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创新模式与策略研究
张佳阅
身份证号:211302199401171629
引言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与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建筑施工项目规模日益扩大、工艺愈发复杂,对项目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模式在应对复杂多变的项目环境时,逐渐暴露出诸多弊端,难以满足行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深入研究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创新模式与策略,探索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管理路径,对推动建筑施工行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传统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组织架构僵化
传统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组织架构通常采用直线职能制或矩阵制,但在实际运行中存在明显僵化问题。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清晰,沟通协调效率低下,容易出现推诿扯皮现象。信息传递往往遵循严格的层级结构,导致信息传递速度慢且容易失真,难以快速响应项目现场的变化与需求。这种僵化的组织架构限制了项目管理的灵活性与协同性,阻碍了项目高效推进。
1.2 管理方法滞后
多数建筑施工企业仍依赖传统的管理方法,如经验式管理、粗放式管理。在项目进度管理上,缺乏科学的进度计划与动态监控手段,容易导致工期延误;质量管理方面,质量检验多依赖人工抽检,缺乏系统性与全面性,难以保障工程质量;成本管理则存在预算编制不精准、成本控制缺乏有效手段等问题,导致项目成本超支。
1.3 技术应用不足
在技术应用层面,传统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对先进技术的引入与应用较为欠缺。虽然部分企业已开始使用一些基础的项目管理软件,但未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项目管理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在施工现场管理中,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应用较少,无法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与智能分析,难以提前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影响了项目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2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创新模式
2.1 信息化管理模式
信息化管理模式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数字化与智能化。通过建立建筑信息模型(BIM),对项目进行三维建模与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够在设计阶段优化设计方案,减少设计冲突;在施工阶段实现施工进度模拟、资源优化配置与质量安全监控;在运营阶段提供建筑设施管理与维护信息。同时,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施工现场设备、材料与人员的互联互通,实时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为项目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提高管理效率与精准度。
2.2 精益化管理模式
精益化管理模式以减少浪费、提高效率为核心目标,应用于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通过对施工流程进行优化,消除非增值活动,如减少材料搬运距离、优化施工工序等,降低施工成本。强调持续改进,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提高施工质量与效率。采用拉动式生产方式,以实际需求驱动施工进度,避免过度生产与资源浪费,实现项目的高效运作。
2.3 集成化管理模式
集成化管理模式将建筑施工项目涉及的各个要素,如设计、施工、采购、运营等进行有机整合。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实现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通过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对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安全等进行综合管理与协调控制,确保项目各环节紧密衔接、协同推进。同时,集成化管理注重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如业主、供应商、监理等的沟通与合作,实现项目的整体最优目标。
2.4 绿色施工管理模式
绿色施工管理模式响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将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与施工项目管理相结合。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环保材料与节能设备,减少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优化施工方案,降低施工噪音、粉尘与废弃物排放,保护施工现场周边生态环境。加强水资源与材料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建筑施工项目的绿色化发展。
3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创新策略
3.1 优化资源配置策略
优化资源配置是提升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效率的关键策略。在人力资源方面,根据项目需求合理配置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明确各岗位责任与分工,加强人员培训与团队建设,提高人员整体素质与协作能力。在物资资源方面,建立科学的物资采购与库存管理体系,根据施工进度精准采购材料与设备,避免物资积压与短缺。同时,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3.2 强化风险管理策略
建筑施工项目面临着诸多风险,如安全风险、质量风险、工期风险、成本风险等。强化风险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评估与应对机制。在项目前期,全面识别潜在风险因素;运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对风险进行量化分析,确定风险等级;针对不同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如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减轻等。同时,加强风险监控,及时发现风险变化并调整应对策略,降低风险对项目的影响。
3.3 推动协同合作策略
推动协同合作能够提高建筑施工项目的整体效益。在企业内部,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与协同工作流程,打破部门壁垒,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在企业外部,加强与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协同合作,整合各方资源与优势,共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项目管理的协同性与效率。
3.4 创新人才培养策略
人才是推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人才培养策略需要注重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应与高校、职业院校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定向培养适应建筑施工项目管理需求的人才。加强企业内部培训体系建设,定期组织员工参加技术培训、管理培训与创新思维培训,鼓励员工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技术方法。
结束语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创新模式与策略是建筑行业适应时代发展、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面对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组织架构僵化、管理方法滞后、技术应用不足、人员管理缺乏创新等问题,信息化管理、精益化管理、集成化管理、绿色施工管理等创新模式,以及优化资源配置、强化风险管理、推动协同合作、创新人才培养等创新策略,为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建筑施工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创新模式与策略,并通过完善的保障措施确保其有效实施。未来,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创新将持续推进,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助力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向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与监理管理融合的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5,(16):35-37.
[2]夏睿.建筑施工企业区域项目管理与区域经营浅析[J].中国水运,2025,(10):21-22.
[3]王克云.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项目成本控制与优化策略研究[A]智慧建筑与智能经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重庆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协会、重庆建筑编辑部、重庆市建筑协会,重庆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协会,2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