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超级电容器的电压互感器瞬态电压补偿效果分析

作者

湛海涯 王忠辉

西安西电电力电容器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00

引言:

电压互感器作为电力系统中实现电压变换与信号传递的核心设备,其输出电压的稳定性直接影响计量装置精度、继电保护动作可靠性及二次设备使用寿命。在实际运行中,VT常因电网故障、负载突变、合闸涌流等因素产生瞬态电压畸变,表现为电压骤升骤降、波形失真等问题,传统补偿方案多采用电解电容或薄膜电容,却受限于功率密度低、充放电速度慢、寿命短等缺陷,难以满足复杂电网的瞬态补偿需求。

一、超级电容器用于VT瞬态电压补偿的核心原理

(一)VT瞬态电压畸变的成因解析

VT瞬态电压畸变本质是其内部电磁能量交换失衡的外在表现。当电网出现突发扰动时,VT一次侧电压瞬间变化,铁芯磁通量来不及跟随调整,引发磁滞效应,导致励磁电流急剧增大;同时,二次侧负载(如继电保护装置、电能表)的阻抗突变会打破原有的电压传递平衡,形成暂态过程。该过程中,VT输出电压会出现峰值偏移、波形震荡等畸变,持续时间通常为几十至几百微秒,但足以影响二次设备的正常工作。

(二)超级电容器的补偿机制

超级电容器通过双电层储能原理实现快速能量吞吐,其补偿过程可分为“检测-响应-能量释放”三个阶段。首先,电压检测模块实时监测VT二次侧输出电压,当检测到电压偏差超过设定阈值(通常为额定电压的 123% )时,触发补偿控制单元;其次,超级电容器在微秒级内完成充放电状态切换——当VT输出电压低于额定值时,超级电容器快速释放储能,补充二次侧能量缺口;当电压高于额定值时,超级电容器吸收多余能量,抑制过电压。

与传统电容相比,超级电容器的高功率密度(可达 5000W/kg 以上)使其能在短时间内提供大电流补偿,匹配VT瞬态过程的能量需求;而其长达10 万次以上的循环寿命,解决了传统电容频繁充放电导致的寿命衰减问题。

二、超级电容器补偿效果的关键影响因素

(一)超级电容器的性能参数匹配性

电容容量与额定电压是决定补偿效果的核心参数。容量不足会导致能量储备无法满足补偿需求,出现电压恢复不彻底的问题;容量过大则会增加系统体积与成本,且可能因充放电速度下降影响响应及时性。实验数据显示,当超级电容器容量为VT二次侧额定容量的1.2-1.5 倍时,补偿效果最优。此外,等效串联电阻(ESR)直接影响补偿效率,ESR越小,能量损耗越低,过电压抑制能力越强——采用碳纳米管电极的超级电容器( ESR< 5mΩ )比传统活性炭电极产品的补偿效率高 15% 。

(二)补偿控制策略的合理性

控制策略的响应速度与精度直接影响补偿效果。传统PID控制虽结构简单,但在电压突变时易出现超调现象;而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策略可通过建立VT瞬态响应模型,提前预判电压变化趋势,将补偿触发时间提前 20-30 微秒,显著降低电压畸变程度。同时,多模式切换控制(恒压补偿与恒流补偿结合)能适配不同扰动强度:轻度扰动时采用恒压模式,精准调节电压;重度扰动时切换至恒流模式,快速抑制电压波动。

(三)外部运行环境的适应性

温度与湿度会影响超级电容器的性能稳定性。在- ⋅20C 低温环境下,超级电容器的容量会下降至额定值的 70% 左右,补偿能力减弱;而湿度超过85% 时,电极易发生腐蚀,导致ESR增大。因此,在高寒地区应用时,需采用低温改性的超级电容器(添加电解液防冻剂);在潮湿环境中,需配备防潮外壳与通风装置,确保补偿系统稳定运行。

三、补偿效果的实验验证与分析

(一)实验平台搭建

实验采用 10kV油浸式VT(型号JDZ10-10),二次侧额定电压 100V ,负载为可变电阻箱(模拟 0.5-5kΩ 的负载波动)。补偿系统由超级电容器模块(容量 500F,额定电压 120V,ESR 3mΩ )、电压检测模块(响应时间 < 10μs )、MPC控制单元及保护电路组成。通过信号发生器模拟电网合闸涌流、单相接地故障两种典型扰动场景,利用示波器(采样率 1GS/s )记录补偿前后VT二次侧电压波形。

(二)实验结果分析

合闸涌流场景:无补偿时,VT二次侧电压出现 128V的过电压峰值,震荡持续 180μs ;采用传统薄膜电容补偿后,峰值降至 115V,震荡时间缩短至 120μs ;而超级电容器补偿后,峰值仅为 108V ,震荡时间不足 70μs ,过电压抑制效果与电压恢复速度均显著优于传统方案。

单相接地故障场景:故障发生时,VT输出电压瞬间降至82V,无补偿状态下恢复至 95V以上需 150μs ;超级电容器补偿后,仅用 80μs 即可恢复至95V以上,且电压波动幅度控制在 12% 以内。

实验同时验证了超级电容器的长期稳定性——经过 5 万次充放电循环后,其容量衰减不足 5% ,补偿效果无明显下降,而传统电解电容在相同循环次数后容量衰减已超过 30% 。

四、实际应用价值与局限性

(一)应用价值

在智能电网场景中,超级电容器补偿系统对电能计量精度的提升效果已在多地变电站得到验证。华东某 220kV变电站加装该系统后,针对工业大负荷波动场景,电能表计量误差从 .±0.3% 降至 以内,年累计计量偏差减少约 2.3 万千瓦时,显著降低电费结算纠纷风险。在继电保护领域,其快速补偿能力可缩短保护装置电压判据确认时间——华北电网故障模拟实验显示,配备补偿系统后,线路接地故障切除速度提升 20% ,故障影响范围缩小 30% ,避免了设备连锁损坏。

(二)局限性与优化方向

当前方案存在两个主要局限:一是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较低(通常 ),无法应对长时间瞬态过程;二是系统成本较高,约为传统补偿方案的2-3 倍。未来可通过“超级电容器+锂电池”混合储能模式优化——锂电池提供持续能量支撑,超级电容器负责快速响应。

结论

超级电容器凭借快速充放电、长寿命、高功率密度的优势,在VT瞬态电压补偿中表现出优异效果,能有效缩短电压恢复时间、抑制过电压峰值,且在宽负载波动与长期运行中保持稳定性能。其补偿效果受电容参数匹配性、控制策略合理性与运行环境适应性的综合影响,通过优化参数配置与控制算法,可进一步提升补偿精度。尽管目前存在能量密度与成本方面的局限,但随着材料技术与控制技术的发展,超级电容器有望成为VT瞬态电压补偿的主流方案,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胡绪超.浅谈电磁式电压互感器误差自适应补偿技术及智能预警[J].科技视界,2025,15(05):47-49.

[2]赵彦林,周志新,何亮,雷雨田,康勇,陈楠,武霖,李俊廷.一起电容式电压互 感 器 二 次 电 压 异 常 故 障 分 析 [J]. 电 力 电 容 器 与 无 功 补偿,2025,46(01):114-120.

[3]朱全聪,翟少磊,徐灿,朱梦梦.电容式CVT电压补偿电路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20,54(12):107-110.