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探究

作者

丁志强

浙江德林建设有限公司

引言

高品质的市政道路工程不仅能改善城市交通状况,还能增强城市的形象与竞争力。而科学高效的施工管理是保障市政道路工程顺利推进的核心。它涵盖了工程的各个阶段,从施工前的筹备到工程的竣工交付,对工程质量、进度、安全和成本等进行全方位把控。因此,深入研究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

1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的意义

1.1 保障工程质量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直接关联到道路的使用年限和行车安全。借助严格的施工管理,对原材料质量、施工技术以及每一道施工工序进行把控,能够确保道路结构稳固、路面平坦,符合设计和使用标准。比如,在路基施工时,严格把控填土的压实度,可有效防止路基下沉,保障道路的承载能力。合理的施工管理还能及时察觉并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消除质量隐患,进而提高道路的整体质量,为城市交通提供可靠的基础设施支撑。

1.2 确保施工进度

施工进度管理是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合理规划施工计划,协调各施工环节和工种之间的配合,能够保证工程按时竣工。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对进度的实时监测,及时找出影响进度的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可避免工期拖延。例如,遇到恶劣天气或突发地质状况时,及时调整施工计划,增加资源投入或改变施工方式,以减小对工程进度的影响。按时完成市政道路工程,对于降低对城市交通和市民生活的干扰,以及保障后续相关工程的顺利推进意义重大。

1.3 保证施工安全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一般在城市环境中进行,周边人口稠密,交通流量大,施工安全管理格外重要。有效的施工管理能够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对施工人员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同时,在施工现场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能够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比如,在施工现场设置警示标识,对深基坑、高边坡等危险区域重点防护,可保障施工人员和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城市的正常秩序。

2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2.1 施工前的准备管理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需形成完整的管理闭环,首先要联合设计、勘察单位开展三维立体勘察,利用地质雷达探测地下管线走向、埋深及材质,结合无人机航拍绘制施工区域地形图,精准标注周边建筑物沉降敏感点,为施工方案制定提供数据支撑。图纸会审采用 BIM 技术进行可视化碰撞检测,重点核查路基与地下管网的高程冲突、路面结构层厚度与设计荷载的匹配性,对发现的问题组织多方论证并形成书面变更记录。施工组织方案需细化到分部分项工程的资源动态调配表,明确高峰期劳动力数量、机械台班组合及材料储备周期,例如根据沥青路面施工温度要求,制定不同季节的拌合站产能调度计划。原材料检验实行“双盲抽检”制度,委托第三方机构对钢筋屈服强度、混凝土坍落度等指标进行检测,同时建立材料可追溯台账,记录供应商信息、进场批次及检验结果,对特种设备如摊铺机、压路机需提前进行标定校验,确保计量精度符合施工规范。

2.2 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

施工过程质量管理需构建“三检三测”体系,原材料进场时除常规检验外,增加对砂石料含泥量、针片状颗粒含量的专项检测,对沥青混合料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和车辙试验。施工工艺控制采用智能化监测手段,路基碾压时使用带 GPS 定位的振动压路机,实时上传压实度、碾压遍数数据至管理平台,发现欠压区域自动报警;路面摊铺阶段通过红外测温仪监控沥青混合料温度,确保在 165-180C 的最佳碾压区间完成作业。工序交接实行“质量签证制”,下道工序施工班组需对上道工序的平整度、高程等指标进行复核,签字确认后方可施工,隐蔽工程验收邀请监理、业主及设计单位共同参与,留存影像资料并形成验收纪要。针对检查井周边压实难题,采用小型液压夯进行环向补强压实,检测频率提高至每井 3 点,确保压实度达到 96% 以上。

2.3 施工过程的进度管理

进度管理实施“三级计划管控”模式,总进度计划分解为月节点计划、周滚动计划和日作业计划,利用 Project 软件绘制双代号网络图,标注关键线路上的路基处理、基层摊铺等控制性工序。建立进度预警机制,当某工序延误超过 3 天时,启动资源调配预案,例如从备用班组抽调人员增加作业面,或调用应急拌合站保障混凝土供应。采用 BIM+物联网技术进行进度可视化追踪,在施工现场安装智能摄像头,实时采集各作业面施工影像,通过算法比对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偏差值,生成每日进度分析报告。针对交叉作业区域,如管线施工与路基回填的衔接,制定“时空错峰”方案,明确各工序的进场时间差和安全距离,避免工序冲突导致的工期延误。

2.4 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推行“四防一应急”机制,在施工现场设置封闭式围挡并安装喷淋系统降尘,围挡顶部架设智能监控设备,对闯入非施工区域的人员自动发出语音警示。针对深基坑施工,采用边坡位移监测仪实时监测坡顶沉降,数据超限时自动触发声光报警;临时用电实行“三级配电两级保护”,配电箱安装智能漏电保护器,漏电动作时间控制在 0.1 秒以内。每月开展针对性安全演练,如雨季防坍塌演练、夜间施工防碰撞演练等,演练后评估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并修订完善。为施工人员配备智能安全帽,内置定位芯片和危险预警装置,当进入高压线 15 米警戒范围时,安全帽会震动提醒并同步上传位置信息至管理后台,确保安全监管无死角。

结束语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作,涉及工程质量、进度、安全和成本等多个关键方面。在实际工作中,施工单位应充分认识到施工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能力,确保市政道路工程高质量、高效率、安全地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为城市发展提供坚实的交通基础设施保障,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市民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冬辉.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优化策略[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5,44(11):89-91,95.

[2]黄华健.高效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与优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24(31):127-129.

[3]陈锦平.基于 BIM 技术的市政道路工程设计与施工优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23(20):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