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工具辅助下的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研究
万燕雯
苏州工业园区星浦小学
引言
数字化工具凭借资源丰富性、交互性、便捷性等特性,为打破传统教学局限、创新教学模式提供了新可能。将数字化工具融入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既能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又能精准对接学生学习需求,推动教学从 “知识传授” 向 “能力培养” 转变,因此,研究其应用价值与实践路径具有重要教育意义。
一、数字化工具辅助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核心价值
(一)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数字化工具能打破传统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单一模式,为课堂注入活力。在阅读教学中,借助数字化工具的音频、视频、动画等功能,可将文字内容转化为直观可感的多媒体资源,如将课文场景制作成动画短片、搭配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在视听结合的体验中感受阅读魅力;在写作教学中,数字化工具支持的思维导图、创意写作软件等,能将抽象的写作思路转化为可视化的框架,或通过趣味写作游戏激发学生的创作意愿,减少学生对阅读与写作的畏惧心理,提升学习主动性。
(二)深化学习体验,提升学习实效
数字化工具能为学生提供沉浸式、探究式的阅读与写作学习体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在阅读学习中,数字化工具的批注、检索、互动问答功能,可让学生随时标记阅读重点、查询陌生字词、参与文本解读讨论,培养深度阅读能力;在写作学习中,数字化工具的实时反馈、素材推荐、修改辅助功能,能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写作思路、补充写作素材、优化语言表达,避免写作过程中的盲目性,提升写作质量与效率,让学习体验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
(三)促进个性化学习,适配差异需求
小学生在阅读能力、写作基础、学习节奏等方面存在明显个体差异,数字化工具能为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撑。通过数字化工具的数据分析功能,可精准捕捉学生的阅读偏好、写作特点与学习短板,如记录学生的阅读时长、偏好文体、写作中常见的语法错误等;基于这些数据,数字化工具能为不同学生推送适配的学习资源与任务,如为阅读速度慢的学生推荐短篇趣味读物,为写作素材匮乏的学生推送主题素材库,实现 “因材施教”,满足学生差异化学习需求。
二、数字化工具辅助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应用路径
(一)优化阅读教学,培养深度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数字化工具可从资源拓展、互动探究、能力测评三方面助力优化。资源拓展层面,借助数字化工具的在线图书馆、数字阅读平台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源,涵盖不同体裁、主题的文本,拓宽阅读视野;互动探究层面,利用数字化工具的在线协作平台,组织学生开展小组阅读讨论、文本解读分享,通过实时交流碰撞思维,深化对文本的理解;能力测评层面,数字化工具可自动生成阅读测试题目,涵盖文本理解、分析鉴赏等维度,并根据学生答题情况生成能力报告,帮助教师与学生明确阅读短板,针对性提升。
(二)创新写作教学,提升写作创作能力
在写作教学中,数字化工具可从素材积累、思路构建、修改完善三环节提供支持。素材积累环节,数字化工具的素材库、图片视频资源平台,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写作素材,如按 “人物描写”“景物描写” 分类的文字素材、高清图片与视频片段,帮助学生丰富写作内容;思路构建环节,数字化工具的思维导图软件、写作框架模板,能引导学生梳理写作逻辑,将零散的想法转化为清晰的写作提纲,避免思路混乱;修改完善环节,数字化工具的语法检查、同义词替换、评语生成功能,可帮助学生快速修正语言错误、优化表达,同时提供个性化修改建议,培养自主修改能力。
(三)推进读写融合,实现能力协同发展
数字化工具能搭建读写融合的桥梁,促进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协同提升。一方面,借助数字化工具建立 “阅读 — 写作” 联动机制,如在阅读后通过数字化平台布置仿写、续写、读后感写作任务,引导学生将阅读所学转化为写作实践;另一方面,数字化工具的作品展示与交流功能,可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与写作作品,同时浏览他人作品,在相互学习中拓宽读写思路。此外,数字化工具还能记录学生的读写过程数据,分析阅读对写作的支撑效果,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实现读写能力的同步发展。
三、数字化工具辅助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保障措施
(一)整合优质数字化资源,构建资源体系
优质的数字化资源是教学应用的基础,需系统整合适配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资源。学校可联合教研组,根据课程标准筛选优质数字阅读平台、写作辅助软件、多媒体素材库等资源,按年级、单元、主题分类整理,形成系统化的资源库;同时,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对现有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如制作适配课文的多媒体课件、设计个性化的写作任务模板,确保资源与教学需求高度匹配;此外,建立资源更新机制,定期引入新的数字化资源,保持资源的时效性与丰富性。
(二)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强化实施核心
教师是数字化工具应用的关键执行者,需通过多维度培训提升教师能力。学校可组织数字化工具操作培训,帮助教师熟练掌握常用阅读与写作类数字化工具的使用方法,如数字阅读平台的管理功能、写作软件的批改技巧等;开展数字化教学研讨活动,邀请专家与优秀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引导教师探索数字化工具与读写教学融合的创新模式;同时,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分析数字化工具应用中的问题与优化方向,提升数字化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确保教学应用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三)完善教学应用规范,保障教学质量
规范的应用管理是确保数字化工具发挥实效的关键。学校需制定数字化工具辅助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应用规范,明确工具的使用范围、时长与注意事项,如规定课堂中数字化工具的使用比例,避免过度依赖影响学生自主思考;建立数字化教学内容审核机制,确保推送的阅读资源、写作素材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与教育目标,内容积极健康;同时,加强对学生使用数字化工具的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使用习惯,如合理控制阅读与写作的屏幕时长、规范网络交流行为,保障教学质量与学生身心健康。
结束语
数字化工具为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带来了创新发展的机遇,其在丰富教学形式、深化学习体验、促进个性化学习等方面的优势,能有效推动教学质量提升。在实践中,需通过优化阅读教学、创新写作教学、推进读写融合的路径,充分发挥数字化工具的辅助作用,同时从资源整合、教师能力、应用规范三方面构建保障体系,确保教学应用落地见效。
参考文献
[1]陈永晶. 数字化时代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平等对话的策略[J]. 读 写算, 2025, (23): 97-99.
[2]燕全欣. 数字化时代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J]. 中小学电教(教学), 2025, (07): 91-93.
[3]陈婷婷. 数字化赋能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探索[J]. 读写算, 2025,(21): 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