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跨学科视角下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作者

周宁霞

苏州工业园区星浦小学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综合素养培养转变。综合性学习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打破学科界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整合知识、提升能力。跨学科视角恰好契合了这一需求,它能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方法与思维方式融入语文综合性学习,丰富学习内容与形式,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在此背景下,深入探究跨学科视角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能优化教学过程,还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一、跨学科视角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

(一)丰富语文学习内容与形式

语文本身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特点,而跨学科视角能进一步拓展语文学习的边界。将历史、科学、艺术等学科的内容与语文学习相结合,可让语文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中的文章,而是延伸到更广阔的知识领域。例如,在学习与自然相关的课文时,融入科学学科中对自然现象的探究方法;在学习古典诗词时,结合历史学科中相关的时代背景,能让语文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元。同时,跨学科的融入也能创新学习形式,如开展项目式学习、主题探究活动等,改变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跨学科视角下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在整合多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思考、分析、整合信息,这有助于提升其逻辑思维能力与信息处理能力。此外,这类学习活动往往需要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如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等,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沟通表达能力。同时,在探究不同主题的过程中,学生还能接触到不同领域的文化与价值观,增强文化素养与人文关怀,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三)促进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存在学科界限分明、教学内容与生活脱节等问题,而跨学科视角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将跨学科理念融入综合性学习,能打破学科壁垒,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使语文教学更贴近生活实际,更好地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同时,这也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跨学科素养,更新教学理念与方法,推动语文教学从传统的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变,进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发展与创新。

二、跨学科视角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学科融合缺乏深度与合理性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中,部分教师对跨学科融合的理解不够深入,存在融合表面化的问题。例如,仅在语文课堂中简单提及其他学科的知识点,未能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方法进行有机整合,导致跨学科学习流于形式。此外,一些教师在选择融合的学科内容时,缺乏合理性,没有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语文学习目标,盲目融入其他学科内容,不仅无法发挥跨学科的优势,还可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语文学习的效果。

(二)教师跨学科素养不足

跨学科视角下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跨学科知识储备与整合能力。然而,目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主要接受的是语文专业知识的培训,对其他学科的知识了解有限,难以熟练地将其他学科内容与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机结合。同时,部分教师缺乏跨学科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能力,在开展活动时,无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探究,导致跨学科学习活动难以顺利开展,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评价体系不完善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保障跨学科视角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质量的重要环节。但当前相关的评价体系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一方面,评价内容过于侧重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情况,忽视了对学生跨学科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的评价;另一方面,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仍以考试、作业等传统评价方式为主,缺乏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如过程性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等,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在跨学科综合性学习中的表现与进步,也难以对教学实践起到有效的反馈与改进作用。

三、跨学科视角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深化学科融合,注重合理性与深度

教师应深入理解跨学科融合的内涵,在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时,以语文学习目标为核心,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生活实际,合理选择融合的学科内容。在融合过程中,要注重不同学科知识与方法的有机整合,而非简单叠加。例如,在开展“家乡文化”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时,可将语文的写作、口语表达与历史学科的家乡发展历程、地理学科的家乡地理位置与环境、艺术学科的家乡传统手工艺或民间艺术等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探究家乡文化,并用语文的方式进行表达与呈现,实现学科间的深度融合,提升学习效果。

(二)提升教师跨学科素养

学校应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跨学科培训,为教师提供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机会,如组织跨学科教研活动、邀请其他学科教师进行专题讲座等,帮助教师拓宽知识视野,丰富跨学科知识储备。同时,教师自身也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主动学习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关注跨学科教学的研究成果与实践案例,不断提升自身的跨学科整合能力与教学设计能力。此外,还可鼓励教师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与其他学科教师共同设计与实施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提升跨学科教学的实践能力。

(三)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

在评价内容上,应突破传统的语文知识评价范畴,将学生的跨学科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纳入评价范围,全面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在评价方式上,要注重多元化,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与家长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例如,在开展跨学科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查看学生的探究记录与成果报告等方式进行过程性评价,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再结合教师的综合评价,形成对学生的全面评价,从而更好地发挥评价的导向与激励作用,促进跨学科视角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开展。

结束语

跨学科视角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仅能丰富学习内容与形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还能推动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仍面临学科融合不深入、教师跨学科素养不足、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此,需要教师深化学科融合、提升自身跨学科素养,学校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共同为跨学科视角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未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与教学实践的持续探索,跨学科视角下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必将取得更好的发展,为培养更多具有综合素养的人才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申.跨学科融合视角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的创新运用[J].甘肃教育研究,2025,(18):101-103.

[2] 徐艳艳. 跨学科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J]. 华夏教师,2025,(21):93-95.

[3]郭建祥.跨学科整合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5,(07):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