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作者

邵林伟

浙江德林建设有限公司

引言

市政道路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关键构成,其质量优劣直接关乎城市交通运输的顺畅与否以及居民的生活品质。而路基工程作为市政道路的根基,承载着路面传来的行车荷载,对道路的稳固性与耐久性起着决定性作用。故而,深入钻研市政道路路基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对于提升道路建设质量、保障道路长期稳定运行意义重大。伴随城市建设的迅猛推进,市政道路的建设标准与质量要求日益提升,这就迫切要求在路基工程施工过程中,精准把握各项施工技术要点,切实保障路基工程质量达到高标准。

1.市政道路路基工程的重要性

1.1 承担路面荷载

市政道路的路基恰似建筑的地基,是路面结构得以稳固的支撑基础。在日常交通运作中,路面会承受来自车辆的各类荷载,诸如垂直压力、水平作用力以及冲击力等。路基必须具备充足的强度与稳定性,方可将这些荷载均匀地传导至地下,避免路面因荷载过重而产生变形、开裂等状况,确保道路能够正常投入使用。

1.2 关乎道路使用寿命

优良的路基工程质量是延长道路使用寿命的核心要素。路基的稳定性与耐久性直接关联着道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性能表现。若路基施工质量欠佳,在诸如雨水侵蚀、温度变化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极易发生沉降、坍塌等病害,进而致使路面遭到破坏,缩短道路的使用寿命。

1.3 保障行车安全与舒适

稳固的路基能够为路面提供坚实的依托,使路面维持平整。平整的路面能够减少车辆行驶时的颠簸与震动,降低车辆零部件的损耗,提升行车的安全性与舒适性。若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降,会使路面变得起伏不平,车辆行驶时易失去控制,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2.施工前准备技术要点

2.1 测量放线

精准的测量放线是确保路基施工契合设计要求的核心环节。施工前,需运用专业的测量仪器,例如全站仪、水准仪等,对道路的中心线、边线以及高程展开测量定位。依据设计图纸明确路基的边界与各部位的标高,并设置醒目的标记。测量过程中要多次进行复核,确保测量数据准确无误。

2.2 原地面处理

原地面的处理成效直接关系到路基与原地面的结合紧密程度。针对原地面为软土地基的状况,需依据软土的特性与厚度选取适宜的处理办法。常见的处理方式包含换填法、排水固结法、深层搅拌法等。换填法是将软土挖除,替换为强度较高的材料,如砂、砾石等;排水固结法是借助设置排水系统,加速软土的排水固结进程,提升其强度;深层搅拌法是利用水泥等固化剂与软土搅拌,形成具备整体性与一定强度的加固体。对于原地面坡度较大的情形,应将原地面挖成台阶状,台阶的宽度与高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以此增加路基与原地面的摩擦力,防止路基沿原地面滑动。

3.路基填筑技术要点

3.1 填料选择与检验

路基填料的质量对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起着决定性作用。不同类型的填料具备各异的工程特性,因此要依据道路的等级、所处环境以及设计要求挑选合适的填料。一般而言,应优先选择级配优良、压实性能好、水稳性强的材料。对于黏性土,需将其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附近,以确保压实效果。

3.2 分层填筑

分层填筑是保障路基压实质量的关键举措。在填筑过程中,应按照设计要求与规范规定的厚度进行分层操作。一般情况下,每层松铺厚度不宜超过 30cm ,具体厚度可依据压实设备与填料性质进行适度调整。分层填筑时要注重控制每层的平整度,防止出现高低不平的现象,以免影响压实效果。

3.3 填筑宽度与边坡修整

路基的填筑宽度需符合设计要求,并且要考虑到路基压实后的沉降以及边坡修整的需求,适当增加一定宽度。一般两侧应各加宽 30-50cm 。在填筑过程中,要严格把控填筑宽度,确保路基边缘的压实度。对于填方路基的边坡,应在填筑过程中同步进行修整。边坡的坡度应与设计要求相符,可采用挂线法或坡度尺进行控制。

4.路基压实技术要点

4.1 压实机械选择

压实机械的挑选应综合考虑路基的填筑材料、压实厚度以及工程规模等因素。对于黏性土,可选用光轮压路机、轮胎压路机等;对于砂性土,振动压路机的压实效果更佳。一般来说,初压可选用静压压路机,使填料初步稳定;复压时采用振动压路机,提升压实度;终压再用静压压路机,消除表面轮迹。

4.2 压实工艺参数控制

压实工艺参数包含压实遍数、压实速度、振动频率等,这些参数直接影响压实效果。在施工前,应通过试验段确定合理的压实工艺参数。一般而言,压实遍数需依据填料的性质与压实机械的性能确定,通常为 6-8 遍。压实速度不宜过快,初压速度控制在 1.5-2km/h ,复压速度控制在 2.5-3.5km/h ,终压速度控制在 2⋅3km/h 。振动压路机的振动频率与振幅也应根据填料性质进行调整,对于黏性土,振动频率可适当降低,振幅增大;对于砂性土,振动频率可适当提高,振幅减小。

5.路基排水与防护技术要点

地面排水系统是路基排水的重要组成,其作用在于迅速排出路基范围内的地表水,防止水对路基的浸泡与冲刷。地面排水系统主要包含边沟、截水沟、排水沟等。边沟一般设置在路基两侧,用于汇集和排除路面与边坡的雨水。边沟的断面形式与尺寸应依据设计流量与地形条件确定,常见的有梯形、矩形和三角形。地下排水系统用于排出路基范围内的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地下水对路基的浸湿与软化。常见的地下排水设施有盲沟、渗沟、渗井等。盲沟是在路基填筑前,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段设置的一种简易排水设施,一般采用透水性材料如碎石、砾石等填充,并在周围包裹反滤层,以防止泥土堵塞。坡面防护是防止路基边坡受雨水冲刷、风化等自然因素破坏的重要手段。坡面防护方法主要有植物防护、工程防护和综合防护。植物防护适用于土质边坡,通过在边坡上种草、铺草皮、植树等方式,利用植物根系固土,防止坡面水土流失。

结束语

市政道路路基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广泛涉及施工前准备、路基填筑、压实以及排水防护等多个关键环节。每个环节都对路基工程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通过严格把控各环节的技术要点,精心挑选适宜的材料与设备,遵循规范的施工工艺,强化质量检测与控制,能够切实提升市政道路路基的强度、稳定性与耐久性,为市政道路的长期稳定运行筑牢根基。

参考文献:

[1]林尊建.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20(11):259-260.[2]杨爱立.试论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20(19):282-283.[3]胡磊.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施工技术的思考[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2):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