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幼一体化背景下语言区活动的衔接策略实践研究
郁凤华
昆山市绣衣幼儿园
一、托幼衔接阶段幼儿语言发展特点
托班(2-3 岁)与小班(3-4 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过渡期,二者在语言表达、理解能力、阅读兴趣等方面存在差异,也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的连续性,为绘本阅读活动衔接提供依据。
(一)托班幼儿语言发展特点
托班幼儿处于语言发展的“单词句”向“简单句”过渡阶段:能使用 2-3个词的短句表达需求(如“要绘本”“妈妈读”);对色彩鲜艳、画面简单的绘本感兴趣,关注单一画面中的具体形象(如绘本中的“小猫”“小狗”);阅读时以倾听和模仿为主,依赖教师逐页讲解,且专注时间较短(约5-8 分钟);对重复的语言和情节表现出喜爱(如《拔萝卜》中反复出现的“加油”),并能简单模仿。
(二)小班幼儿语言发展特点
小班幼儿进入语言发展的“完整句”阶段:能说5-6 个词的完整句子,描述画面内容(如“小猫在追蝴蝶”);对绘本的理解从单一形象拓展到简单情节,开始关注角色的动作和表情(如“小熊看起来不开心”);阅读时能自主翻看绘本,专注时间延长至10-15 分钟,会主动提出简单疑问(如“小兔子去哪里了”);能结合生活经验对绘本内容进行简单联想(如看到绘本中的“生日蛋糕”,会说“我生日也吃蛋糕”)。
二、托班与小班语言区绘本阅读活动的衔接策略
基于托幼衔接阶段幼儿语言发展的差异性与连续性,从内容选择、环境创设、教师指导三个核心维度设计衔接策略,确保活动既能承接托班经验,又能满足小班发展需求。
(一)内容选择:兼顾“延续性”与“进阶性”
1. 主题延续,难度进阶
选择同一主题但难度递进的绘本系列,帮助幼儿平稳过渡。例如托班阅读《小熊的一天》(简单呈现“起床、吃饭、睡觉”的生活场景),小班衔接阅读《小熊的新朋友》(在生活场景基础上增加“交朋友”的简单情节,包含“分享”“帮助”等社交语言),让幼儿在熟悉的角色中适应语言表达的进阶要求。
2. 形式衔接,逐步复杂
托班以“单页单图、色彩鲜明”的无字或少量字绘本为主(如《点点点》),小班衔接选择“多页连图、情节连贯”的绘本(如《好饿的毛毛虫》),画面
从“单一形象”过渡到“角色互动”,文字从“拟声词”(如“咔嚓”“咕咚”)过渡到“简单对话”(如“你好,我能和你玩吗?”),适配语言理解能力的发展。
(二)环境创设:注重“熟悉感”与“拓展性”
1. 空间布局延续,功能适度拓展
托班语言区以“舒适、便捷”为核心,设置低矮书架、柔软坐垫,方便幼儿自主取放绘本;小班在此基础上拓展“阅读分享角”,增加小黑板、故事手偶等材料,鼓励幼儿展示阅读成果(如用手偶表演绘本情节),从“被动倾听”向“主动表达”过渡。
2.材料投放衔接,分层满足需求
在托班常见绘本(如《婴儿画报》系列)基础上,小班逐步增加“互动式绘本”(如带翻翻页、洞洞的绘本)和“主题绘本套装”(如“交通工具”“动物朋友”系列),同时保留部分托班幼儿喜爱的经典绘本,通过“新旧材料结合”减少衔接不适感,激发阅读兴趣。
(三)教师指导:兼顾“支持性”与“引导性”
1. 托班以“陪伴阅读”为主,培养阅读习惯
教师采用“一对一”或“小组式”陪伴,用夸张的语气、表情讲解绘本,引导幼儿指认画面形象(如“这是红色的苹果,宝宝指一指”),鼓励幼儿用简单词汇回应,帮助建立“阅读是有趣的”认知,为小班自主阅读奠定基础。
2.小班以“引导探究”为主,提升语言能力
教师减少逐页讲解,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情节(如“小猫为什么躲起来了?”),鼓励幼儿用完整句子描述画面;组织“绘本分享会”,让幼儿轮流讲述“最喜欢的绘本片段”,并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讨论(如“如果你是小熊,会怎样帮助朋友?”),推动语言表达从“简单模仿”向“自主表达”发展。
三、结论
托幼一体化背景下,托班与小班语言区绘本阅读活动的衔接需立足幼儿语言发展的差异性与连续性。通过“内容延续进阶、环境熟悉拓展、指导支持引导”的策略,既能帮助幼儿平稳适应托幼过渡,又能推动语言能力从“简单表达”向“自主探究”发展。实践表明,科学的衔接策略能有效提升幼儿阅读兴趣与语言素养,为其后续语言发展奠定基础。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不同主题、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衔接策略差异,为托幼一体化语言教育提供更精准的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