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经验发展的大班幼儿美术线描画实践研究

作者

张海莲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胜浦街道滨江苑幼儿园

一、引言

线描画作为美术创作的重要表现形式,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通过线条的粗细、疏密、曲直等变化,描绘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特征。对于幼儿园大班幼儿而言,线描画是培养其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在上学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幼儿在线描创作过程中存在外形构图比例欠缺、绘画表现雷同等问题。为推动幼儿在线描绘画方面的进步,本研究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水平,将装饰性线描过渡到想像性线描,通过一系列教学实践,探索适合大班幼儿的美术线描画教学方法。

二、大班幼儿美术线描画教学困境剖析

上学期幼儿在线描创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如外形构图比例不准,表明幼儿在观察物体形态、把握空间关系方面能力较弱,缺乏对物体结构的深入理解。绘画表现雷同,则体现出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未能得到充分激发,在创作过程中缺乏独特的思考与表达。这些问题的产生,与教师教学方法、幼儿经验积累以及教学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教师若未能引导幼儿进行细致观察,未给予足够的想象空间,或者教学内容与方式缺乏趣味性,都会影响幼儿线描创作的质量。

核心经验建构:解锁线描创作的密码

(一)三维经验体系的解构与重组

基于《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炼线描画创作三大核心经验:观察经验(精准捕捉物象特征)、审美经验(感知线条韵律与装饰规律)、创造经验(以线传情,自由表达)。在线描画创作中,不同的表现形式利于发展不同的经验。在写生线描活动中,将观察经验发展作为培养目标,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细节;装饰线描活动以审美经验发展为目标,帮助幼儿感受线条、图案的组合美,学习规律装饰;创意线描活动着重培养幼儿的创造与想象经验,鼓励幼儿突破常规,大胆创作。

(二)阶梯式发展路径的设计

将核心经验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感知期(发现线条与物体关系)、探索期(尝试规律装饰与元素组合)、创生期(自由构建个性化画面)。幼儿在线描创作活动中,需逐步达到观察物象基本特征、审美判断装饰规律、根据线索创造性想象不同场景并表现出来的能力。初期,幼儿能初步观察物体的大致轮廓与主要特征;随着学习深入,能发现装饰图案的规律,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最终,能够根据给定线索,展开丰富想象,创作出富有个性的线描作品。例如,在“探秘春天”主题中,初期引导幼儿用线条勾勒花朵轮廓(观察经验),中期学习用重复线条装饰花瓣(审美经验),后期创作“会跳舞的花朵”(创造经验),实现能力螺旋式上升。

教学策略创新:让线条焕发生命力

(一)在特色活动中培养核心经验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特色活动,将线描画创作与幼儿生活紧密结合,使活动达成趣、美、乐的目标。例如,结合季节主题开展“春天花会开”创意线描活动,让幼儿在感受春天美景的同时,用线条描绘花朵的形态与色彩,激发创作兴趣,培养观察与审美能力。

(二)依据核心经验确定教育目标

根据不同线描活动类型对应的核心经验,精准确定教育目标。如写生线描活动目标设定为“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物体,用线条准确描绘物体的外形与结构”;创意线描活动目标为“鼓励幼儿发挥想象,运用线条组合创作出

独特的画面”。

(三)根据发展阶段培养核心经验

按照幼儿核心经验发展阶段,循序渐进地设计教学内容。在幼儿观察能力较弱阶段,多开展简单的物体写生活动;当幼儿具备一定审美能力后,引入装饰线描课程;最后通过创意线描活动,全面提升幼儿的创造与想象能力。

(四)以解读促进经验发展

将作品解读(说“画”)作为重要手段,引导幼儿讲述创作思路与想法。在幼儿说“画”过程中,将无意想象转化为有意想象,深化创造与想象经验 。

(五)发挥环境的教育价值

创设丰富的班级环境,全方位展示幼儿作品,增加幼儿欣赏机会。环境中的作品不仅美化了班级,还能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艺术熏陶。

五、实践探索:四季主题下的创意之旅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借形想象法、变形法等多种创意线描教育方法。例如,在“毕加索——梦”活动中,引导幼儿对简单图形进行变形、组合,创作出富有奇幻色彩的画面;通过借形想象法,让幼儿根据线条形状想象物体,激发想象力 。

六、成效与启示:看见成长的轨迹(一)幼儿发展:从“画不像”到“画心声”

经过一学期实践,幼儿作品呈现显著变化:构图方面, 85% 的幼儿能合理安排画面主次关系;创意维度, 90% 的作品出现拟人化、超现实元素;语言表达上,幼儿能完整讲述作品故事,如“我的星月夜里住着会魔法的小兔子”。

(二)教师成长:从“经验型”到“研究型”

教师建立起“核心经验导向”的课程设计思维,学会通过“幼儿说画记录单”分析创作心理,调整教学策略。例如,针对能力较弱的幼儿,采用“分步创作法”(先画轮廓后添加细节),实现个性化指导。

七、未来展望:让线条继续生长

本研究虽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仍需深化探索:其一,开发“家园共育”线描课程,指导家长通过亲子写生、家庭线描游戏延续教学;其二,引入数字技术,如AI 绘画辅助工具,拓宽幼儿创作边界。未来,愿每一根线条都成为幼儿心灵的翅膀,在艺术天空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 李力.幼儿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

[2] 陈鹤琴.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

[3] 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