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学练赛评"在中职体育足球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作者

谢钟伟

汕头市濠江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汕头市礐光职业技术学校) 515041

前言: 作为一项集战术、技能、团队配合为一体的综合性运动,足球已成为中职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模块。随着新课改的深化,体育教学已从以往“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方向转变,其目标在于“教会”“勤练”“常赛”,旨在经由课内外教学实践,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在此背景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显露出明显优势,该模式强调加强学习、训练、竞赛与评价间的融合,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能力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此模式用于中职体育足球教学中,不仅可满足新课改要求,还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学练融合:从被动接受向主动会学跃迁

“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教师有意识、有计划的引导下,中职学生以足球训练为基础,展开学习与训练间的结合,学习中训练,训练中学习,可实现从“被动接受”向“主动会学”的跃迁。中职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学生往往有着较强的表现欲,渴望展现自我,获得他人的肯定与夸赞。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实践时,可对学生此项特征加以运用,组织多样化的训练形式,以丰富学生学习体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技术。如在“控球”一课教学中,笔者并未直接为学生讲述控球技能,而是结合所授内容设计了一个小游戏:由笔者发出指令,“手拿球”“膝盖触球”“脚停球”“头触球”等,学生伴随笔者口令做出相应动作,跟不上或做错者则被淘汰。此游戏内容简单且富有趣味性,在游戏中,学生需感知胎头、触球瞬间的触球点,加之富有趣味性,从而使得学生参与热情极高,可促使其边玩边思考,伴随口令快速做出反应。待学生通过游戏对控球动作、部位形成一定认识后,笔者以学生能力素质为依据将其划分为多个小组,指导其围成圆形,并在圈内放入5 个足球,要求每组选择最快的方式拿到球。游戏开始后,每组选派 1 名代表拿球,后成员间以运球方式将球带出,笔者还在游戏中增添了一些障碍物,以进一步提升游戏活动的趣味性。为获得胜利,学生在游戏中会主动观察控球,主动思考控球技术,自行构建动作认知,从而使其在无形中掌握控球的动作要领。此种先练后教的方法,不仅符合新课改要求,还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实践中,感受足球学习的乐趣,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1]。

二、学练兼济:从方法论向实践力转化

“练”是一种知识的消化吸收过程,学生需在同化中对自身认知过程加以重塑,在训练期间秉持“从浅至深”“从易至难”的原则。在足球教学中,组合动作训练不仅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技术,还利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从单一的身体训练向运动素养培育方向进行转化,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助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实现。如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在运球期间极易产生丢球现象,剖析原因发现此现象多因学生运球能力较弱引起,对此,笔者从运动反向、节奏、路线等多个层面入手,设计组合训练项目,如绕行障碍物、曲线运行、急停急运等,以丰富学生运球训练形式,引导学生在不同形式训练中培养自身协调、平衡等能力,促进学生运球能力提升。此外,笔者还以运动项目为依据设计组合训练,如在足球运动中身体素质对球员表现能力存在决定性影响。对此,在训练中笔者设计“往返跑、曲线运球、加速跑”组合训练,以此对学生协调性、反应能力进行针对性培养,促进学生运动能力提升。组合训练方式种类丰富,除技能组合训练外,笔者还可设计体能加技术的组合训练,如中职生正值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经由体能训练,可有效增强学生肌肉力量,增加机体耐力,为足球运动夯实基础。因此,笔者针对性设计传接足球、逆转运球等技能组合训练,将动作技术融入枯燥的体能训练中,以提升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训练中不仅可培养自身的接球、传球能力,还可有效提升腰部、腿部等器官的柔韧性[2]。

三、以赛促学:从练习精熟到知识应用跃迁

竞赛是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一场高质量的竞赛不仅是检测学生学练效果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促使学生从训练到知识运用的跃迁。如在接传球教学中,待学生掌握相应技巧后,笔者针对性设计传球竞赛,将学生划分成多个小组,指导学生展开组内竞赛,看谁传的更快,接的更准。对于中职生而言,其往往有着较强的好胜心,均想在同学中展现自我,因而这些简单的竞赛活动深受其喜欢,此类活动不仅可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还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再如在射门学习中,笔者设计点球大战,在限定时间内看谁得分数最高。此种竞赛可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实践中,体会到足球学习的乐趣,并且还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

四、以评促练:从会用向会评转化

在足球教学中,评价是其中的重要环节,该环节存在激励反馈、导向等作用,因此,对于中职体育教师而言,应加强对评价环节的重视,以评促练,从而提升足球教学质效。如在“脚内侧踢球”一课教学中,待学生基本掌握动作技能后,将专业知识概括为“直线助跑,膝盖弯曲,大腿带动脚背,在触球时将脚背伸直,收腹摆腿,将球踢飞”。此种概括简洁精炼,笔者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并指导其进行评价,首先,指导学生参照要点进行自评,如助跑时膝盖弯曲与否、踢球时大腿可否带动小腿、与球接触时脚背是否绷直、踢球时有无收腹等,对照要点,学生认真训练,展开自评。其次,组织互评活动,以两人为一组,同伴间相互点评。最后,由教师展开总结性评价,分析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改进建议。通过此评价,可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身动作掌握程度,利于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做针对性地改进,提升自身运动水平。教师在组织教学评价活动时,应遵从“从复杂至简单”“从涣散到集中”的原则,每个动作均要有对应的评价标准,有理有据,以激发学生评价兴趣,保障评价作用的有效发挥[3]。

结论:总而言之,“学练赛评”教学符合新课改要求,在足球教育中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因此,对于中职体育教师而言,应加强对“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研究,积极探究科学的融合策略,以进一步发挥此模式的应用价值,提升足球教学质效,增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刘德洋. "学练赛评"一体化在小学体育足球项目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研究,2024(24):120-122.

[2] 李功. "学、练、赛、评"一体化新样态足球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 体育教学,2023,43(11):78-80.

[3] 刘立恒. " 学练赛评一体化" 视域下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探索— —以足球教学为例[J]. 体育画报,2023(24):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