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城市道路检查井周边路面病害的防治策略

作者

李凯

身份证号码:410521198801126036

一、引言

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发展。然而,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城市道路上的检查井周边路面病害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道路的平整性和安全性。检查井周边的病害不仅仅表现在局部的路面沉降、开裂、积水等现象上,更是城市道路管理中的难点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分析检查井周边路面病害的成因及其防治策略,探讨如何通过合理的设计、施工和维护措施,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确保道路使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二、城市道路检查井周边路面病害的成因分析

2.1 检查井设计问题

检查井的设计是导致路面病害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很多城市道路建设中,检查井的位置、尺寸、材料的选择以及排水设计等方面的问题,往往未能充分考虑路面承载的需求。特别是检查井与路面结构的连接设计不合理,导致路面受力不均匀,进而引发沉降、开裂等问题。例如,设计中忽视了检查井周围的地基土壤变化,造成了检查井的稳定性不足,最终引发了路面损坏。

2.2 检查井施工质量问题

检查井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路面病害的发生。如果施工过程中未按照设计要求施工,或施工材料不合格,都会影响检查井的质量。例如,检查井井盖与井座的配合不紧密、井座底部不平整等问题,都会导致检查井周围路面下沉或开裂。此外,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可能忽视了检查井周围的土壤压实度和水泥混凝土的养护,导致施工质量不达标,从而加速了路面病害的产生。

2.3 路面使用及外部环境因素

随着车辆负荷的增加、天气变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检查井周围的路面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压缩、磨损和腐蚀。例如,在湿热环境下,检查井周围的路面容易出现裂缝,进而引发渗水现象,最终导致路基的松动和沉降。此外,过大的交通荷载会使得路面在检查井周围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进而加速了病害的出现。

三、城市道路检查井周边路面病害的防治策略

3.1 优化检查井设计

针对检查井设计问题,首先要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检查井的位置应根据道路的交通流量、地质条件、排水要求等因素进行科学选择。检查井的尺寸应符合道路结构的要求,避免因过小或过大而产生过大的压力或不均匀受力。同时,井座、井盖等部件应选择高强度、耐腐蚀的材料,以提高其耐久性。此外,设计时还应充分考虑路面与检查井的衔接问题,采用柔性连接方式以适应不同路况下的变化,减少病害发生的概率。

3.2 提高检查井施工质量

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检查井的稳定性和路面状况。首先,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并确保施工材料的合格性。例如,在检查井施工中,选择符合标准的井盖、井座以及高质量的施工混凝土,以确保检查井的密封性和稳定性。其次,施工人员应加强对检查井周围地基土壤的处理,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确保路面在施工后的长期稳定性。此外,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施工环境,避免由于不当施工环境导致的质量问题。

3.3 加强日常维护与管理

检查井周边路面病害的发生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因此,日常的检查、维护和管理尤为重要。城市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检查井周边路面进行巡查,及时发现病害并进行修复。对于已经出现裂缝、沉降等病害的检查井周边路段,要及时进行加固处理,防止病害的蔓延。此外,应根据道路的实际使用情况,制定合理的养护周期,保证检查井周边路面的长期稳定。

四、检查井周边路面病害的防治案例分析

4.1 案例一:某城市道路检查井设计优化与修复

在某城市的某条主干道上,检查井周边的路面常常出现沉降、裂缝等病害,严重影响了交通安全和市民出行。通过对该路段的检查井进行全面调查,发现问题主要源自检查井设计中的不足:检查井的尺寸过小,导致周围土壤受到不均匀的压力,从而引发路面沉降。此外,井盖与井座的连接方式也没有采用柔性设计,导致地面受力不均,增加了裂缝产生的风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市政部门对设计进行了优化,调整了检查井的尺寸,并采用了柔性接头设计,增强了井盖与井座之间的适应性。同时,还对周围的土壤进行加固处理,以保证路面的稳定性。经过修复后,检查井周边的路面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病害发生率显著降低,交通通行更加顺畅。

4.2 案例二:检查井周边路面病害的定期维护策略

某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在多年的检查井路面维护中总结出了一套有效的定期检查和修复策略。该市通过智能化设备对道路状况进行24 小时监控,能够实时检测路面上出现的裂缝、沉降等病害。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传输数据给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根据数据反馈及时安排维修工作。比如,某条主干道在定期巡查中发现一个检查井周围的局部沉降,经过评估后,迅速采取了加固措施,防止病害扩大。除定期巡查外,管理部门还针对不同季节对路面进行特别关注,尤其在雨季和冬季,通过检测井盖的密封性和排水系统的畅通性,避免因积水和冻胀导致的路面病害。经过多年的实践,市政部门逐步形成了完善的检查井病害防治体系,有效降低了病害发生率。

4.3 案例三:智能化技术在检查井维护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某城市率先在检查井维护中应用智能化技术,极大提升了路面病害的预警能力和修复效率。通过安装智能监测设备,检查井及其周围的路面状况可以通过传感器实时反馈到管理平台。该系统能够监测路面沉降、裂缝、温度变化等关键数据,并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潜在的病害风险。在某次检测中,系统发现一个检查井周围有轻微沉降的趋势,及时向管理人员发出预警,经过进一步检查确认路面出现了轻微裂缝。随后,相关部门对该路段进行了快速修复,避免了病害的扩展。智能监测系统不仅提高了病害检测的精度和速度,还能精确地指导维修作业的开展,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减少了由于道路病害引发的交通事故。通过这一措施,城市道路的管理效率和安全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五、结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检查井周边路面病害已经成为影响城市道路使用安全和舒适度的重要因素。本文从设计、施工、外部环境等角度分析了病害的成因,并提出了优化设计、提高施工质量和加强日常维护等防治策略。同时,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证明了这些防治措施的有效性。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监测和管理手段将在检查井病害防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城市管理部门应加强多方协作,提升管理水平,为市民创造更加安全、畅通的道路环境。

参考文献

[1]马燊晗.城市道路工程检查井周边路面破坏原因及治理措施分析[J].交通世界,2024,(09):73-75.

[2]卢立军,徐燕.研究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的质量控制与检测方法[J].中国品牌与防伪,2025,(07):154-156.

[3]何平.道路检查井周边路面破坏原因及处理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