理难度较大。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在面对这些复杂情况时,逐渐暴露出明显的局限性。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油田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为提升管理水平提供了新的契机。通过引入数字化技术,构建全新的安全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油田安全管理的效率和精准度,降低安全风险,保障油田的稳定生产,对推动油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油田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弊端

2.1 风险监测滞后且范围有限

油田作业区域广阔,涵盖戈壁、沙漠等复杂地形 ,传统依靠人工巡检的方式效率低下。人工巡检周期长,难以做到实时监测,像偏远区域的油井和管线,两次巡检间隔时间可能较长,这期间一旦出现安全隐患,难以及时察觉。据统计,在传统巡检模式下,部分偏远油井的巡检周期长达一周,而在这一周内,一些初期的安全隐患可能因未被及时发现而逐渐扩大,最终引发安全事故。并且,人工巡检受限于人的感官和体力,对于一些隐蔽性的安全隐患,如地下管线的微小泄漏、设备内部零部件的轻微磨损等,很难被发现。

2.2 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不足

传统模式下,油田安全管理数据记录依赖纸质文档,这种方式不仅容易出现记录错误和遗漏,而且数据汇总和整理工作繁琐,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例如,在统计一个季度内的安全事故数据时,需要人工收集各个作业区域的纸质报告,然后逐一录入电子表格进行分析,整个过程可能需要花费数周时间。而且,由于缺乏有效的数据分析工具,难以从海量的数据中挖掘出潜在的安全风险信息和规律。对于设备运行数据、环境监测数据等,无法进行关联分析,不能及时发现不同因素之间的潜在联系,从而难以提前制定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

2.3 应急响应协同性差

在传统安全管理模式下,当油田发生安全事故时,信息传递主要依靠电话、对讲机等传统通讯方式,效率较低。不同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导致应急响应速度慢。比如,在一次火灾事故中,消防部门接到报警后,由于无法及时获取事故现场的详细信息,包括周边环境、易燃易爆物品存储位置等,导致救援行动受到阻碍。同时,各部门在应急处置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各自为战,无法形成高效的应急处置合力,使得事故处理时间延长,损失进一步扩大。

三、数字化转型下油田安全管理创新技术与理念

3.1 物联网技术实现全面感知

物联网技术在油田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实现了对生产设备、作业环境和人员的全面感知。在油井、场站等关键位置部署大量传感器,如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气体浓度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能够实时采集设备运行参数和环境数据,并通过无线网络将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同时,为作业人员配备智能穿戴设备,可实时监测人员的位置、生命体征等信息。一旦设备出现异常或人员遇到危险,系统能够立即发出警报。例如,在三塘湖采油管理区,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单井、管网、重点设备运行的点面全覆盖监测,有效提高了安全管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2 大数据分析进行风险预测

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对油田海量的安全管理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整合设备运行数据、历史事故数据、环境监测数据等多源数据,运用数据挖掘算法和机器学习模型,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关联分析,能够预测设备故障发生的概率、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因素,并提前发出预警。比如,通过分析设备的历史运行数据和维修记录,结合当前的运行状态,预测设备可能出现故障的时间和类型,提前安排维修保养,避免因设备故障引发安全事故。

3.3 人工智能助力智能决策

人工智能技术在油田安全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人工智能的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对监控视频和语音信息进行自动分析,能够快速识别出安全隐患和异常行为。例如,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自动识别作业人员是否正确佩戴安全帽、是否存在违规操作等行为;利用语音识别技术实现对报警信息的自动分类和处理。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根据风险预测结果和实时监测数据,为应急决策提供支持,制定最优的应急处置方案,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和科学性。

四、数字化转型面临挑战与应对策略

4.1 面临挑战

1.技术集成难度:数字化转型涉及多种技术的集成应用,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这些技术来自不同的供应商,技术标准和接口存在差异,导致系统集成难度较大。在油田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不同厂家的传感器、监控设备和分析软件之间的兼容性问题,给系统的稳定运行带来了一定困扰。

2.数据安全风险:随着大量生产数据和安全管理数据的数字化存储和传输,数据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风险可能导致油田生产中断、安全事故发生以及商业机密泄露。例如,一旦黑客入侵油田的监控系统,篡改设备运行参数,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

3.人员数字化素养不足:部分员工对数字化技术的掌握程度较低,难以适应数字化转型后的工作要求。在操作新的智能设备和软件系统时,容易出现操作失误,影响工作效率和安全管理效果。而且,员工在数据安全意识方面也较为薄弱,存在数据泄露的潜在风险。

4.2 应对策略

1.建立统一技术标准:联合行业协会和技术供应商,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接口规范,确保不同设备和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油田可以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推动数字化技术在油田行业的规范化应用。

2.强化数据安全防护: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采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防火墙等多种手段,保障数据的安全存储和传输。定期进行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数据安全事件的能力。

3.加强人员培训与教育:开展针对不同层次员工的数字化技能培训,包括智能设备操作、数据分析方法、数据安全意识等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数字化素养,使其能够熟练运用数字化工具进行安全管理工作。同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学习和应用数字化技术。

五、结论

本文通过对油田安全管理模式数字化转型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在风险监测、数据处理和应急响应等方面存在明显弊端,已难以满足油田安全生产的需求;数字化转型为油田安全管理带来了创新机遇,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安全管理的全面感知、精准预测、智能决策和虚拟模拟;同时,数字化转型也面临技术集成难度大、数据安全风险高、人员数字化素养不足等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浅析数字化油田的网络安全管理措施. 孔祥梅.中国设备工程,2023(21)

[2]数字化油田建设成果与应用前景分析. 樊文俊;张发军.中国管理信息化,20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